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有趣的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鲁迅做过哪些有趣的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6 21:11:30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鲁迅做过哪些有趣的事

鲁迅,也叫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的优秀作品和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巅峰人物。但他也会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有些事会出呼我们的意料之外。

1.给中国人起个外国人的名字:阿Q

《阿Q正传》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是阿Q这个名字的由来却十分有趣。叶永蓁曾问鲁迅,“为什么阿Q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要取个外国名字呢?”鲁迅幽默地说:“阿Q光头,脑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吗?”

看到这样的答案,不得不佩服鲁迅的想法,后来仔细一看,还真是如此。“阿Q”这样的形象,真是长着辫子的中国人,而他这样的起名十分贴切,趣味性很浓烈。

2.把自己扁平的鼻子说得很有风趣:碰壁造成的

有一次,鲁迅的侄女问他的鼻子为什么不像他爸爸那鼻子又高又直呢?鲁迅笑了笑说,“小时候,我鼻子跟你爸爸的是一样的,只是后来才变扁变平了的。”侄女继续追问“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到了后来,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把鼻子都碰矮了!”鲁迅说。

其实压根就没那回事,只是鲁迅比较幽默,聊天的时候比较有趣味性。同时,这样的聊天内容和侄女这个年龄段的思想比较匹配,容易接受。当然,这也与鲁迅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3.掏出一个铜板赢得说话权,全场无语

那时候,鲁迅辞去了厦门大学教授职务前往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前,校长林文庆为他饯行,饭桌上有资本家在场。校长就说:“厦大是私立大学,谁出了钱,谁便可以说话。”这时候,鲁迅很正经地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个铜板,说:“我捐给厦大一个铜板,我要说话。”顿时,全场安静的出奇,大家都惊呆了。

一个大学教授居然只掏出一个铜板就想说话了,不过全场真的安静下来了,只有鲁迅一个人的声音。因此,有了鲁迅掏出一个铜板赢得说话权的小故事。当然,这并非真的拥有了股份而有说话的权力,而是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意外,而无话可说。

4.因读书迟到,在书桌上刻“早”字,以鞭策自我

小时候,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忙做家务,经常上当铺帮父亲买药。有一次,家务做多了,上学迟到了,被老师责备,于是他就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我。从此以后,鲁迅就从来没迟到过。这个故事是鲁迅小时候发生的,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的故事。

鲁迅在家里作为长子,小时候就肩负起照顾家里的重任。他每天都要往返当铺和药铺之间,把东西当了之后拿着钱去给父亲买药。这也是他后来学医的缘由,受他父亲病情的影响,迫使他去学医。

5.用辣椒驱寒,坚持苦读

年少的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第一学期因成绩优异获得学校奖励的一枚金质奖章。然而,他却立刻把那枚金质奖章拿去卖了,之后买了几本书和一大串辣椒。这个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或许出于家境贫寒,还是他的一些奇思妙想。买书可以理解,可是买辣椒是用来做什么呢?

每当晚上非常寒冷,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进嘴里嚼着,辣得额头冒汗。他就是用这种办法来驱寒,以便坚持读书。辣椒既可以提神,也可以让人身体产生发热现象,更让人产生一种驱寒的效果。鲁迅的想法确实非常奇妙,用辣椒驱寒让他坚持夜读,终成我国著名文学家。

(图片源自网络)

为什么鲁迅涉及到童年的作品里很少提及周作人、周建人

鲁迅作品的童年世界根植于鲁迅对儿童的关心和对童心的珍视。其中描绘的童年世界是美的世界,充满无限的乐趣和浓浓的人情味;是鲁迅深爱的世界,童年世界的故乡、人及人际关系、经济生活、作品语言具有与成人世界不同的特质;童年世界有着自己的精神特质,充满着生命和希望。鲁迅涉及童年的作品涉及的人物有贫苦人家的孩子闰土,有目不识丁的阿长,有私塾先生寿镜吾,却唯独鲜少提到他的兄弟周作人和周树人,原因何在?

这得从鲁迅的出生,周家家庭文化环境说起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因为科举舞弊案而回来被革职下狱。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因此事家道开始衰落,随后迁入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都是典型的男权社会。所以,家庭文化一般也是由男性家长主导。一个家庭的文化就由家中的男性塑造完成了,而后代深受其影响,鲁迅的性格当中冷峻,与家人并不熟稔的因子来自于他的祖父。因为家庭的情况不好,原本性格就暴躁的祖父周福清骂人就更凶了。童年时代的鲁迅并不喜欢祖父,成年后鲁迅对祖父的感情很复杂,在后来的回忆中则竭力回避,以致《朝花夕拾》那样的著作,竟然没有祖父的影子。然而,有这样一位祖父,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感情多么复杂,都必然受其深刻影响。在这样环境氛围当中成长的鲁迅,童年时期的鲁迅与兄弟周作人和周建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太好。

成年后与兄弟周作人的决裂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色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这是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写给鲁迅的信(《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周作人后来解释说,他写字条给鲁迅,原是只请他不再进后院就是了。言下之意,并非真的要与哥哥决裂。但信中的“基督徒“、“可怜的人间“、“蔷薇色的梦“、“真人生“之类,用词大而且重。让鲁迅不要再到后边院子去,隐含的意义是,鲁迅以前在后院里,犯了重大错误。

鲁迅立即派人请弟弟来,要当面说清楚。但是,周作人拒绝与他见面。

所以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明朗,也导致了鲁迅回忆童年时候,更不愿提及与周作人相关的事件。人们认为决裂直接导因是周作人的日本妻子。

而鲁迅与弟弟周建人的关系保持良好,但由于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加上与二弟周作人关系的决裂,鲁迅很少在回忆童年的文学作品的当中提及兄弟,也许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不愉快。但其中的是是非非,谁又能完全道明白呢?(一往文学作者:luckylee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