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 读后感 语法 解读 西方论语 西方

西方的语法如何解读东方的哲学?《哲读论语》读后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2 11:48:12 浏览1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你看到这些熟悉的词藻会想到什么?没错,那就是孔子的《论语》。尽管如今国内的教育体系已经与数千年之前的体系有了本质的区别,但儒、道、法等百家文化却仍然流传了下来,甚至其中的一些经典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的传播普及开来。

绝大多数国人对孔子的认知就是从义务教育时代学习《论语》而产生的,而对于孔子的认知不仅仅出现在义务教育的书籍上,每年的孔子祭拜大典,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相关传播内容,也经常会出现在新闻、短视频等领域和渠道中,从不同的方面向大众灌输着孔子的言行,塑造着孔子的形象。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自始至终接受西方教育的外国人,从小到大并没有耳濡目染的接触过孔子,那么当他成年且拥有独立自主的世界观认知后,会如何解读《论语》这本充满中国智慧的书籍呢?《哲读论语》恰巧就是这样一本令人产生兴趣的书。

书中绝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讲述《论语》的原文与英文译本及注释,而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则是两位作者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对孔子及《论语》的解读,他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我们开起了《论语》的另一个新的面貌。

当我们把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时候,《哲读论语》却引用“孔子自称的‘述而不作’”,认为孔子是一位传承者而非创新者。将孔子是做集传承著作,恢复传统为目标的古典主义者,而非哲学家。

在《论语》解读的方面,《哲读论语》有两个非常有趣的方向,一方面,由于东西方语法描绘的不同,在解读内容的时候会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哲读论语》更多的是以哲学的形式进行解读,所以,从文化信仰等方面,逐渐形成的文化本质,也让解读有了全新的内涵。

为了将《论语》翻译成西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作者以英语的语法与结构,为这部著作赋予了全新的样貌与形态。如果你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视角去了解《论语》,去认知《论语》,那么借用其他的文化体系是一个不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