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腊八节就要到了,关于腊八节的食俗都有哪些呢
- 腊八不吃娘家饭,祖祖辈辈还不起,为什么要在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粥的意义是什么你现在还煮腊八粥吗
- 为什么要过腊八节腊八节的由来是什么
-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快到了,农村怎样做“腊八粥”
- 腊八节吃腊八的寓意是什么
- 谁知道腊八节的由来腊八粥怎么做才好吃
- 腊八对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 腊八节的传说有很多,你知道腊八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吗
腊八节就要到了,关于腊八节的食俗都有哪些呢
谢谢邀请,这个一里不同席,十里改规矩。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不吃娘家饭,祖祖辈辈还不起,为什么要在腊八节喝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哈哈,北方的朋友有没听过这俗语?
“腊八吃了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开头那句是哄小孩的,这句就是忽悠闺女的。意思说,腊八吃娘家饭,婆家会过穷。
先简说腊八节来源
自商周时,王室和民间均重视祭祀,祭祀分祖祭和时祭。腊八节就和时祭有关。
时祭,指关乎节令和农事的祭祀。春耕,祈求风调雨顺;秋收,感谢五谷丰登。大概如此,其本质是酬谢于天地和神灵。
腊八节就源于上古祭祀,祈祷神灵保佑农事顺利、五谷丰登。祭祀活动在腊月举行,不过当时并不是初八这天,不同时代日期有变动。
东汉时佛教入中原,佛教里有个类似节日叫“法宝节“,于是中原习俗和佛教文化结合,后来这个祭祀活动就定在腊月初八。
老百姓的宗教概念不强,“法宝节“也罢,时祭也罢,不如简单上口的“腊八节“来的利索。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之主流。
好了,现在看看腊八节的说法和讲究。
腊八不吃娘家饭
表面说,出门子的闺女腊八这天别到娘家蹭饭吃。实际含义,腊八这天不要回娘家。
旧社会大家都穷,一堆孩子吃穿都愁,有时会饿的哼哼唧唧,所以对吃饭穿衣的概念很强。出门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你是婆家人,为婆家操持,就不要跑娘家吃腊八饭了。
腊八是腊月第一个重大节日,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娘家多少得准备些年货。好嘛,你这挺会赶巧的,过来吃完再瞅瞅,临走再带点东西给婆家……
因此,老语说腊八节在娘家吃饭等于和娘家兄弟抢吃喝。所以用这话打发闺女,“在娘家吃腊八饭,吃穷娘家,自己也过不好。“
话说腊月逢八不回娘家,初八、十八、二十八,这几天就别去了,娘家很怕滴!你带俩鸡蛋回娘家,临走把娘家小鸡都扒拉走了。
另外,北方习俗中,大凡传统节日如腊八、春节、元宵节、中秋等,出门的闺女都不能在娘家过。说法差不多,大家都不好呗。
腊八其他说法和讲究
①“喝粥不过晌“
话说吃腊八粥要在中午前。实际上是说腊八粥要早吃为好。有说法“早喝腊八粥,一冬不冻手“。另有老话说,“早吃腊八粥,来年好丰收“。百姓过日子凡事讲究个早字。
②“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一到,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过去生活节奏慢,百姓虽然穷,但节日讲究,气氛浓烈。腊八节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人们开始各种准备。所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事办“。
③“腊八不搬家“
腊八忌动土或搬家。风水学说,主人和家宅的关系以和谐统一为佳。腊月寒气重,新宅缺乏人气,而寒气也会阻隔家中旺气。
风水学虽属玄学,但是房宅冷清,又或主人总觉得哪里别扭,这肯定不舒服。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前后堪称一年最冷时,少作大动作为佳,所谓冬藏。
小编结语
传统节日反应了过去生活风貌和生活诉求,寄托了我们先人的美好生活愿景,背后则是我们先辈艰苦跋涉的无数脚印……做人知感恩,不忘本,我们后辈当砥砺前行。
祝大家新年快乐,腊八安康!说说腊八节您当地什么说法?除腊八粥还有什么好吃的?
如今腊八或其他节,娘家还往外赶你么?
腊八粥的意义是什么你现在还煮腊八粥吗
腊八粥起源于女娃祖女神,教会人们怎样食用五谷杂粮的节日。在古代,人们就把各种谷物混起来一起煮,人们发现这个粥不仅好喝还耐寒,慢慢的用五谷煮粥的方式就延续了下来,直到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在腊八节这一天煮腊八粥吃。
为什么要过腊八节腊八节的由来是什么
腊八节,顾名思义,是在农历腊月初八的节日。现在很多人都以为腊八节是佛教的一个节日,这样说也没错,但中国腊八节的起源要远远早于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
据民俗专家考证,腊八节最初是源于我国古代的腊日祭祀风俗。腊日,即腊祭之日,是岁末腊月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日子,唐宋以前十分兴盛,是中国古代岁末的一个重要节日。在中国上古时期,腊日的祭祀实际又分两种——蜡(zhà)祭与腊祭。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以农业立国的文明古国,蜡祭主要是祭祀与农事劳作关系密切的神祗,即农业神。
《礼记·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意思是说天子要在岁末举行蜡祭仪式酬谢与农业相关的八位神仙,祈求来年人寿年丰,这习俗是从传说中的古帝王伊耆氏(一说是神农、一说是尧)就开始的。
而腊祭则主要是指祭祀祖先。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曰:“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可见,“腊”与“猎”相通,“腊祭”即“猎祭”,就是年末用打猎获得的飞禽走兽祭祀祖先,目的是为了感恩祖先的赐予,期望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蜡祭与腊祭原来是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的,一个祭农神、一个祭祖先。然而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原有秩序日渐衰败,加上蜡祭和腊祭日期非常临近,秦汉以后,两者逐渐合二为一,统称“腊祭”,作为年终的腊月也因此得名。
先秦时期腊祭活动往往持续多天,具体的正日子,先秦时期没有记载,汉晋等历朝各有不同,到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开始把腊日固定到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唐宋以后,上古的腊日逐渐衰落,分化成了两个节日:一个是具有浓郁佛教色彩的腊八节;一个是祭灶节,也即腊月二十三的小年。
说起后起的这个佛教色彩浓郁的腊八节,自然就要提到佛教的传入我国。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官方的大力提倡,佛教活动在境内日渐兴盛。北齐高僧慧思的《立誓愿文》记载,佛祖释迦摩尼成道之日就在腊月初八日。
传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修行,还没大彻大悟,就饿得皮包骨头,某天因饥饿疲乏一头栽倒在地昏迷过去。这时恰巧有一位牧羊女路过发现了他,就把自己带的杂粮用泉水和牛乳熬成粥喂他。释迦摩尼吃了牧羊女熬的粥后元气大增,继续苦修,最终在他三十五岁那年的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因此在这一天,佛家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作为中国古代祭祀的腊日便与佛教中的佛祖成道日合二为一,腊八节得以最终形成。(当然民间的腊日活动停止后,官方的腊日祭祀一直延续到清朝。)
这种“土洋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佛教教义与中国民间节日的结合,借助节日这一平台,吸引和收纳了大批信徒;另一方面,佛教的渗入,也使原本式微的古代腊日节以腊八节的名义得以重生和延续,借此扩大了它在官方和民间社会的影响。老百姓之所以喜欢过腊八节,是因为腊八节融入了佛家好善乐施的信义,腊八节的教育意义以及抚慰心灵的效用,使得人们愿意接受并自觉传承。
关于佛教腊八节的习俗,起初只有浴僧和浴佛、煮“药食”、燃灯习俗等等。这些活动主要在佛寺中进行,参与者基本是僧众,世俗民众参与度并不高。直到唐代,史书中还没有腊八喝粥的记载。那我们如今腊八节最显著的习俗喝腊八粥,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又要从宋朝说起。
陆游在故乡山阴即今天浙江绍兴一带闲居时,曾写有《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内有“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等诗句,正是描写乡间田野喝腊八粥的风俗,说明在宋代腊八粥已深受乡民青睐,已然成为世俗之物了。据说这一习俗,就是从牧羊女施舍杂粮粥给释迦牟尼佛,助其成道而来。这一习俗在中国出现,应该就在唐末宋初之时。
当时佛寺把居士、信众供奉的五谷杂粮存起来一部分,等到腊月初八的时候,方丈和尚就叫人把这些东西全部拿出来熬成腊八粥,回馈寺庙周围的百姓,意思就是让人们沾沾佛气、消灾避难。当然在背后,僧人们其实也有用施粥来赚人气的想法。
自打宋朝形成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上至官方下到黎民都争相熬制腊八粥,吃腊八粥习俗已从寺院佛门扩散到寻常百姓之家,成为民间之物,这也标识着腊八节最终得以成型。只不过,民间喝粥的寓意完全不同于佛门,主要是祈求农业丰收,家庭平安吉祥。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快到了,农村怎样做“腊八粥”
多谢邀请!
关于“腊八粥”的做法,各地就地取材,食材各有不同,我们当地用大米、桂圆、莲子、大枣、银耳、红豆、枸杞、蜂蜜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就行了,这是农村家里熬“腊八粥”的方法。但每年我们当地佛教居士、信众,习惯去寺庙喝“腊八粥”。
相传,喝腊八粥习俗起源于寺庙僧尼布施,佛教僧侣视为最好修行,后来,逐渐确定下来每年腊月初八在寺庙开设粥场,向贫困、残疾人、流浪、乞讨、无家可归的人施舍一天粥,佛教僧侣把施粥当修行,可农村人把喝腊八粥当作求福、求平安吉祥了,老人们常说,喝碗腊八粥,祈求全家人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
农村有句俗话:“过了腊八粥就是年”。喝了腊八粥农村人就要忙过年了,杀年猪、扫扬尘、打豆腐、熬米糖、祭灶王爷,祭祖宗。腌制腊肉、灌制香肠、杀鸡宰羊,采办年货,可能要忙到腊月三十了。
寺庙里布施的“腊八粥”是用五谷家粮熬制,没有家里自制那么讲究,但我们当地人习惯去寺庙喝腊八粥,就着腊八蒜一起吃。农村人把喝腊八粥当做求福的一种仪式了。
腊八节吃腊八的寓意是什么
腊八节,就是每年寒冬的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初八,是继初五,俗称五谷丰登,腊八,也就是常说的腊八节,南方人喜欢吃的八宝粥;北方人叫腊八粥。民间童谣:五豆腊八二十三,过年只剩七八天。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是春节前最后一个举家欢庆的节日。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是旧年的末端。腊八节的到来,告诉我们春节不远了。辛苦一年的你,不要忘了喝一碗养胃又暖心的腊八粥,一定会万事“粥”全。即使喝不完,也无妨,寓意“年年有余”,来年一定财源广进,生活富裕。
谁知道腊八节的由来腊八粥怎么做才好吃
腊八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腊八这一天各地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用以庆祝丰收。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便有着详尽的叙说。腊八粥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共同祈福来年平安。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正宗的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如今也不拘泥,少至四五样,多至十几样均可。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中,描写了贾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借老耗子与小耗子的对话将腊八粥之用料一一细数出来,极尽详细的描述了一个“节日”的饮食风俗。
在我国南方,人们吃腊八粥则比较讲究,有“粗细”之分。
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这是所谓的细腊八。
有些人家吃的腊八粥,是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这叫粗腊八。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甜的腊八粥中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是甜的,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上海人喜欢吃细腊八,细腊八又分有甜咸两种口味。用枸杞、莲心、花生、赤豆、米仁、淮山、茯苓、大米加冰糖是甜腊八,加火腿丝或咸排骨就是咸腊八。
去年我做了甜腊八粥,邻居们赞不绝口,今年我尝试了咸腊八,味道真的很不错呦,可以关注我的首页看具体做法。
食材:
糯米、大米、黄豆、红豆、栗子、咸排骨、木耳、芋头、金针菇、荸荠、青菜
步骤:
1、糯米、大米、黄豆、红豆、黑木耳洗净清水浸泡。咸排骨焯水。黑木耳泡发后去掉蒂头撕成小片。栗子切半,芋头、荸荠去皮切大块。青菜、金针菇洗净切小段。
2、所有食材除荸荠和青菜,放入电饭煲中。加适量清水,煲两小时。中间可以打开一次搅动粥,避免粘锅。因为放的食材较多,粥会变得很稠,要小心粘锅,可以视锅中情况再加些热水,如果喜欢喝较稠的粥可以不加。
3、出锅前半小时放入荸荠。
4、出锅前十五分钟加入青菜叶。焖熟搅拌均匀即可出锅。食用前可以淋上香油增添风味。
5、因为加了咸排骨,已经够咸了,不需要再添加盐来调味。香油也可以视情况放,若排骨本身较肥可以不添加。
6、老年朋友在食用腊八粥时可多添加一些豆类,能够预防骨质疏松;中青年人可多加米类来补充能量;女性朋友可多添加红豆、红枣、薏仁等补气养血的食材;儿童应保证食材多元化,尤其要添加一些粗粮;三高的朋友应多添加燕麦、荞麦等,平衡油脂。
腊八对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立刻会想到除夕、中秋、清明、端午等几个节日。而腊八节,却在岁月的演变中,成了默默无闻那一个。
腊八,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日期命名的传统节日。据《礼记·效特性》记载:
天子大蜡八,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
飱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
意思是说,天子非常重视每年十二月的腊祭,要聚集这一年的收成,祭祀保佑农事丰收的各方诸神、天地万物,是中国人仁义之心最极致的体现。
农耕时代,岁末十二月,天寒地冻,万物收藏,农事渐休,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举行一场隆重的腊祭,感恩这一年的好收成,也借此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其实,一年一度的腊祭,就是一场感恩报恩的盛大仪式。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
而将腊祭的日子,固定到十二月初八这天,则是到了南北朝时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江南春》,写出了南朝佛教盛兴的情景。
当时的佛教文化中,流行这样一个传说。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经过了六年苦修,日食一麻一麦,身体极度虚弱。这一天,他饿倒在地。一位路过的牧羊女看到之后,挤出牛乳,配上糯米杂粮,熬了一碗乳糜喂他吃下,这才救活了他。释迦牟尼醒来之后为报大恩,发愿修成正果,普度众生。七七四十九天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然开悟,成就佛陀金身。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
后人将佛成道日与腊祭之日合二为一,形成了传承近二千年的腊八节。感恩,也成了腊八节最重要的内涵。
腊八节的习俗除了祭祀,还有喝腊八粥、泡制腊八蒜、吃冰、吃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喝腊八粥,据说起源于宋代,有上千年的历史。
笔者是腊月出生的,一进腊月门,就想到喝腊八粥,喝了腊八粥,就到了我的生日。印象中的腊八粥似乎和现在的腊八粥截然不同,没有谷米豆类,更无红枣,花生,籽仁一类。我的童年正处在上个世纪经济困难时期,很多食品都是按人定量,按票供应。那时家家孩子都多,又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妈妈就把仅有的一点大米票换成杂粮。但腊八的那一天,腊八粥是要喝的。粥里少有零星米与豆,但放了好几种野菜,还有很碎的粉条。因为水多无粮食,粥成了汤水。巧手的妈妈会往锅里撒一大碗的玉米面,使汤水变成了杂面粥。第一碗自然是姥姥的。剩下的便尽着孩子们喝饱。在我的印象中,腊八粥是入冬后的盼头。
后来,日子好了,家里的腊八粥也越来越越讲究。好吃好喝的东西多了,我们对腊八粥的企盼倒是越来越淡了。只有妈妈还极认真地过着腊八节,一进腊月,就四处采购,一到腊八,就一早起来熬粥,不管那天多晚回家,妈妈都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看着我们喝腊八粥,妈妈就会坐在旁边念叨: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走得早,苦了一辈子,也没赶上喝一碗真正的腊八粥。
每每听到这话,我们便会赶紧安慰妈妈:你老人家命就好,长命百岁,年年都能喝到又香又甜的腊八粥。
如今,爸爸妈妈都走了。今晚,第一碗腊八粥是给老人家准备的。
一家一粥一香甜,一年一岁一团圆。
这个腊八节,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愿世人皆有感恩心!
腊八节的传说有很多,你知道腊八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吗
腊八节的传说有很多,你知道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吗?
的确,腊八节的传说有很多,哪么,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宗教信仰,据传说,佛教释迦摩尼成佛之前,曾寻遍名山大川,寻求人生真谛。某一日,他行至一个荒凉的地方,又困又乏,加之长时间未进食,一阵眩晕昏倒了。后来,一位放羊的少女打此经过,看到倒在地上的释迦摩尼,用自身带着的干粮煮成粥,救活了释迦摩尼。再后来,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感悟得道成佛,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摩尼成佛,各地寺庙纷纷效仿,在这天烧粥救济穷人,因此渐渐成为各地风俗。
二、纪念民族英雄岳飞,据民间传说,寒冬腊月,岳飞在朱仙镇抗金,由于军粮不足,附近老百姓前来帮助,各家各户拿出杂粮豆果,熬成粥送给岳家军充当军粮,岳家军感恩百姓援救之恩,于腊月初八这天大败金军。岳飞死后,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每年腊月初八,百姓都以杂粮煮粥,以此纪念。
三、源于平民皇帝朱元璋,传说元末明初,朱元璋曾落难狱中,饥寒交迫的朱元璋,发现一个老鼠洞,洞里有红豆大米等五谷杂粮,朱元璋将这些五谷杂粮刨出熬制一起,落个肚圆,逃过一劫。
后来,朱元璋坐稳天下,居安思危,想到曾经腊月初八之境遇,遂发感慨,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
当然了,腊八节的传说还很多,各地也不尽相同。朋友们,你们哪儿又是如何过的,又有何风俗讲究,欢迎互动留言,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