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岛公投合法,克里米亚公投却不合法
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公投无效。所以是有违国际法的。
克里米亚公投是否违反国际法根据三点判断:
条件一:是否有合法正当的理由 ?
条件二: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 当地公民能够自由的表示意志 ?
条件三: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克里米亚公投显然没有联合国监督。
美国为什么要反对和它们没有关系的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2014年3月,俄罗斯推动克里米亚公投,结果该地区的近95%的居民,要求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这样,普京大帝没费一枪一弹,就成功将克里米亚,成功纳入怀中。
但此举招致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一致强烈反对,联合起来对俄罗斯进行围堵制裁。北极熊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尚未从苏联解体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经济,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特别是美国,不仅对俄进行全方位的制裁,还挑动中东石油国家,发动石油价格战,使得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
如果说欧洲国家反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是因为忌惮于俄罗斯的扩张,那么和俄罗斯并无地缘联系的美国,为什么在克里米亚事件后,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并对俄罗斯实行全面制裁呢?
(丘吉尔在演讲)
一、美苏争霸的延续。
二战之后,随着英国的没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昔日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佬,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而不同意识形态却同样强大的苏联,就成为其实现霸权的拦路虎。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推行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主义”和北约组织三根支柱,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苏联进行孤立封锁、打击围堵。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接着,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
苏联自然不甘示弱,建立华约组织,并在德国和美国针锋相,东西德沦为冷战的前沿阵地。此后两国间的冷战态势时而加剧,时而缓和。
从1971年到1981年,苏联加速对外扩张,先后同埃及、印度、伊拉克、越南等十二个国家结盟,将它们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则加紧北约东扩,通过拉拢苏联周边国家,加入北约实现对它的战略围堵。
上世纪80年代,一味沉迷于军备竞赛的苏联,经济不断滑落,直至跌至困难的谷底,不得不步步退让,美苏之间出现了戏剧性的和解。
但是,苏联的解体,并没有让美国对继承苏联的俄罗斯网开一面。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继续东扩,不仅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欧盟,还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搞颜色革命,意图将原苏联加盟国,变为美欧势力,加大对俄罗斯的围堵。
(赫鲁晓夫)
二、克里米亚的战略价值。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之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俄罗斯人为了得到它,不惜发动数次俄土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这里原本属于俄罗斯,只怪苏联时期赫鲁晓夫大手一挥,将其划给了乌克兰。
苏联解体后,美欧除了不断吸纳原苏联加盟国进入欧洲体系,还向这些地区派驻军队,不断军事上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并幻想着将乌克兰纳入北约,将克里米亚军港变成美军的黑海基地,从而彻底封死俄罗斯进出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出海口。
对于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不容有失,它不仅是黑海舰队进入土耳其海峡,到达地中海、红海,继而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唯一通道,还是确保俄罗斯海上安全的门户。一旦让它落入美军之手,那么俄罗斯将受到美军近在咫尺的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所以明知会受到美欧的制裁,俄罗斯却坚定不移地将克里米亚收归己有,一举粉碎了美国驻军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如意算盘,美梦落空的美国,自然是恼羞成怒。
(普京)
三、克里米亚只是借口。
如果认为美国制裁俄罗斯只是因为克里米亚,不免有些战略上的短视。事实上,北约作为华约的对抗组织,在苏联解体后不仅没有解散,反而步步紧逼,继续东扩围堵俄罗斯。这已经说明了问题,即使没有克里米亚,美国也仍然会扯其它理由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打压,因为近代美国和西方的战略方针,就是对体量庞大的俄罗斯和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肢解分裂,以消除它们称霸世界。
所以说,美国不会因为叶利钦的示弱,就放弃肢解俄罗斯。假如没有克里米亚事件,放任乌克兰投入美欧怀抱,那俄罗斯的地缘环境将更加凶险。所以普京在克里米亚领土的收复问题上,坚决而果断,是相当英明和正确的。
克里米亚为什么公投
克里米亚从1783年叶卡捷琳娜沙皇时期开始,就并入俄罗斯版图。到十月革命苏联成立后仍属俄罗斯联邦。当时乌克兰也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米亚在历史上从未归属过乌克兰。直到1954年,赫鲁晓夫不知怎么脑子一抽。说是“为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把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人民的礼物赠送给乌克兰人民。这本来是苏联自家国内行政区域划分。当然大家没什么意见。就像我们50年代国务院决定把原属江苏省的松江、崇明等几个县划归上海市。谁会在乎?而问题出在苏联解体了。这样以讲俄语的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的克里米亚就不愿意归乌克兰管。而希望独立或重回俄罗斯。所以大家都知道在克里米亚公决脱离乌克兰,毫无疑问会通过。这就是当下克里米亚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