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梦 华章 启航 嫦娥月梦 嫦娥

探月梦启航,“嫦娥”谱华章!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2 07:42:16 浏览10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国家博物馆,有一座青铜尊造型的人造水晶,当中放置的一捧细沙是编号001的100克月球样品。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自主获取的月球样品,与40余件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共同见证了中国如何一步步实现探月梦想。

1956年,党中央作出决策:要建立中国独立的航天事业。尽管当时中国航天事业还是一片空白,但仅仅10多年后,中国就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航天树立起第一个里程碑。后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中国航天立下第二个里程碑。

当技术前进的步伐越走越快,中国航天人把目光投向了最近的地外天体、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

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地外天体,但有着太多没有解开的谜团。它形成于何时?是怎么形成的?中国要探索宇宙的奥秘,月球是第一站。

探索月球是一个综合工程,国家航天局充分调动各方科研优势,组成中国探月国家队。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从此,古老的传说在航天时代开始一步步走进现实。

展开全文

为了能够顺利迈出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探测器系统选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火箭选择“长征三号甲”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发射场选择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作为探月工程的首颗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有30分钟,让发射场所有系统在30分钟内准备完毕,下达点火命令。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然而,发射场区指挥部要求“嫦娥一号”实现“零窗口”发射。

达到“零窗口”有多难?发射场一共有5大系统,36个专业,308个技术岗位,影响准时点火的因素很多。任何一台设备发生故障,任何一个岗位出现疏忽,甚至于某个操作手打个喷嚏,“零窗口”都会擦肩而过。

李本琪 时任“嫦娥一号”任务01指挥员‍:

我们反复讨论,有的系统就提出来说,我这块活比较重,能不能稍微早一点进。别人也跟着说,我能不能也早点干呢?

一个无意间的讨论激发了李本琪的灵感。所谓的“零窗口”,就是协调所有岗位在发射窗口的第一分钟时同步,根据每个岗位不同的任务量,更加细致地划分倒计时的时间,到发射前15分钟时,所有岗位基本就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稳稳地矗立在发射塔架上。18时05分04秒,中国首个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在发射窗口的第一分钟成功发射,完成了“零窗口”的承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庆祝卫星“零窗口”发射成功的同时,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等人还在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的运行情况。他们深知比抵达更困难的是怎么绕起来,让“嫦娥一号”变成月球的小卫星。刹车的时机、轨道的计算、测控的精准,任何微小的偏差都会导致绕月失败。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

就是快到月球了,这个关键的时候,我心里简直怦怦跳的,害怕,手心都冒汗。最后向我们报告说现在嫦娥一号被抓住了,全场鼓掌。我抱着孙家栋,两个老头都哭了。

2007年11月20日晚上8点,中国第一次接收到了来自月球的科学数据。6天后,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震撼发布。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包含了月球南北两极完整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影像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图,为全人类进一步探测月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是航天技术高难度的挑战,也是深空探测绕不过去的关口。当时担任总设计师的吴伟仁日夜思考着如何破解地外天体软着陆这一新难题。‍

吴伟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因为我们过去没在地外天体着陆过,所以我当时感觉到压力很大,怎么样保证它能够平稳的安全的在月球不翻车,我们的整个方案都围绕这一步。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在冬季易受高空风影响的情况下,成功发射。12天后,“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面软着陆技术的国家,结束了人类无人探测器在月球盲降的历史,更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新的篇章。

望月、追月、探月,古人眼里遥不可及的月球被中国航天人征服了!从“神舟”的十全十美到“嫦娥”的三战三捷,广袤的太空中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中华民族的梦想也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来源:CCTV国家记忆

流程编辑:tf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