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育儿经验怎么写 教育

家长育儿经验怎么写(怎样教育家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7 21:20:32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怎样教育家长

谢谢邀请。

怎样教育家长?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总感到有些别扭。因为目前在我国,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专门开设相关的父母学校来教育、培训家长如何育儿。从父母自身而言,成为父母前主动接受父母培训的自觉意识也极为淡薄。社会上倒是有些培训父母的机构,但参加父母育儿培训班的父母,也大多是在育儿过程中遇到棘手的孩子才不得不去学习的。所以就我国现状而言,似乎改为“父母应学习哪些育儿知识”听起来更顺耳些。

那么父母应该拥有怎样的育儿理念呢?

反对经验主义,提升育儿理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国绝大多数父母是感到茫然和困惑的,什么育儿知识、什么育儿理念、什么教育方法等等等等,一切几乎为零,什么也不懂得,纯粹是想当然或经验主义,根本谈不到什么正确、什么科学地育儿。所以,成为父母之前,或已身为父母,就一定要自觉主动地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育儿素养,尽可能地避免想当然或经验主义,才是孩子的福音。

必须学习、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成长的规律、特点,尤其是孩子三个不同的叛逆期及应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懂得孩子需要什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否则,仅两岁的孩子,就想方设法、拼命地灌输知识,常常为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焦虑;或孩子稍大一些,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将孩子的童年生活安排得密密麻麻,殊不知这样做,不但培养不出孩子的特长,反而会让孩子滋生上学的厌恶情绪。如此,就适得其反了。

学会尊重,懂得放手。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不是机器,不是东西。所以父母要有尊重生命个体的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放手,给积极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不是给孩子施加压力,片面追求成绩,让孩子的身心畸形发展。父母要认识到放养教育的好处——能尽情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人性不会受到人为的压抑。放养的孩子大都有自尊、有主见,有独立的个性和鲜明的人格,有直率、开放、开朗的性格,有凝聚力、亲和力,能快速地融入社会,自觉接触新事物。否则,即使成绩再优秀,也是“高分低能”儿。

放养孩子的教育方式,国人应该学习借鉴西方教育的成功经验。作为西方的代表,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35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类的若贝尔奖,占全球总数的61%。在世界公认的四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中,美国发表的论文数占总数的近40%。美国还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国家。以及高科技产业发展等等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与他们西方放养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如何学习?最好在成为父母前,先培训学习,再生孩子育儿;或者,边育儿边学习。现在学习的渠道很多。经济相对宽裕、时间不是太紧,可以去参加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班,这类培训班互联网上也有;经济紧张、时间不允许的,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一些免费资源,许多家庭教育专家在谈谈这方面的内容,他们致力于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力求唤醒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

总之,父母肩负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承担着浇灌祖国未来花朵的职责,责任如此重大,相应地就必须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的自觉意识。要有“合格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健康孩子”的教育理念,以避免将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育儿尝试的试验品、牺牲品。

作为父母,该如何把“专家说”变成自己的育儿经

首先得辩明“专家”是否是“真专家”

随着现在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触到很多专家给予的“专家说”,大部分是在各自领域里比较有学术权威的发言人,但也有些是混在专家里滥竽充数的“砖家”,所以这个时候做为父母,我们得有一双慧眼去识别真假,去其糟泊取其精华,把真正的育儿经拿来借鉴。

为什么说是借鉴而不是套用呢?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把专家说直接拿来套用,得要先确定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当下我们的周边都充斥着各种育儿经,特别是中西文化的各种专家育儿经,做为80后的父母大都都受过高等教育,也比较容易接受一些“舶来教育”,如按国外教育方式,孩子从小就得单独睡一个卧室,先培养起他的独立性,那放在中国,我想大都家庭都不会这么做,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如喂奶不方便,担心孩子蹬被子等,我们虽知独立睡的好处也很难会去照搬。

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的是仪式感,如见到长者要叩首问安,逢年过节三叩九拜,长辈不上桌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但以现代教育方式,有多少家庭会做这些呢?所以“专家说”的育儿经,得先确立你的教育方针要往哪个方向走,是想先建立道德品格,还是先培养独立自主?有人会质疑两者同时培养不就好了?所以这又有第三种教育方式。

我认为在育儿的路上,做为父母,我们一直都是摸索前进,不能一位“专家说”的话就套用在所有的孩子身上,得看自已的孩子缺什么,需要什么?适不适应?针对性的去把适合你的育儿经验拿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