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小时候过春节,你们家乡必做的一道菜是什么
-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网友们你们那里的年夜饭有什么讲究说说看看
- 又快过春节了,儿时春节和现在春节有什么不同
- 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 过春节,你们那边的习俗是什么
- 这个春节你是怎么过的
- 回忆童年过春节,你还记的吗
小时候过春节,你们家乡必做的一道菜是什么
过春节主菜到现在还没有肯定,千古不变的只有做粿。(是用糥米磨成粉做成的,甜的占九成,主名叫“水壳居“这个是一定要做的,其它各种粿类是凭各人的经济条件的,水壳居是我们三甲地区的特产,连同属沙尾市海丰县也没有,如果用水壳居粿当礼物送给他们,就是很贵重的礼物。)另一个习惯就是每人要一套新衣服。(那亦要以经济条件做事。)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网友们你们那里的年夜饭有什么讲究说说看看
年夜饭有什么讲究?
再过几天就过年了,有多少人紧赶慢赶地,奔波千里万里,就是为了赶上回家团圆,一家人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除夕夜阑人不睡”,“千家笑语漏迟迟”。过年 ,这年夜饭绝对是重中之重,半点马虎不得,“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是意味着辞旧迎新的年夜饭呢?
那么,年夜饭有什么讲究呢?
我的老家在东北乡下,我就讲讲我们那里的讲究。
首先是时间,当然是新旧交替的子时——十二点开始。但大多数人家熬不到那个时候,老的小的,尤其是孩子,虽说“儿童强不睡”,可大多数小孩还是挺不到点就困得东倒西歪或者干脆去见周公了,为了防着他们睡着了叫不起来吃不到饭,只好先开席了。
其次是菜式,鸡鱼是必不可少的,象征吉利和年年有余;猪爪也要有,凤爪也要有,谁不想“往上爬扯爬扯,往上挠扯挠扯”?肉也要有,象征着富有嘛!别的,就可以自由搭配了。当然饺子是主食,因为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也因为白面饺子象银元宝,一盘盘端上来,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堆起来”。
还有,开饭前还有个仪式,那就是要放鞭炮的,一是延续自古以来辟邪驱疫的传统说法,二是“噼里啪啦”有个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最后,提提吃年夜饭的禁忌:不可以有汤,因为汤汤水水对出门离家在外的人不好;吃饺子不查数,不行说“蒜”,不行说“坏”、“破”之类不好的词儿,尤其不可以说“死”字;打碎了碗碟要说“碎碎平安”。
现在,年味都越来越淡了,什么说道讲究的越来越少了。其实,一家人欢聚一堂,快快乐乐和和美美比什么都重要。你说是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又快过春节了,儿时春节和现在春节有什么不同
儿时候过年能穿上憧憬的新衣服,并且还可以和左邻右舍的玩伴们比一比谁的衣服更合身好看,从而炫耀一下自己,也算是能满足自己小小虚荣心,更重要的是从而能够吃上平时想吃却又吃不到的(那个时期的)好东西。当然,要是以现在的眼光看么?也就只能呵呵了!至于现在过年,对穿已没什么大的感觉了,对吃什么也是提不起来精神了。感觉如今最所放在心上的就是随着年关的越来越近,别出现被人来讨债,又或者人家欠自己的债别让去上门讨要,总之一句话:“累!啊!”
小时候一近腊月就开始掰着手指头倒计时的数着还剩多少天,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那整个人是越数越激动,越数越开心。而现在也是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开始倒计时,至于心情么?看了上面的叙述那就可想而知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于变迁,合家包饺子、吃年夜饭以及看春节晚会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方面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和丰富,这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人越来越独立了,通过手机就可以把春节的一些过程给解决了。有的甚至把过年当作平常的休息日一样对待,这种情况对生活的发展肯定是进步的,但对社会已经精神文明而言,那可就两说了!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警醒了。过年,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之所以能够传承几千年,那么,就肯定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人们在感情这方面被高科技取代的太多了!如果再不想办法弥补,我们社会还能有什么凝聚力可言?所以,我们现在很有必要来重视“过年”这个唯一有些分量的可以联络感情之纽带,根据如今社会的需求因地制宜的加以完善,重新把人们从冷漠的边缘带回来……
“花有花香,茶有茶话”,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您的关注和交流就是对我最给力的鼓励)。请不要吝啬您的满腹经纶来一起互动吧!发表你的想法和建议,让我们共同荡起方块里的涟漪里,丰富彼此……
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上个世纪七八拾年代。逢年过节跟现在一样都是放假回家。
那个年代汽车少,火车也少集不上车人太多了。没有私家车。公家车也不多。上车的时候能集破头。
农村做大饽饽各种贡品,做好多。来客吃白面,自己吃黑面。有的就是用白面包黑面,要面子。
三十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开始放鞭炮庆祝,在吃年夜饭。芋头,鱼,过年菜,团圆饽家有几个人就切几块。一个人一块(片)
…吃完年夜饭开始去给长辈拜年问好下跪不磕头,从长老到父辈拜完了。然后又去上坟,排着长队(一支人长者在前打着汽灯领着全族人(能走者)去上坟磕头)能一直到天亮。坚持不住的人开始回家睡觉,能坚持的又开始拜年全村差不多都拜(一个姓的)
初二开始走亲戚,拿着几个大饽饽,外加一斤桃酥,从姥家排起一直到所有亲戚拜完年,这样下来(亲戚多的要一正月,)家有钱的买自行车,沒有钱的全部的走路。一正月走下来真的好累,特别的热闹爱去走亲戚的是为了吃好饭(小孩子),要被着抱着。有钱的给几块,几毛压腰钱。沒钱的不给。
过春节,你们那边的习俗是什么
小君的家乡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之所以把家乡的全名打出来,主要就是想给各位强调下,我们这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春节时,我们这儿除了有汉族传统的春节习俗,还会掺杂进很多的民族特色。
要吃几道特色菜
首先,除夕夜我们会做一大桌子饭菜,鸡鸭鱼肯定是不可少的,尤其还有几道“特色菜”,
比如蒜苗炒肉,吃了小孩会算账;
香芹炒肉,吃了长得高。
各种鱼,年年有余。
白菜豆腐圆子,团团圆圆。
鸡蛋肉皮卷,来年发大财。
通常,做好菜后,第一波是要先敬天地和祖先的,要是哪个小孩嘴馋先吃了,得打嘴。
开饭前,还要在屋子的正门放一挂鞭炮,祭祀门神。
做好这些后,一家人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团圆吃饭啦。
饭后,会照例看看春晚,不过近几年的没啥意思,一般我就会带着家里的小孩去放鞭炮、烟花。
初一到初三的讲究
从大年初一直到大年初三,我们这也会有讲究,首先,这三天都要吃除夕夜留下的饭菜,不做新的,也不倒垃圾,要把福气留在家里。
打碎被子,一定要说岁岁平安。
大年初一不串门,会去寺庙里挂功德钱,吃斋饭。
初三时,会有少数民族采花山,对山歌,斗牛表演、阿西跳月等。
最近这两年,还会摆起长街宴,就像这样的(如下图)
反正是怎么热闹怎么来。
最后,我们这过年和北方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吃饺子,我们一般把饺子当成早点一样的小吃,过年团圆饭时还是大快朵颐,准备一桌饭菜比较丰富。
这个春节你是怎么过的
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人们怀念以前春节是那么的喜庆、团圆、热闹又是那么的无拘无束,可现在疫情时不时的肆虐干扰人们的工作生活,“就地过年不回家”,一时不适应特殊情况下总动员早安排,似乎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也未能冲淡疫情,难免郁郁寡欢起来,真有些不知所措了,其实,历史上尚不知发生过多少次疫情,但是从未能挡住人们生存过节日的脚步,更何况现代人智商和生活条件优于过去,过年、抗疫两不误,戴口罩勤洗手等等从自己做起,大扫除,家里的衣服被褥需要洗涤晾晒,擦拭玻璃门窗等,喷洒消毒液等,干净卫生过大年,购买年货,灯笼春联中国结红辣椒等,正月祭祖,除夕采用电话拜年微信聊天发红包等方式向远在外地的亲人拜年祝福,假期内闲暇时间看看小孩的寒假作业,下下棋,跳跳舞,唱唱歌,摸索乐器琴之类,养精蓄锐的休息,看春晚,读书充电,学做春节美食,今年忽然对绿化树木花草很感兴趣,雪松翠柏、女贞、棕榈、红叶李,月季玫瑰花等利用假期阅读栽培方法,短途游,打球锻炼身体等,过一祥和丰富多彩的平安春节!
回忆童年过春节,你还记的吗
现在虽然变成老翁了,每当过节年的时候,看到现在儿童,不知不觉就回想起了儿时过年的取味。早在六零后,我们正是儿时,平常日子生活都很清苦,每逢夏天就是一群群的光腚孩子,就象南非的儿童一样,十几岁都不穿衣服。到了冬天也没有相样的棉衣,都穿的破衣烂残的。但是每逢过年,家长都带着孩子们赶集买衣买鞋,办年货,买年画,买过门钱,买对联纸,鞭炮等。进入腊月二十后年味就十足了,户户准备小年祭灶王,请先生写对联。那个时候只有过年才能过上几天相样的生活,穿上新衣服,吃上猪肉,白馒馒,水饺等,所以个个儿童都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各种各样都是新鲜的,有吃有穿又好玩,也是儿时最最开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