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从古到今,父母都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先把那些鸡汤文放一放。
因为这是事实,是统治阶层给社会底层的翻身机会,甚至是唯一的机会。
社会阶层是客观存在的。
而底层渴望上升,实现阶层跃升。但高层却容量有限,只能打压,这就形成一对矛盾。
这个矛盾,一旦条件成熟(如发生天灾人祸),便会爆发,对社会都是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那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呢?
没错,就是读书,通过科举走上仕途。
科举考试最早只是选拔人才。但后来发现,对于寒门,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毕竟造反是要杀头的,而且九死一生,而读书相对来说风险小的多。
对顶层来说,也可以通过科举,控制上升的规模,不至于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甚至还可以选拔人才,吸收了解社会底层疾苦的人参与社会治理。
就这样,顶层与底层达成了“尊师重教”的默契,底层可以通过读书进入上层,改变命运;上层通过开启读书的上升通道,给底层机会。
于是,提倡教育的孔夫子开始走向神坛,“学而优则仕”也成为中国人的共识,民间与官方共同营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好氛围。
正因为科举制的存在,中国比同时期的欧洲,中东各地,社会矛盾要缓和的多,社会要安定的多。
到了近代,英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科举制度,便被惊为天人。不仅在国内大力效仿推广,还把推行科举的隋炀帝,评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100人(由于西方中心论,评价时不可避免地倾向于英国及欧洲,中国入选的只有两人,可见其评价之高)。
这一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每到高考,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大开绿灯。
许多岗位和考试,对学历都有要求。
当年上海人很排外,听到外地口音都一脸鄙视,但如果胸口别了个复旦交大的校徽,便肃然起敬。
而中国给大学的各项投入、补贴规模巨大,中国人读大学的成本几乎全球最低,——对比下,奥巴马直到当总统前几年,还在还读书时欠下的贷款,而中国人读个大学,经济上并不是多大的难事。
乃至许多本来低学历的人,成功了之后,都要花巨资弄个高学历往自己脸上贴金——猜猜那些名校的总裁学习班,都是些什么人在读?
而现在屡屡被诟病的教育,许多人认为,里面学的东西,大多数人在现实中根本用不上。可有什么关系?本来也不关心这些知识你是否用得上,只是用它来淘汰人的。
所以,每当看到一些明明是社会底层的人,却在宣扬“读书无用论”,就令人发笑——这社会给你的唯一一个翻身的机会,都被你否定了,活该你只能呆在社会底层。
有人说只有在名校读书特别好才能改变命运,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四的看。
你读书读到了名校,确实你改变你命运的机会就变得非常大,而那些没有读到名校的人,他的命运难道说就不改变了吗?难道说他们就任命了吗?答案是一个字,不!
我们周围的人,大部分的人,99%的人,都没有读书读到名校,而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都成为了企业家,包工头,商人什么的,他们的命运比起他们的父辈的命运有了革命性的改观,甚至有一些人通过自学,甚至搞起了发明创造,有的成了发明家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音乐家民间的舞蹈家什么的,这样的例子需要我说出几个成功的名字吗?
但是也应当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因为我说的这些话就认为不上名校就行了,你上了名校,你毕业后往往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不管是政治方面的精英,还是科技方面的精英,包括做生意方面的精英,比如马云,比如马化腾,等等。
但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读名校不读名校,对于他将来的发展,对于他将来,是不是能够改变命运,不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他如果是一块金子,没有被放到名校的舞台上,那么他在其他的舞台上,照样放光。
所以我要说,名校,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路程,对于你将来的成功的终点,不具备决定性作用。。
你将来能做出多大的成功,就在于你的身体,你的智力,你投入的精历,你做出的努力,还有你的机遇,这几方面组成的,而名校,只是你路上的一段人生短短几年的路程。
哦,我的结论是,你没有考上名校,那么你就努力去投入你的事业,记住一句话,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习主席更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吗为什么我还是穷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尤其是通过读书考学,多数人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不一定人人都能改变命运,读书人也不一定都是富人,读书使人学到生存本领,只是改变命运第一步,知识必须与生产、社会、科研相结合,如果脱离实践,所读之书就成了纸上谈兵,形不成生产力,没有社会需要,就没有财富增长,生活贫穷自是必然。
有哪些出身贫困只有靠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例子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从一个小伙计硬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钻研的精神,实现了从平凡到数学泰斗的转变。数学家陈景润也是,平凡家庭的孩子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后又历尽艰辛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门。其实,中国当代史上依靠苦读寒窗改变自己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