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贝多芬失聪是怎么创作曲子的
贝多芬并不是出生时就失聪的,贝多芬是在39岁时候就已经听力衰退了,在那一年他患了一场大病,他的关节位已经受到病魔的侵扰,这些因素最终摧毁了他的身体,也夺走了他的听力。
贝多芬失聪后并没有放弃音乐,他并不愿意听任命运的安排,他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命运。他开始反抗自己的命运。他利用骨传导的方式来聆听音乐,就是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贝多芬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贝多芬在弹钢琴的时候,总是会在自己的嘴里面放上一块木头,木头和钢琴连接在一起,然后木头可以让贝多芬感知到音乐声。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让贝多芬在失去双耳之后还是创作了很多的知名的乐曲。贝多芬失聪后并没有放弃音乐,相反他用他的坚持给我们后代人创作了很多的知名的乐曲,他的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热爱。
贝多芬是个聋子,那他是怎么创造出那么多传世钢琴曲的
咬着木棍骨传导+卡尔·车尔尼辅助,耳聋影响作曲程度有限。
贝多芬从26岁时,开始发现自己的听力渐渐衰退,直到45岁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耳聋不是瞬间耳聋,而是缓慢可感知的过程。长达19年。
耳聋对于作曲的影响是有限的。听起来很诡异,但实际上就是如此。
一首交响曲音符数以万计,在作曲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头脑风暴,只要大脑不丧失思想和记忆,耳聋并不能夺走音符在大脑之中的乐音,这就可以作曲。当然前提条件是,耳聋之前已经拥有完善的创作素养和绝对音准。
如果看过《好先生》就会比较理解,大厨丧失味觉,但是并不阻碍他做出米其林大餐。只是缺少了一个验证的环节。最终以张艺兴扮演的小哥来完成测试。作曲也是如此。
耳聋真正影响到的是贝多芬无法通过听觉来测试出自己作曲,所写的音符是否按照自己脑中所臆想的听觉前进。缺乏的是验证环节。
而在验证环节,贝多芬听力衰弱之中,自己琢磨出了用牙齿咬着木棍,木棍顶着钢琴琴箱的骨传导方式来进行验证,但彻底耳聋后而后更是找寻到了同为天才钢琴家的卡尔·车尔尼辅助自己,作为自己的耳朵。
作曲的真正的含义,是在于一种关于个人音乐素养关于底层音程的编排的创造。比如整体的情感调性和暗示,比如契合整个风格的音程排列。在这种创作之中,更多的是关乎于底层的音程理解。
比如:小二度的最紧张、大四度的正义感恢宏感、八度的递进、平度的终结和开始。
这些知识,对于贝多芬而言,在他耳聋之前,他已经拥有了。
以下简单来介绍一下,贝多芬骨传导和卡尔·车尔尼的作用:
1:骨传导听觉;
小学课本都讲过,说贝多芬身残志坚。耳聋后,用牙齿咬着木棍木棍顶着钢琴琴箱来获得听觉。
这种说法的可听度有,但是并不完全正确。
木棍能传递的仅仅是一种频率差异,可以适用于贝多芬听力衰弱时使用,作为听力的一种补充。
毕竟贝多芬的听力衰弱,是传导式听力障碍,说明声音在传递到耳朵内出现了问题,所以通过加大音量或改变传导方式,能够感受到声音,这是真的。
但是仅仅限于听力衰弱阶段,在彻底耳鸣后,木棍传递的频率差异就是单纯的硌牙感,并不会具有过多的听力产生。因为是彻底失聪。
2:卡尔车尔尼;
贝多芬丧失了所有听觉后,有一个人成为了当时的钢琴界贝多芬的铁杆粉丝。他可以演奏出贝多芬所有的音乐,不差分毫。乃至于说,他才是全世界之中,最先接触于贝多芬音乐的人,也是贝多芬的终极背书者。
他就是——卡尔车尔尼;
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马上你将不陌生:
卡尔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
卡尔车尔尼是李斯特的老师;
是的,那个炫技狂魔李斯特,那个《匈牙利狂想曲》、《钟》、《鬼火》的手速狂魔。那个人类目前极限的钢琴演奏家,李斯特。
卡尔车尔尼是钢琴界之中最重要的桥梁人物,他师承贝多芬,教育出李斯特。堪称一代佳话。
卡尔车尼尔,是9岁开始成为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这三年之中,卡尔车尼尔就是贝多芬失聪前,最后的耳朵。练习之间,贝多芬多次将作曲手稿让他来演奏。比较著名的片段是:
1803年,卡尔车尼尔出师的那一年,贝多芬将自己1803年创作的《C大调三重协奏曲》交由卡尔车尼尔演奏,那是这首传世经典的第一次公开演出。从此,卡尔车尔尼凭借着贝多芬名声鹊起。成为当时的音乐界最年轻最好的钢琴教育家,随后吸引来了李斯特的拜师。
在1803年,卡尔车尔尼出师后,他与贝多芬的联系并没有中断。而是继续保持了担任辅助贝多芬的角色。他的主要任务是,演奏贝多芬的作曲给贝多芬听。因为1803年之后的五年之中,贝多芬开始丧失了所有听觉,仅仅凭借着思想和记忆在进行作曲,骨传导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毫无作用。
可以作证的事件是:1811年,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再次有卡尔车尔尼进行公开演出。
维也纳
除却那根木棍和卡尔车尔尼之外,贝多芬就是靠着思想和记忆进行创作。别无他法。令人感叹。
音乐家贝多芬失去了听力;
作家博尔赫斯失去了视力;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