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哪些 元宵

元宵节的古诗词有哪些(最美元宵节古诗词有哪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2 14:09:37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最美元宵节古诗词有哪些

元宵节,作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一直以来广受人们重视,在古代更被看做“情人节”。当花灯初上,佳人氤氲,是何等浪漫的唯美时刻。

元宵节,时序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是2000年的秦朝时期就已形成,汉文帝时,更是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那些藏匿在诗词里的元宵诗句,比春节还美的令人心动,不妨一起来看看。

元宵节,最美的诗词,以作者之见,当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尤其是开篇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不止迷醉了多少痴情怨女的心。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非常妙绝。

宋代时,元宵节就已经成为男女约会的浪漫节日,这一天,妇女们出街游巷,通宵达旦地游玩,男女混淆其中,热闹非常。而这也给很多青年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机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中温婉的娇柔,和不期而遇的邂逅,令人心醉。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宋词仿佛比唐诗写的更好,更有意境。也许宋朝时期的元宵节节日氛围更浓厚。除了辛弃疾的这首,作者力推的第二首,出自李清照。

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词的意境,大家都比较熟悉,是婉约派的代表。作者之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的基础上,更有几分男人词里不可比拟的柔情。并且文辞非常之美,像是现代的美文。

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李清照后半生的日子非常凄苦,这在很多词里都有体现。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写的就是元宵佳节,本来是最开心的时候,可李清照却开心不起来。

她想起昔年在汴京城的元宵,与今日临安城相比,前后反差很大。有一种落寞之情。南渡前,与亲人一起,欢度佳节,而今孑然一身,十分凄凉。词里写尽了故国相思之情。

除了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很经典。比如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尤其是“火树银花合”,为我们描摹了非常美丽和壮丽的景象。到处灯火灿烂,城门打开铁锁,红光辉映石桥。马蹄踏过处,尘土飞扬。歌女花枝招展。边走边唱《梅花落》。禁卫军特许通宵欢庆,计时器不要紧催天亮。一派祥和景象,真是天下之福。

另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很巧妙。他出自唐伯虎笔下。元宵节大多诗人,词人写的都是京城花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只有唐伯虎这首,描写的是农村人过元宵节的场景。

明·唐寅·《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伯虎的诗作,常常诙谐幽默,他的这首诗也不例外。尤其是“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语言非常轻快的描写了当晚的月光丽景。还有,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

另外,还有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写出了情人之间的曼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还有崔液的《上元夜六首·其一》,我们一起来欣赏: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读者们,关于“元宵节”的诗词,还有哪些大家觉得很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关于元宵节,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诗词

写元宵节诗词最有名的当属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描写了宋代元宵节的热闹情景:花灯,宝马,香车。各式各样的花灯,看灯的人潮如流。还有以看灯为名互相眉目传情的男女。

还有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和辛弃疾的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元宵节看花灯只是过节的一个次要方面,主要是约会去年元宵节遇见的那个人。可惜,一年过去了,景依旧,人未来,多情人免不得流几滴泪,伤感一番。

古诗词里,那些描写元宵节美得掉渣的句子有哪些

苏轼、蝶恋花,密洲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隨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今日正月十五,读过哪些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谢谢头条问答的邀请!本人自作小诗一首:

正月十五月亮圆,

元宵节日元宵圆;

家家户户吃汤圆,

举国上下庆团圆。

关于元宵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等。在这天,人们进行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每个节气都会有一个念想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元宵节也不例外。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关于元宵佳节的名篇,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篇我所认为的佳作。

一、《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一说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元 宵》

作者: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四、《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五、《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点不同之处,欢迎讨论!出错之处,望请指正,不胜感激!

在你的记忆中,描写元宵节最美的诗句有哪些

谢谢邀请。可能是我对故乡的一种感情寄托,当兵二十多年来,我对故乡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关于故乡的一句诗: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我的故乡在山东省新泰市,家乡有一个地方叫羊流。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节到正月十五,家乡的羊祜公园都有灯会,舞龙灯,踩高跷,特别在十五这天,都会有猜灯迷,赏灯等习俗。小的时候一直不知道故乡这个习俗的来历,直到上了小学,才逐渐解了家乡这个习俗的重要来历。羊流灯会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的羊祜而来,羊祜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

羊祜的仁德流芳后世,家乡羊流的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羊祜的家乡建立了羊?公园,此后每逢时节,特别是元宵节,家乡的百姓都会聚集羊?公园,游园供灯,猜灯迷,舞龙舞狮,纪念家乡的这位流传千古的历史名人。






明天元宵节,有哪些关于元宵节的比较有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吗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我以为是流传较广、作者较负盛名的以下三首:

1.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其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百年。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元宵节是宋代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私定终身的大好时机。诗的后半部分,写了一位失恋青年,过去一年后仍对前情人的恋恋不舍。表述形象而又贴切。

2 .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前半部分描写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和宝马香车等等,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盛况。后半部分则写出了一个面对盛况独自冷静观望的美人。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与众不同和孤高自傲。

其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被后人引申为做人的一种较高境界:即喜怒不形于色,置之度外,清高冷峻。

3. 宋代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一贯的婉约风格,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哀怨恓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