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你还期待吗
首先你说暑假真短,说明你暑假生活应该是很充实、很惬意,内心并不希望早日开学。做老师做学生都有这种想法。开学后,老师又要忙碌起来,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考试;各种会议、教研、计划、总结;各种评比、检查、听课、评课、家访……等等扑面而来。两个月的假期,其实今年由于疫情,老师过的并不悠闲,因为还要给学生上网课,隔空喊话,费尽口舌,劳神劳力,说起来署假过得还真是不容易。好在央视马上开辟《开学第一课》这个栏目。
我认为第一课当务之急应先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当前国际、国内的疫情,然后普及一下预防新冠肺炎这种病毒的常识,开学后该怎么做,注意哪些事项?这样有利于广大师生开学复课后的防疫工作及心理准备,严控疫情输入和返弹。
《开学第一课》最好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给他们送去快乐和祝福,愿他们在新的学期,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取得更大的好成绩。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是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在开学之际,祝愿老师们心身健康!祝愿同学们天天向上!
今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讲了哪些关于人生思考的故事
央视《开学第一课》中那些热血激昂的人生故事每到开学的日子总是苦乐交织,既有见到熟悉朋友的欣喜,也有对新学期的忧惧。前方的路途充满迷雾,潜藏着无数风险与挑战。但其实,一个人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朝着自己所坚信的理想一往无前。跋涉虽然辛苦,但那种通过努力一步步接近心之所向的满足感,要远甚于一切休闲与娱乐。
9月1日,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就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理想、热爱与奋斗的英雄故事。“身披铠甲,驰骋疆场是英雄;立足本职,默默坚守亦是英雄。
这些英雄们的精神力量,指引着他们后代的人生方向,也将会影响无数听过他们故事的普通人。薪火相传,理想之火永不熄灭。
李大钊:背黑暗而向光明
作为十月革命后第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火炬的人,李大钊曾满怀信心地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24年,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李大钊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的现状,并振臂向世界高呼:“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万岁!
1927年4月,李大钊在领导党的北方革命中,被敌人逮捕。执行死刑的当日,他毫无惧色,第一个登上的绞刑台,英勇就义。
李大钊用短暂却绚烂的一生诠释了伟大的理想:背黑暗而向光明,向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据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回忆,就义前,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兼副教授,每个月收入都在两百多块大洋,但是他把大部分经费都用于党的革命事业和支持困难同学和困难群众。牺牲后,只留给家里一块大洋。
对于李宏塔而言,祖辈虽然没有留下物质财富,却留下了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这指引着他甘于清贫简朴,时刻关注基层群众,始终坚持为民办事。作为“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用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一生践行着红色信仰的传承。
蓝蒂裕: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1949年10月,优秀的共产党员蓝蒂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
临刑前,他用生命最后的力量为儿子留下一首饱含深情与期盼的遗诗:
你一一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蓝蒂裕的儿子蓝耕荒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一直以这首诗勉励自己。长大后的他,积极参军入伍。在云南炮兵部队,他表现突出、屡获嘉奖。1982年,蓝耕荒转业到四川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负责后勤绿化工作。刚分配下来时,校园里一片凋零,炮兵出身的他一时不知所措。于是,他主动去园林协会拜师,去重庆、乐山等地考察学习,最终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蓝耕荒说:“我没有办法遇到我父亲母亲那个轰轰烈烈干革命的机会,但是我在我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
拉齐尼:三代守护同一个理想
拉齐尼出身在一个“护边之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建立红其拉甫边防连。这里地势险要,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经常发生雪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帮助解放军巡边,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告奋勇给边防战士当向导,这一当就是二十三年。
1972年,凯力迪别克年龄大了,将接力棒给了儿子巴依卡。三十二年后,巴依卡因为身体原因走不动了,但巴依卡的儿子拉齐尼已经长大,成为了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曾经非常骄傲地说:“我要为祖国守边四十年。
但不幸的是,在2021年1月4日,拉齐尼为了救掉进冰窟的孩子,英勇牺牲。当人们把英雄从冰冷的湖水里抬上来的时候,他的双手还保持着把孩子托出水面的姿势。
拉齐尼的愿望被迫终止了,但他的女儿都尔汗说,自己会将父亲的理想信念延续下去。
她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军医,既是医生又是军人。我也会回到红其拉甫,到那时候,鲜艳的红花(塔吉克语中都尔汗为红花的意思)与展翅的雄鹰(塔吉克语中拉齐尼为雄鹰的意思)
彭士禄:愿将此身长报国彭士禄三岁的时候,妈妈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一年后,爸爸彭湃在上海被捕,高唱着《国际歌》壮烈牺牲。从此,年仅四岁的彭士禄就成了一名孤儿。贫苦的百姓们冒着杀头的危险,才保全了这棵烈士留下的根苗。1940年,周恩来总理派人辗转找到了彭士禄,将他接到延安。刚到延安中学读书的时候,彭士禄因为基础太差,学习非常吃力。但他有个“牛脾气”,憋着一股劲刻苦攻读,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1951年,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在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又去莫斯科动力学院原子能动力专业进修深造。学成归国后,他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国际形势复杂,整个研究室只能来到四川深山建立试验基地。基地的环境非常恶劣,不仅半年见不到太阳,毒蛇蚊虫的肆虐也极为严重。但即便如此,每个人都动力十足、干劲满满。1974年8月1日,在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3年,年近花甲之年的彭士禄,再一次“临危受命”,主持筹建大亚湾核电站。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心细如发,大到反应堆,小到一个螺丝钉,他都会逐一进行研究、核算,做到心中有数。他常说:“对了,功劳算你的;错了,责任算我的。彭士禄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为祖国深潜,为核电拓荒,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却说自己“顶多算其中的一颗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