×

元日

王安石的《元日》是七绝吗?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立春是开年元日,这是否说明立春是过年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8 05:39:11 浏览10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王安石的《元日》是七绝吗

问题:王安石的《元日》是七绝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除、苏、符”在平水韵里不是同一韵部)


前言

旧体诗中的绝句,是指四句的诗,有五言、六言、七言几种。同时,绝句也有符合格律的近体诗,也有不合格律诗要求的古体诗。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而且是近体诗。

一、首句借邻韵

题主问,“除、苏、符”在平水韵里不是同一韵部,还是七绝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六鱼】 不押韵
春风送暖入屠苏【苏:七虞】 押韵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符:七虞】 押韵

王安石的这首诗,是首句押韵的仄起平收七言绝句。首句押韵是可以借用邻韵的。这首情况很常见。特别是七言律诗中,首句用邻韵的名作甚多,这种方式叫做“孤雁出群格”。

明代的谢榛所著《四溟诗话》中说:

“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 宋人多有之。

二、古人首句借韵名作

使用孤雁出群格的绝句和五律、七律名作不少,例如林逋 的《山园小梅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首句的妍,用【先】韵,后面的几个韵脚都是【元】韵部。

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峰,用【冬】韵,后面的同、中,用【东】韵。

李白的五言律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首句韵脚“中”,用【东】韵,后面用【冬】韵。

三、绝句有古体近体之分

从古人的绝句作品来看,五绝中,有大量的古体绝句。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古体诗。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是一首近体诗绝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中,近体诗比较多,我们耳濡目染的名篇基本都是近体诗。例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包括题主提到的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不过,七绝中也有一些古体诗,例如李白的《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这首诗中吴门豪、轻鸿毛都是近体诗最忌讳的三平调,出现三平调的诗,一定是古体诗

唐朝孟郊的《洛桥晚望 》,是押仄韵的古体诗: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结、绝、雪都是古韵中的入声字。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因此出现仄韵,一定是古体诗。

结束语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是标准的七言近体绝句,也叫做律绝句。

虽然古绝句(古体绝句)和近体诗绝句都是绝句,但并不是四句的五言或者七言诗一定是绝句。

绝句最简单的规则,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一定要押韵,而且必须同声。不可平仄韵混押,仄韵中,上去入也不能混押。

@老街味道

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立春是开年元日,这是否说明立春是过年

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元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日。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节气主要是为农耕服务的,因为我国是个农耕社会。

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佳节,即节日,不等同节气,不是一会事。

今年非常巧,立春、除夕在同日。今年立春已到暮冬五九的最后一天,说明地温已渐升高,春天在召唤,万物在逐渐复苏。在这渐暖的天气里,欢度春节更喜气洋洋,暖意融融。

玉犬豪情满怀辞旧岁

金猪信心百倍迎新年

元日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 《元日》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政治家写诗意义深远,我们学习古诗不仅仅看字面上的意思。

写作背景:王安石刚拜相,想推行新政,施展他的政治抱负,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给自己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千门万户瞳瞳日,只把新桃换旧符”。他想:自己的变法就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用他的新政(新桃)换去旧政策(旧符)。

《元日》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了,迎着温暖的春风大家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有哪些象征意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新年伊始,我们也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那么,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寓意何在呢?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一、时间:辞旧迎新的一年之初

先从字面意思入手。大年初一的爆竹声响起,意味着与过去的一年挥手告别,迎来新的开始。所谓“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不仅使得万物一一复苏,也将这份温暖融入屠苏酒,送进了人们的口中。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百姓在桃木板上新画上神符,插在门旁以求平安。诚如钱锺书先生所言,“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取胜“(《谈艺录》),全诗虽以描述为主,却能通过一种人尽皆知的情状,展现作者独树一帜的思想。

总体而言,王安石主要秉承的是儒家思想,尤其对《诗大序》颇有赞赏,称“其言约而明,肆而深,要当精思而熟讲之尔“(《答韩求仁书》)。而这首诗所表达的内涵正印证了《序》中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透过诗人之眼,我们可以看到平民辞旧迎新之际的欢乐气氛,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百姓生活平安幸福的祈愿。

二、事件:除旧布新的变革之志

所谓“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词录序》),“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或许我们应当透过言辞表面,去挖掘其更深层的意蕴。

除了展现新年新气象之外,此诗总让人想起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二者想要传达的实则都是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道理。那么这个“新事物“有何特指呢?

知人论世。此诗约写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时王安石初拜宰相,在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著名的变法。北宋初期,社会矛盾日益深化;在王安石推行的政策下,全国上下开始实行青苗法、免役法、将兵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初期收获了显著的成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王安石把变法比作“爆竹““春风““新桃“,言语中不仅有着对除旧布新的自信,亦不乏自矜之意。

三、不尽人意的结局与客观评价

那么,这位踌躇满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领导的变革结果如何呢?学过历史的同学都知道,熙宁变法后来遇到四面八方大大小小的阻力,以失败告终。中学教材还告诉我们,列宁曾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但只要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句话单看来不过是一句中立的评价。而追溯至原文,其出现于《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下的一个注释中:“普列汉诺夫同志在《日志》第五期中警告俄国不要重蹈王安石的覆辙(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原来列宁只是将王安石作为一个负面典型而已,由此褒贬之意立见。

若不以今人的眼光多加苛求,王安石在他的时代具有改革意识,的确是有前瞻与灼见的,但考虑到秦时商鞅早有变法之事,王安石实际上是对前人的接续罢了。令人欣慰的是,千百年后,当我们再读此诗,早已不再局限于其政治功利的一面,而被诗歌传达的崭新气象所吸引;“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也被写入对联,为人所津津乐道。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什么情景该如何理解整首诗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服。"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年初一,旭日东升,光照千家万户,每户人家门口,都换上了新的桃符。

王安石一一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服。

【注释】1元日:大年初一。2屠苏:屠苏酒,古人有大年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3曈曈:日出时,

光明的样子。4新桃换旧服:古人大年初一时,会用新的桃符替换旧的,用以辟邪。桃符,在桃木板上写神荼、都垒二神之名。

该如何理解整首诗?

在噼里啪啦的放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春风送来暖意,人们畅饮屠苏酒。旭日初升,光照千家万户,每户人家门口,都换上了新的桃符。

【诗解】

诗人借喜迎元日,抒发政治上除旧布新的昂扬情绪。

王安石写元日的目的是什么

木子答题:王安石写巜元日》的背景前提是王安石身为宰相,在推行新法时信心满满,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这首诗描写新年伊始的欢乐,热闹和气象万新的场面,抒发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