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有什么书是介绍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推荐一下
近日自己网购了《21世纪语文课程学习指导丛书》中的《写作方法学习论》和《写作方法指导论》以及《阅读方法指导论》三本书,语文是现在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和写作则更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虽然这三本书的阅读对象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但是对于普通的写作学习者也具有阅读学习的价值。
对于学习写作者来说,大量的阅读和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是学习写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而如何有效地阅读和写作学习,也是也是有方法可循,并且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导,方可避免少走许多弯路,方法犹如写作道路上的指示灯,指引着写作学习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往前走。
写作是有方法的,但是如何学习写作也是有方法的,一方面要大量的阅读和不断地积累,要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关读书方法的书现在出版的很多,有关读书方法的文章也是数量很多,读书方法这里就不多介绍和多说了,另一方面是学习写作的方法,收到《写作学习论》和《写作方法指导论》和《阅读方法指导论》,我粗略的看了看目录和序言,大致了解了书的内容,《写作学习论》和《学习学习指导论》这两本书,对于写作的本质和写作学习的意义、写作学习的特点、写作学习的历史与发展、写作学习的理念与原则、写作学习的规律与要求、写作训练的内容与模式、写作学习的一般过程和常用文体的写作、写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写作学习方法的价值与地位、写作学习的历史发展、各类作文的写作、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评价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对于学习写作者来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写作有方法,但是学习写作也有方法,现在出版的有关写作的书很多,但是有关写作学习方法书不多,写作方法和学习写作的方法,两者是有密切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开,在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又几乎可以等同。
在此,我要向写作学习者推荐《写作学习论》和《写作方法指导论》以及《阅读方法指导论》这三本书。
小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哀嚎,老师该如何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巧训练
怎样教好班里的“作文老大难”?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害怕写作文的学生。你说的一听到写作文就哀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还有的学生一让他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哭鼻子的也有。老师怎么才能教会这些“作文老大难”呢?我提五点建议:
一、对这些“作文老大难”要有耐心
这样的学生,只要不是智力有问题,只要老师有一些耐心,一般学生都是可以教会的。有时候其他同学讲一遍,可能就会写了,这样的学生可能就得讲两遍,甚至更多,所以老师在他们身上需要多费一些口舌,需要多一点指导,需要多一点耐心。
只要不是学习态度问题,老师不用训斥他们,不要朝他们发火,要细心地辅导他们。
对那些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帮助“作文老大难”找到写作内容
这些学生,怕写作文 ,主要是不知道怎么找写作内容。老师要帮助他们找到写作内容。怎么帮助他们确定写作内容呢?
第一,聚焦文体。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书信、日记、读后感、童话故事……需要帮他们把文体要确定好。
第二,聚焦范围。文体确定了,还要确定范围。比如,确定写事。那么,是写自己的事,还是写家里的事,是写学校的事,还是写社会上的事……需要帮他们把范围确定好。
第三,聚焦主题。比如,文体写人,范围写学校的同桌。那么,写同桌什么呢?勤奋、宽容、有爱心、热爱劳动、尊重老师……需要帮他们把主题确定好。
三、帮助“作文老大难”理清写作思路
内容有了,他们可能还是不会写。这时,他们的主要困难是没有写作思路,老师就要帮他们理清写作思路。怎么理清写作思路呢?
一是讲清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开头难。老师可以讲几种开头的方法,让他们去参考、借鉴。
二是讲清怎么分层次。开头之后应该分几段来写,按什么方法去分段,要向他们讲清楚。
三是讲清怎么结尾。和开头一样,要向他们介绍几种结尾的方法。
老师可以把写作的思路写在黑板上,让他们“按图索骥”就行了。
四、对“作文老大难”的进步要及时表扬
这些学生,有的一旦掌握了老师讲的写作方法,进步相当的快 。对进步快的同学,老师要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写作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
我教过一个学生,起初他很不喜欢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五年级了,才写300多字。后来他掌握了老师讲的写作方法,作文提高很快,很轻松地就能写五六百字。我及时在班里对他进行了表扬,他写作文的劲头更足了,后来还喜欢上了写作文。
表扬,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手段。
五、要与家长保持沟通
为什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呢?一是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作文情况;二是可以让家长协助辅导一下孩子的作文;三是可以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上作文班。有的孩子到了作文培训班,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好作文,是老师、家长、学生三方的共同任务。所以,要搞好与家长的沟通。
总结: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几个“作文老大难”,他们一写作文,就头疼;有的老师对此,也倍感头疼,甚至束手无策。如何教好班里的作文老大难?我在这里“抛砖引玉”讲了五点,希望语文老师们,能拿出一些更好的办法,在这里交流交流!
闫老师简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多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与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
初中的现代文阅读有哪些常见的感情和写作手法
本人常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和作文教学,可以说这些年下来,刷过的题可谓浩如烟海。
本题问得很有水平,因为初中的现代文阅读常见的感情是有限的,不像高中那样宽泛。所以弄清的初中阅读中常见的感情和写作手法,对阅读理解文章的情感定位,以及把握写作的主题有好处。
初中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感情多是以下四类:
一、最常见的是:亲情友情之真挚。
亲情友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好理解也最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最能启发孩子的情感价值观教育。
比如:2017年中考题中,山西省卷现代文阅读《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写儿子在北京工作,因为不能常回家照顾父亲,又迫于生活不想接父亲来北京和自己同住,于是是回家与父亲商量想把父亲送养老院的事,父亲从看到儿子回家“脸笑成了一朵花”到听到我想把他送养老院后“神情黯淡下来”,再到一夜无眠又早起走很远的路给儿子买来早餐,又装作一脸快乐的表情,看着儿子吃完后去养老院,一路上儿子想到小时候父亲送他去幼儿园,因怕他哭闹就一直在栅栏门外看着他,而此刻,父亲需要陪伴和照顾时,他却把父亲独自扔在养老院……
此文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体贴理解儿子、爱儿子的深情,通过插叙父亲守在幼儿园外看儿子,和大段自己的心理描写,写出了自己愧疚于自己的这种法。文中的父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处处为儿子考虑的无私品质深深感动了每个人。
再如:2017年江苏无锡的中考阅读理解题《捞月亮的母亲》
全文写自己来到山村巧遇捞月亮的母子俩,被母亲的辛劳、坚强和对儿子的爱所打动,并接母子俩回城医治眼患的故事。
文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和上文一样,也是运用多角度描写——通过对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等描写,不仅刻画了人物,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等。表达了作者为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以及对生活对儿子的爱而感动的感情。
二、离别思念之情。
正如中学语文教材中所设置的一样,思乡离别之情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一种感情。
比如:去年四川巴中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端午的鸭蛋》
通过去端午的鸭蛋的描述和回忆,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再如:江苏南通的中考题《魔季》
写的也是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一去不返的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此类文章的表现手法多是借物抒情或者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情感的抒发达到情、景、物交融的效果。
再如:湖北随州《拉面》
面对拉面,睹物思人,表达“我”对朋友的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充满淡淡的愁思。
同样运用的是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之情
这类美文类似于散文,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和独到心灵感应及情感共鸣,抒发自己独特的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
比如:去年云南曲靖中考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花寓意高远的人生志向,表达了作者更愿像花那样,远离物欲,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用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
四、对高尚人格及精神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比如:去年福建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一棵小白杨》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歌颂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再如:江苏盐城去年的中考题《丁香花》
此文同样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的品质,写出了对丁香花的热爱,高度赞扬了像丁香花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
总之,由于中学生的阅历和思想、情感的局限性,中学现代文阅读中常出现的感情多是以及上累述的四种。
就全文的表现手法来说,写人的、抒情的记叙文常用用的是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多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细节、景物等描写,常常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面侧面结合、借景抒情等
抒情,往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
至于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我前面的悟空问答早有赘述。
我是指尖教育帝国,欢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