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从人口数千的原始部落,到14亿的人口大国,中国的历代人口是如何变化的
- 这次疫情过后,中国将会发生什么样变化,世界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几千年来,中国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 中国20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 10年之后的中国,会有哪些变化
- 从1949年到现在,中国农村有哪些重大变化未来会怎样发展
- 中国崛起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人口数千的原始部落,到14亿的人口大国,中国的历代人口是如何变化的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衰减,总是和王朝的兴盛和衰败息息相关的,盛世人口爆发式增长,乱世人口又急速衰减,人口的变化是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社会整体环境的。简单叙述一下吧,由于古代真正的人口调查是从战国初期开始的,我们便从战国时期开始回顾。
战国时期
虽然有史料显示,战国初期开始已经开始有了人口调查统计,但由于当时的资料并没有保存下来,因此很难详细得知当时的人口情况。
根据当时的各国兵力情况,以及当时各国征兵的相关资料来推算,大约在战国末期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左右,当时中原各国的人口总计在3000万左右。
秦朝时期
得益于商鞅变法的成果,秦国的户籍登记制度是相当完善的,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朝廷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
战国末期,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由于战乱的发生,百姓流离失所,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开始迅速衰减。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此后人口开始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但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人口也不过恢复到战国末期的水平,也就是3000万左右。
两汉时期
1、秦末动乱造成人口衰减。秦末天下大乱,再度进入乱世之中,随着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导致人口再次衰减,到刘邦建立汉朝,天下再次稳定,此时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600万左右。
2、西汉前期人口持续增长。由于秦末以来长期战乱导致百业凋零,西汉初期的历代帝王均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这使得西汉国力得到迅速恢复,而全国人口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爆发式增长。到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时,西汉人口已经恢复至3600万。
3、汉武帝时期人口有所下降。进入汉武帝时期后,由于长期和匈奴作战,再加上徭役赋税开始加重,这使得从汉武帝中期开始,西汉人口增长开始停滞,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西汉人口下降至3200万左右。
4、西汉后期人口再度膨胀。汉武帝之后,昭宣中兴的出现,使得西汉国力再度获得恢复,而西汉人口也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增长。至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西汉人口增长至57671401人(《汉书》)。
5、新朝末年人口断崖式下降。王莽篡汉后,当时全国人口基本维持在5600万左右,但在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后,随着战乱的爆发,人口开始大规模衰减。到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全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了2800万人。
6、东汉时期人口持续增长。东汉建立以后,随着全国局势的稳定,人口再度开始持续增长,而且这种增长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到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时,全国人口约为5500万。
魏晋南北朝
1、三国时期人口锐减。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全国再度陷入持续战乱之中,长期战乱造成了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到三国后期(263年),全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了820万左右。
2、晋朝时期人口短暂恢复。三国后期,在战争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人口有所恢复。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天下重新一统时,根据《晋书》记载,当时全国人口已经恢复至1616万。
3、五胡乱华人口再度下降。然而西晋的统治并未维持多久,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接踵而至,这使得刚刚短暂恢复的人口再度开始下降。到318年时,全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200万左右。
4、南北朝时期人口增长缓慢。在进入南北朝时期之后,天下逐渐趋于稳定,虽然仍有战乱爆发,但波及范围已经不如先前,这一时期人口有所恢复,但由于仍处乱世,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至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根据南北各政权的相关记载,全国人口大约在2000万左右(此数字有所遗漏)。
隋唐时期
1、隋朝时期人口爆发式增长。在隋文帝重新统一天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人口再度开始爆发式增长。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灭陈之后清查隐漏户口,经核查全国人口约为4000万左右。至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已经恢复至4600余万人。
2、隋末乱世人口断崖式下跌。隋朝末年,天下再度陷入战乱,人口又一次断崖式下跌。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短短九年时间,人口已经下降至180万户,约1000万人左右。
3、唐朝初期人口增长迅速。唐朝建立之后,人口再度爆发式增长,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人口恢复至1235万人。而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人口已经恢复至3714万。直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人口已经增长至5291万,如果算上隐漏人口,唐朝人口应该已经达到了7000万。
4、安史之乱人口再度锐减。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天下再度动荡不已,而人口也随之开始迅速锐减,到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全国人口已经下降至1699万(只有169个州上报人口)。
5、晚唐时期人口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随着天下的安定,人口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到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全国人口恢复至3300万左右。
两宋时期
1、黄巢之乱、五代十国人口总体稳定。根据统计,黄巢之乱至少造成了830万人的死亡。之后唐朝灭亡,全国再度陷入动乱之中,不过虽然五代十国时期各国交战频繁,但各国内部却相对较为稳定,因此这一时期人口总体变化不大,人口总数基本维持在3000万左右。
2、北宋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北宋虽然没有完成实际上的统一,但我们知道北宋的经济极为发达,再加上总体战乱较少的原因,人口得以爆发式增长。到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时,全国共计2211余万户,根据估计实际人口大约在1.3亿左右。
3、南宋时期人口增长缓慢。靖康之难后,北方因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后,北方人口开始大幅度降低,但南方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绍兴议和(1141年)后,宋金西夏三方基本维持和平态势,因靖康之难造成的人口下降开始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至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宋、金、西夏三方人口合计大约在1.5亿左右。
元朝时期
1、蒙古南下人口断崖式下跌。蒙古从1205年南下到1227年灭西夏,再到1234年灭金,最终到1279年南宋灭亡。这七十年间, 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浩劫,虽然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但根据推算,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高达90%以上。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全国仅余196万户,按照户口比例计算,人口大约下降到了900万—1200万左右。
2、元朝时期人口开始恢复。虽然元朝的统治比较残暴,人口恢复速度较慢,但由于社会环境总体比较安定,加上元朝国土面积实在庞大的原因,人口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根据邱树森、王颋在《元代户口问题刍议》中的分析,元朝人口最高时曾达到1990万户,近9000万人。
明朝时期
1、元末战乱人口再度下降。由于元末的战乱,全国人口再度开始下降,根据推算,到1368年元朝灭亡时,全国仅剩1300万户,6000余万人。
2、明朝人口统计有些看不懂。明朝虽然各个时期均有较为详细的人口统计,但人口变化幅度极小,仅在明永乐年间因持续对外战争人口有所下降。按照记载来看,明朝人口峰值出现在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总人口为7000余万。但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明朝的人口峰值应该出现在中后期,且实际人口绝对超过1亿,至于具体多少则无法统一,说1.3亿者有之,说1.5亿者有着,现代学者葛剑雄甚至认为,明朝1600年的人口高达1.97亿。
清朝时期
1、明末清初人口下降迅速。由于明末清初四十余年的战争和瘟疫灾荒等自然灾害,全国人口再一次遭到重创,人口下降至5000万左右。
2、清朝人口增长迅速。由于从明末时期,南美和南洋的很多高产农作物开始传入中国,这为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统计,清朝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时,人口开始再度破亿。并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达到峰值,人口高达4.5亿左右。
近现代时期
1、民国时期。清朝末年由于战乱频发,人口增长开始停滞,但得益于农业的发展,人口损失情况并不严重,而随着军阀混战的结束,人口开始再度恢复。根据记载,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时,全国人口为5.17亿左右。
2、近现代时期。由于抗日战争和后续战争的影响,1949年之前人口有一段时期的持续下降。而在1949年之后,全国人口再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982年7月1日),我国人口便已经突破10亿大关,之后虽然有计划生育的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实在庞大,人口仍然在持续增长。
截止目前,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大关。不过,根据今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且人口净增长已达历史最低。
这次疫情过后,中国将会发生什么样变化,世界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这次疫情,带给人们最大影响,是一些思想和习惯的改变。甚至有可能深深影响到人们以后的生活。疫后人们的社会观念将发生大变化。人们认识到有什么也得先有命,通过这次疫情,家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家的强大的概念,更深深了解,表现人们重视亲情,愿为国家作出贡献,有强大的国家站在身后,人民安宁。这次疫情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关于美国经济哀退,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特朗普将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让美国经济衰退的总统。这次疫情特朗普会把美国经济从世界老大变为第二!结合当前经济数据似乎要成真了。特朗普倡导贸易保护主义。将使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困境!
几千年来,中国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百家争鸣”到了战国末期,随着各国政权的整合,社会结构的明朗,而接近了尾声。
战国末期,影响最大的派别当是儒家、墨家与法家,由于秦国之前利用商鞅倡行的法制思想,很好地整合了社会结构,涤除大量占地而中央极难支配的中间阶层(让万民勤于耕田,勇于献功),所以能以强大的人力、物力及紧凑的社会结构(动员人力物力快速有效)荡平天下,又加之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上书,深得阴骘、严苛的秦始皇赞许,在治国上,唯法家是用,又用法家人物李斯为相,可谓将法家思想推向了极致。同时大量坑杀“以文乱法”(语出韩非《五蠹》,后“以武犯禁”同)的儒家子弟,追捕倡导社会平等且“以武犯禁”的墨家弟子和游侠,大量烧毁民间私书,造成文化思想的断代。
法家思想由于大秦的极端化推崇与运用(其实已经背离了早期法家的主旨——法,是手段而非目的),使得万民从心底生出恐惧与厌恶之感,被后代所扬弃。但是,我们说过,中国历代都在用法家思想来“阴助”,事实上,纯孔孟一派的思想那也只是理想,无法处理现实中的矛盾。历代的皇帝虽然倡孔孟一派的思想,但实际上,用的更多的是孔荀(以法家为辅助)一派的思想。由于全民所喜爱,加上统治层招徕人心所需,孔孟一派的“仁治”最终发扬光大了。
汉初的时候,由于诸侯王的存在、北方匈奴的威胁、国内经济的脆弱,诸多内外的原因使得政治高层韬光养晦、保持低调;同时由于各家典籍,尤其是儒家经典大量被毁,所有原因导致社会偏重黄老之学,可谓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黄老之学不是纯道家,相反统治高层倡黄老之学的目的是儒家的主旨——维护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模式,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权结构。
在西汉武帝时,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社会思想自然就褪去道家的外衣,露出儒家的真相。
由于社会的需要,董仲舒得以重兴儒学,并将儒学与阴阳家思想、神话、迷信思想结合,创造了比之以前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的新儒学,为广大没有多少文化与学养的老百姓所真正地理解与支持。儒家不是任何一朝所唯一奉行的思想,对统治者来说,其总是“阳儒阴法”,社会上的很多不平必得靠“法”来兼顾,只要行法公平,不会过于严苛,万民也支持“儒”、“法”并在。我们已经说过,儒家与法家都支持社会秩序的巩固(支持家庭经济,支持皇权),不过具体的做法有别,儒家倡导教化,法家直接用刑罚规正。由于法家思想不能做到兼顾公平,往往成为特权阶层束缚万民的工具,所以也逐渐在万民心中打上折扣。社会的思想主流就逐渐倾向于儒家思想。
儒家无论是孔孟,还是孔荀一派,都将主要宗旨指向为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说教。万民本身就以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模式(自给自足的农户生活模式、国家权力集中的政权模式)为最佳选择(原因我们已反复说过),通过新儒学的普及,更是认同了这种社会结构模式,儒家的主脉就也根深蒂固地住到了整个民族的心底,再不褪去。但是民间的思想要比理论思想庞巨、繁杂的多,支持着理论思想,理论在整个民间的思想基础上抽象、发展。
儒家的思想形成于先秦,但真正铺开到万民的范围,却是自董仲舒时开始的,这点我们一定要仔细才能体会。自此之后,谶纬迷信就愈来愈盛,乃至在东汉章帝时,将以谶纬迷信来解释五经的“白虎观会议”的讨论内容,定论为《白虎通义》,成为国家法典。这有点像我国在1956年——1966年之间的全国性吹牛现象——浮夸风,当几乎所有人把某件杜撰的事说成真的时,其就已基本不能被推翻。即便如此,头脑清醒的尚有桓谭、王充,乃至后来南朝齐梁时代佛风大兴时,不以佛论为然的范缜,这些人以其真正的独立思考及深刻的见地而让出众的人格彰显于世。谶纬迷信的思想基础直接导致了东汉末民间道教组织的兴起,和其后佛教的普及,其久远而深广的影响不只是使得儒家思想为人民大众理解,还打下带有迷信色彩的道教、佛教长久普行的基础。民间所能理解并普行的思想不需要多么严谨的理论,只要是给生活的“归宿”以具体、形象、直观的解释即可。这方面,董仲舒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正是整个民间对于儒家思想比较庸俗、主观、肤浅的理解与奉行,可能有些与儒家理论相去甚远,但儒家理论却真正坐实了,巨大的民间思想基础才能烘托起历史与民族的主流思想。万民奉行儒家思想,归根是由于万民对于“自给自足生活、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这样的社会结构的向往与追求。
当玄学、道教、佛家相继出现之后,儒家思想并没有消亡,只是因为与其相应的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在短时期内不能建立(专权者与兼并土地的氏族已成气候),而形成思想的“暗流”,隐在现象之后,就像中央集权的模式终会回归一样,儒家思想终有一天也会浮出水面。只不过那个时候,其面对的还有佛教、道教两大阵营的并峙,佛道两教由于历史的积淀和统治高层的支持而达到了高峰,几乎掩遮了儒家的光彩。但是儒家终归又一次以其大包纳的胸襟,统合了佛道两教的思想,形成中国儒家思想的最高峰——宋明理学。
道教从兴起时的粗糙表现经魏晋南北朝的普及发展,再到隋唐时的精致细化——道教的理论发展到顶峰,也在不断地统合中前进。佛教从伊始的玄佛合流而阐发理论,到民间的影响扩大后,便逐渐形成独立的态势,隋唐时到达真正的理论高峰——真正的中国佛教体系,在发展的流程中,其理论也吸收了道家、儒家的思想,但更多是对佛教经典的回归。唐中期之后,道教与佛教的理论影响逐渐下降,再也没有回到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水平上来,但是佛道两教在民间的影响,却未下降,其与自董仲舒以来的谶纬迷信思想(以通俗的儒家为主轴)结合,早已全面地普及开去,以满足万民在生活之上的心灵的依靠的需要。
在宋明理学家的每一个人的思想中,你多少可以看到佛家或道家的痕迹。他们采纳佛道精致的描述方法、简约的语词形式,给儒家的宗旨以独到的论述,使得儒家思想更加精致、博大深厚。
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社会的专权者、氏族地主逐渐兴起,产生大量学士,被称为“士林”,他们内部的大部分人偏向于谶纬(其主脉仍是儒家),另有人偏向道家,偏向道家的传统促成玄学的兴起,玄学不是纯道家,而是就道家的形式讲儒家的宗旨,我们必须看到即使“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阮籍、嵇康等和后来的支遁都没有彻底地否认儒家的宗旨——社会秩序。这种原因主要是氏族地主兴起之后,社会的实际状况与儒家所倡的标准的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以小自耕农户为生产单元,在其上构建皇权,中间由皇权的执行机构保证联系)出入甚大,士林处于这种微妙关系之间,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原因,却又想保持理想的中央集权的社会秩序——儒家的宗旨,所以只能闪烁其词,这是玄学的总背景。玄学一直没有普及到民间的层面,民间的道教与佛家都发展了起来,但是,中国的民间不能形成一以贯之的宗教,而是大杂烩、大包容的情况。
但是,无论问题多么复杂化,中国从执权阶层到民间,思想的主脉一直是儒家思想,我们切不可为一些表象所迷惑,因为万民始终渴慕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重新建立,自己能占有土地、从事生产,儒家思想和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其实就是一体的。正是民间肤浅、主观、随意的以儒家为主,而杂合着诸多思想观念的思想情况,支持着民族整体的以儒家为主流的理论思想。
思想的这种状况持续到隋唐,中央集权社会结构的产生建立,唐太宗重新下诏以“五经”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之后,儒家的理论思想便又现出真实的面目,这本身就是社会深层的召唤之后的回归。
关于儒家,其分支绝非简单的孔孟、孔荀之分那么简单,韩非说孔子之后儒分八家,但总体来说以孔孟、孔荀之分为代表,同时还有从儒家之外来的思想也与儒家思想结合,并遵行儒家的宗旨,像吸收阴阳家思想的董仲舒,吸收道家思想的玄学家里的贵无派、崇有派、及郭象等,玄学家还有吸收佛家思想的人,如支遁(其主旨已经置换为佛家),后来唐代的李翱,宋代讲太极的周敦颐,二程,讲豁然贯通的朱熹等等都有这种思想模式的倾向,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无形中受着前代道教、佛家的思想影响很大,他们有意无意地汲取各家的思想以烘托自己儒家的主旨。可以这么说,先秦之后的儒家都注意吸收其他思想来阐发儒家的主旨,当然他们所理解的主旨也有差异。
总体来说,真正的儒家都注重维护社会的秩序,因而中国的儒家过多地关注不变的“天道”、“天理”,把理想的中央集权社会结构秩序(以“礼”为主要表现)说成“先天之道”,在具体的人与具体的社会之先,这种倾向以孟子、董仲舒,还有二程、朱熹、陆王为最,就是用现实社会的理想化来规定现实社会。但是,也有先关注人与社会,而把“礼仪”说成后于人与社会,是人与社会的后天表现的一派,《管子》、荀子、宋代李觏、王安石、明代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颜渊、戴震等都有这一倾向。特别是明代思想家将“礼”从先天转为后天,可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奇葩,但是却突不出传统主流思想(礼制先于人、先于家庭,先于由之而组成的中央集权社会)的窠臼,最终没有导致和促成中国进行以第二次社会结构转变为目的的革命。相反,中国后来的革命更多地倚重外来的民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后来形成毛泽东思想。
涤除儒家所倡导的“礼”的外形,再去除其为中央集权社会辩护的主旨,我们一般的人文学者对于儒家的批判就停留在这个层面。儒家在其思想最基本的内核上,跨越具体的时代去思考人本身,“人之为人”,高于其它动物的东西就是智力,通过人的智力,人发现自己高于其它动物,就以大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万物,以“仁爱”的感情对待世人;而非拥有智力之后,再下降到动物的层面,只是为了身体的享受而活着,那样就是拥有高于其它动物的能力,却归根没有脱离动物。人应当不回避身体、物质的享受,但却决不局限于此,人,应当正视又高于生活地活着。
儒家主要两派——孔孟一派、孔荀一派。前者把现实社会的理想化说成是先于社会(整体的人或“大人”)的;后者把现实社会的理想化说成是后于现实社会的,在历史上,孔孟一派是主流思想(这种思考方式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的——客观理性不得展开,就诉诸感性直观)。但是两派都讲用现实社会的理想化来规定现实社会。
我把儒家的思想的这一基点,说成一种心态——正视又高于生活。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来说,人如果只拥有高于动物的能力,而没有高于动物的心态与作为,那么,人还是没有高于动物。这,应当就是大儒家的主旨所在。
中国思想更多地需要的是体会,因为中国思想更多是直观,几乎没有或很少理性的推理,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与观念,使得理性的推理没有形成和发展的可能。如果,你能真正体会以农耕为主的自给自足生活,你就有可能体会中国思想的出发点;更进一步,你能体会“以农耕为主的自给自足经济支持着皇权”的社会结构,你就有可能体会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干、和框架。除此,别无他途。
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用理想的中央集权社会结构原则要求具体人的言行,最主要的就是在自给自足家庭中的“孝”、“悌”,在整个国家来讲就是“忠”、“信”。去除中央集权的社会要求,留下来的就是用理想的人要求具体的人——让人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高于现实地活着,这其实是人应当具有的第一心态,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事实上,中华民族也在家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中保持着这种状态——人们不求物质生活的多么富足,温饱就行,但确实追求精神的满足,最主要就是家庭的团圆、天伦之乐的保持、自由、自然——用自乐统摄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将所有家庭的追求予以抽象概括,就会得到中华民族的基本心态——用精神的自乐统摄物质的自足——在正视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保持“人”的高于。
中国20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具体的分类就不细数了,因为数不胜数,而且因为即兴回答,难以用准确的数据作证。所以仅就以下几个主要方向来回答提问;
一是,经过艰苦努力奋斗,使国民经济连续跨越两个大的台阶。在这二十年内我国的GDP分别跨越了十万亿和一百万亿人民币两大台阶。按美元汇率计算,我国的人均GDP从上世纪末的近一千美元提高到今年底将会达到的一万一千美元。并因此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在这二十年中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一直都在坚持不懈地持续努力。从减免农业税、西部大开发、精确扶贫、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全覆盖以及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意志的推行实施,就是为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三是,探索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道路。在这二十年中中华民族为了探索前进发展的道路付出了艰辛,从避免被开除球籍、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接轨;一直到吸收其它文明的先进经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至此,明确了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方向。
四是,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在这二十年中中华民族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并未忘记帮助其它伙伴共同发展。在此期间发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用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理念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四个方向的变化,我想足以说明我国这二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能抹杀得了的。仅此就足以让国人自豪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奋斗吧。
10年之后的中国,会有哪些变化
(原创作品)
展望未来,10年之后的中国,也就是2030年,如果继续沿着现在这条正确、光明的大路,不吹不擂,脚踏实地,务实创新地走下去,这不用说,谁都会知道,一定会灿烂与充满希望的。
首先在国际上,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中国在科技发展上会更先进,具体地说,5G的目标早已完成,6G也已摆上了日程;芯片技术已被攻克与全面掌握,占据了我们的全部市场;无人驾驶也风靡了整个世界;在航空航天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代替了许多人工……等。到时候,中国制造不仅仅只体现在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家具、电视、冰箱、摩托车等低端的东西上,而是在尖端科技上……在经济上,中国也已迈入到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里。
其次在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比现在也早已有了很大提高。在养老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社会问题与矛盾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无忧无虑。
总之,到了2030年,那时的我们已经全面复兴,真正像龙一样腾飞起来了。不过,这些目标的实现,还得靠我们大家继续努力,顽强拼搏,才能换来的。
那好!从现在起,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来加油与奋斗吧!
从1949年到现在,中国农村有哪些重大变化未来会怎样发展
大家好,我是土家老鹅。我来回答一下。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都发生了一些哪些变化?
1、农业生产力的变化,在广大平原地区,农业收割、种植已经实现机械化。农民不再牢牢的被绑在土地上,节约出大量的劳动力,农民参加城市建设的同时,钱包也鼓了起来。由于减免了农业税,农民种地热情普遍高涨,生产发展迅速,农民不再是低收入群体。不像我们小的时候基本都是完全靠人力,费时费力2、基础设施逐步建成。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网络、村村通有线,村村通自来水这都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距离无限接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家的这条路都是泥巴路,出去上学上街都很不方便。但是现在都全部变成水泥路小车都能开到家门口真的是太方便。3、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逐渐和市场经济融合起来。很多农民在家搞第二产业,养殖、种植业发展迅速,像我们这里都已经有大棚种蔬菜种水果。农民基本上不出去打工,也能养家糊口。4、农民主要变化还得看衣、食、住、行几大方面。现在的农村人穿衣服也很讲究也很时髦,吃饭不再是以吃饱为主,和城里人一样讲究营养搭配;住的房子追求宽大明亮,很多盖起了二层楼;出行方面,电动车基本普及,家庭轿车也是逐渐多了起来。现在的农村基本上每家都会有一部代步车。5、人口的素质普遍提高,现在的农村人也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这里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会把孩子送到县城去上好的学校。6、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合作医疗基本每家每户都有解决了生病的问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基本得到缓解和解决,老百姓寿命得到普遍提高。7、农村的绿化、街道卫生也逐步规划,现在都有集中堆垃圾的地方,焚烧垃圾的地方,农村的各方面条件也逐渐的完善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真的太好了,相信未来的中国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让我们一起见证祖国的发展腾飞!
中国崛起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为3645亿人民币,到了2017年,中国经济高达827122亿人民币,是1978年的226.9倍,年均名义增长达15.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越来越大,占世界GDP比重由1978年的2.25%上升到2017年的15%左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美国GDP比重达63.2%,未来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过去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仅2017年中国经济增量高达8.3万亿人民币,接近澳大利亚一年的经济总量。
2017年亚洲经济总量为29.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36.6%。而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高达13.1万亿美元(含港澳台),约占亚洲的44.9%。如果除去中国,那么亚洲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将会是下降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到了2017年,日本经济总量为48721亿美元,而中国大陆经济总量为122503亿美元,是日本的2.5倍。
目前我们有很多指标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以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10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而到了目前为止,我们的制造业总产值已经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国贸易总额达4.10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中国有11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位居世界第二,而第一的美国有13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仅比我们多17家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近年来的科技发展迅速,在研发投入方面已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万件,居世界第一。根据国际组织的预测,2018年中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将达到5.9万亿美元左右,考虑到中国的消费增速远高于美国,不排除中国在201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如果说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在笔者看来,二十一世纪将会属于中国,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站是世界之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