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指责一部本为小说的《三国演义》与史实不符
- 《三国演义》小说,蜀国灭亡后王平等将领都怎么样了有何依据呢
- 《三国演义》比《三国志》火的原因在哪,小说比原史更吸引人吗
-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指责一部本为小说的《三国演义》与史实不符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又被历代誉为天下第一才子书,享誉国内外。近些年来有些不甘寂寞的所谓专家学者为了标新立异,追逐名利,竟然用历史研究的标准对一部文学名著开展了砥毁。有人竟说:这是一部坏书,提议人们不要读它,不然会中毒太深。这种人为达到出名的目的,直接向古典名著开火,还真的出了名,金钱也赚了不少。说轻了是为了个人私利,说重了是破坏中国传统文化。动辄拿史书进行指责、讨伐。其实所谓的史书就哪么客观公正吗?鲁迅先生对史籍有一个评价,意思是:二十四史就是专门为历代帝王做的家谱。撰史者受统治者的授意和影响,不可能客观公正。再说文学创作有其自身规律和体裁,允许想象虚构,因为这是形象思维方法。历史是逻辑思维,从根本上就是两个概念和范畴,用历史评判小说属于驴头不对马唇。更有一些无知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有甚者连《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没涉过,竟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毁谤名著。这是一股时代的逆流,终久成不了气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三国演义》小说,蜀国灭亡后王平等将领都怎么样了有何依据呢
其实在蜀军大帅姜维最后在剑阁与钟会大军对峙的时候,他手下就没几个可用之将了。
邓艾奇袭阴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不战而降。消息传到前线姜维军中,全军震动。姜维设下翻天之计,假降钟会,激起魏军内乱,导致钟会、邓艾双双殒命。但天不佑汉,关键时刻,姜维突然心绞痛发作,战死于宫中,蜀汉复国大计终成泡影。
在《三国演义》第109回中,延熙十六年秋,姜维挥师北进,开始继先师诸葛孔明遗志征伐曹魏时,书中记载,他手下可用的将领有夏侯霸(担任参谋),廖化(担任左先锋)张翼(担任右先锋),张嶷(担任运粮使),率二十万大兵出阳平关征伐曹魏。
那么王平哪里去了呢?在《三国演义》中王平最后一次亮相是在魏延作乱时,王平奉杨仪之命,引兵自槎山小路抄来到阳谷口截住魏延的追兵,王平(书中称为“何平”,其实就是王平)出阵搦战,魏延挺刀相迎。两军阵前,王平一阵忽悠,魏延手下众兵一哄而散,魏延大怒,来战王平,王平挺枪相迎,“战不数合”,王平诈败而走。
这是王平最后一次出现,后来就没有记载了。姜维九伐中原,王平并未随军出征,应该是老病而亡了。
马岱最后一次出现也是在《三国演义》的109回,魏延作乱,马岱假意相随,潜伏在他身边。魏延率部直取南郑,阵前耀武扬威,与杨仪赌赛,不防马岱从背后下手,一刀斩杀。回到成都后,马岱因斩杀作乱的魏延,“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
随后马岱也销声匿迹了,再无有关他的任何记录。
张嶷的情况大家都了解。在《三国演义》的111回中,姜维率兵出祁山,欲奇袭魏军囤粮重地――上邽,兵至段谷之时,遭到魏军的三路伏击,姜维大败,率兵撤退,半途又遇到魏将陈泰的截杀,张嶷闻姜维被困,率领部下数百骑精锐杀入重围,救出姜维。张嶷奋勇断后,“被魏兵乱箭射死”。
张嶷之死是蜀军的巨大损失,姜维回朝后上表自贬,把自己的军衔降为后将军。
夏侯霸是在《三国演义》的115回中壮烈战死的。他奉命率兵径取魏城洮阳,看到洮阳城四门大开,城外百姓向北而逃,以为城中没有防御,率兵直进,却遭到埋伏,城上万箭齐发,夏侯霸“同五百军,皆死于城下”,壮大牺牲。
所以说,在姜维事败,蜀汉灭亡之前,王平、马岱、张嶷、夏侯霸就都已经离世了。姜维后来出兵北伐,手下可用的将领还有张翼、廖化、董厥。
姜维假意投降钟会,以图反覆。在《三国演义》的119回中,姜维设谋,钟会、邓艾父子都被杀身死,姜维突发心梗,当场战死,复仇梦破,蜀汉彻底覆灭。
书中记载,“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可以推断出,张翼是参加了姜维的复国计划,并在最后关头还引军战斗,最终战死。
书中又记载,司马昭派贾充“乃迁后主赴洛阳”,随行的有投降派光禄大夫谯周、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秘书郎郤正等数人。而廖化和董厥则“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
其实蜀汉也真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将领们都是非常优秀,他们对蜀汉忠心耿耿,对得起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对得起诸葛丞相的悉心栽培,对得起大将军姜维的寄托,对得起后主刘禅的善待,也对得起自己作为军人的尊严和理想。
只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相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三国演义》比《三国志》火的原因在哪,小说比原史更吸引人吗
要知道其中原因,必须了解史书与演义之间的本质区别。OO史书者,不论是通史还是断代史,大约分三类:①国别体,例如巜国语》,巜战国策》等等。②编年体,例如巜左传》,《资治通鉴》等等。③纪传体,例如,司马迁的巜史记》,范晔的巜后汉书》,陈寿的巜三国志》等等。这些书的基本特点是记述各历史时期的真人,真事,时间,地点,基本情节,真实事例等等。其本质是一个真字!这类史书,在国家层面的考古,历史考证等探索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因而被国家收藏并重视。但不为民间所喜好。OO演义之类小说的特点是多属虚构,情节复杂,精彩不断,朴搠迷离。而作为文学巨匠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因其笔法之特殊,故事情节叠彩纷呈,因而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毛宗岗在评注时,从追本穷源之妙~到锦屏对峙之妙,有十五种笔法,外加两个起结!OO①演义叙事于平淡处每用穿插笔法,或突然放西蜀转述东吴,或突然放下北魏转述西蜀,总是灵活多变!②每逢激烈精彩处,均接榫紧凑,从不间断,一气呵成!比如第41回写赵子龙单骑救主,第87~91回写平南蛮七擒孟获等。最精彩的要属84回陆逊烧营七百里,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两回,笔法密不容针,无一废字,令读者屏住呼吸,一气看完!真是引人入胜!!③精妙的文词运用,使读者激情奔放或感慨万千!比如41回长坂救主中用了直透重围,一笔收官!p31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p84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令人看后心花怒放!p37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即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以排比的手法展现出卧龙岗之秀美。孔明因患骨节核长期坐四轮车,p104孔明上小车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只用四字,道出病情之危重!OO总之,三国演义中精彩处比比皆是,不能一一尽述!自古以来,茶余饭后,瓜田李下,多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特别是曹魏多先败而后胜,蜀汉皆先胜而后败之写法,更令读者看三国掉眼泪~感慨万千!!以上这些,大概就是巜三国演义》比史书巜三国志》火的原因吧?因此,从兴趣方面讲,小说比史书确实有吸引力。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谢邀!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脉络而展开的长篇故事,人物情节均有作者主观意识。我以为:曹操做为非正统人物,凡成事必有奸诈,宁负天下人之心态,等等,皆为作者对曹操之贬意。所以,本人以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确是一个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