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 手足口高发季,幼儿园停课如何预防护理才能帮娃安度此劫
- 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
- 二个半月宝宝能传上手足口病吗
- 手足口病多发期,要怎么给宝宝做好预防
- 预计2018年手足口病高峰年,家长们该如何预防
- 秋季来临,如何做好预防手足口病
- 儿童手足口病要怎么防范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不要抓挠
千万不要让孩子抓破皮疹,以防止感染化脓,保持宝宝的皮肤和手脚干净。
护理口腔
让宝宝用温水漱口,在吃饭前后用温水或者生理盐水漱口。
饮食护理
多吃些清淡、性质温和的饭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引起口腔疼痛。
科学预防最用效
饮食卫生
一定要给宝宝养成一个良好而卫生的饮食习惯,在饭前饭后要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少去人多的地方
在流感比较严重的时候,最好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地方,以免被传染。
多通风很有必要
要知道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病毒不易扩散,传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经常开窗通风,降低风险率。
及时隔离
如果宝宝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发烧并有皮疹,就赶快带孩子去治疗,减少宝宝的外出时间,避免传染更多的人。
手足口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平时科学预防,注重卫生就不用怕,基本在7—10天能都能痊愈的。
手足口高发季,幼儿园停课如何预防护理才能帮娃安度此劫
手足口病高发季,预防和护理宝宝是很关键的。
先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多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如果幼儿园停课了,说明幼儿园已经出现了感染手足口病的宝宝,即传染源出现了,没有生病的宝宝就成了危险的被感染者。
小朋友们一起吃饭、玩玩具等等,互相之间直接接触,这就成了传播途径,这就是整个手足口病的传播过程。
如何预防和护理手足口病宝宝呢?
1.密切观察,做好隔离。
幼儿园停课后,与手足口病宝宝密切接触的幼儿需要在家观察有没有感染手足口病,尽量减少外出次数。
如果家有二宝,要尽量分开居住,以免出现另一个宝宝的感染。
2.处理物品,做好消毒。
餐具、水杯——用开水煮沸消毒
玩具及周围物品——由物品本身的材质决定,能用84消毒的,用84清洁消毒;其实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将物品放到太阳底下暴晒。
被褥——暴晒
3.切断传播途径
洗手是最好的办法,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换衣服。
父母在外工作一天,是有可能接触到手足口病毒的,只不过大人抵抗力比宝宝强,所以发病的可能性比宝宝小。回家后洗手换衣服就有可能将手足口病毒隔绝在外。
疾病高发期父母还要做到尽量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尤其是玩游乐设施。游乐场所的消毒多是跟不上的,所以尽量少去。
4.加强锻炼,预防为主
每一个宝宝都是手足口病的潜在感染者,有的宝宝体抗力强,接触手足口病后不一定会患病,所以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饮食、多喝水、吃熟食是每个宝宝必须做到的,当然这些问题需要宝爸宝妈们去处理的。
手足口病的预防很重要,那如果出现了手足口病如何护理呢?
1.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好不好,多数手足口病宝宝会有发热,如果经过退热处理后,宝宝仍高热不退、精神欠佳,要及时带宝宝去就医。
2.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多数宝宝会有口腔溃疡的出现,口腔疼痛使得宝宝吃喝都偏少,如果宝宝饮食不好,尿量减少一定要及时就医。
3.做好宝宝使用物品的消毒,同时在家隔离。
手足口病高发季,预防疾病是关键。我是松鼠妈妈,保护孩子健康我们一路同行,欢迎关注、留言。
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
要想预防手足口病,那就要懂得什么是手足口病,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预防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尤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其典型特征是手、足、口腔、臀部可见疱疹,并且伴有口腔疼痛、食物差、发热等症状。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传播?
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特别是对于体抗力低的小朋友,很容易感染而且容易反复感染!
它主要是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刚刚已经提及了手足口病是口腔内长有疱疹,当疱疹破溃时就容易将大量的病毒传播出去,这样就容易导致其他小朋友感染。
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手足口病的小朋友一个咳嗽、喷嚏也有可能传播大量的病毒,所以呼吸道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小朋友们都喜欢玩玩具,当接触过被感染的玩具后也会导致病毒的传染,同样衣物、食物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途径,现在大家知道手足口是怎么传播了吗?那么我再来跟大家讲讲要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1.接种疫苗 很多家属反映为什么接种了手足口疫苗还会得手足口病毒?这是因为我们接种的疫苗只是其中的一种,而手足口病毒的类型很多种,也不可以全部都接种得了疫苗,再者接种的疫苗是针对易导致重症手足口,所以说接种疫苗还是很有必要的!
2.注意卫生 刚刚讲了手足口的传播途径,那么平时生活中注意卫生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手足口病毒的传播,所以平时中要勤洗手,同时宝宝经常接触的玩具、衣物等要注意消毒。
3.当附近其他宝宝患上手足口病时,要注意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儿童,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多、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二个半月宝宝能传上手足口病吗
有可能的传染上的,越小的婴儿免疫能力越差,虽然有胎盘给予的抗体,但因为是非特异性的,仍然有接触传播的风险,尤其一个家庭里面有密切接触的传播者。我在临床工作中就见过极小月龄的患病儿。手足口病是病毒所致,但越小龄的婴儿越容易发展成为重型的。治疗上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和对症处理,疗程一般一周左右,皮肤护理主要是避免抓痕、感染,保持清洁干燥。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父母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孩子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手足口病多发期,要怎么给宝宝做好预防
现在正是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也是小儿传染病的常见疾病。现在了解此病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减少发病。那么既然是病毒感染性传染病,要想预防,想要了解其病毒、发病原因、传播途径。
5岁以下儿童发病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小儿传染性疾病?有什么发病特点?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基病毒A16型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发病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而且同一儿童可因个人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主要表现口腔、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呈重症表现,病情进展快,主要以多系统炎症为表现,如头痛、呕吐、精神萎靡、抽搐等表现。
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而且其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传播途径也较复杂,传播速度又迅速。在短时间内就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一旦传播,疫情控制较困难。
同时,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潜伏期短,发生重症的比例相对于柯萨基病毒A16型的重症比例大。
典型的皮疹、疱疹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是经过粪便或者呼吸道飞沫,也可以经过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以及患儿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被褥、衣物及医疗器械等,都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另外,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及食物也可感染,孩子在发病1周内的传染力最强。患儿在3~5周从粪便中排出毒素。而且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疱疹一旦破溃,病毒将大量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
一般,人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普遍易感,但是,感染后均可获得免疫力。病毒各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
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是粪便及呼吸道飞沫、皮肤疱疹液
我们怎么能从一些症状上知道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一般手足口病感染后的病毒存在潜伏期是2~10天,平均3~5天。我国《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指出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1、第一期(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 仅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炎。
其中典型的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一般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痛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的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於点於斑。个别类型病毒的皮疹可见大疱样改变,伴有痒痛感。
普通型手足口病绝大多数可以在病期内痊愈。
2、第二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病例可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多发生在病程的1~5天,主要表现是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四肢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
此期是手足口病病例的重型,大多数可痊愈。
3、第三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5天,表现为心率及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不稳定。极少数患儿出现上述症状。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1周内痊愈,不留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儿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1、首先是按照程序给易感儿童接种正规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对孩子是最好的保护。
2、一定要及时将患儿及带病毒者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和病毒流行机会。
3、家长要做好室内外卫生的清洁,房间要空气消毒通风;要注意引导孩子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衣服要及时清洗更换;宝宝的奶嘴、奶瓶要经常消毒。使用的玩具、餐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注意家庭卫生,房间要经常通风,勤换洗被褥。
5、幼儿园或托管机构,一旦发现可疑患者,要及时通知家长,并将患者送医院诊治。对患儿曾经使用的玩具、餐具、被褥进行清洗消毒,防止感染其他儿童。接触过患儿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
6、孩子出现相关的症状,如出疹、发热,家长都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处理。
·
爱卫生
预计2018年手足口病高峰年,家长们该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可通过亲密接触、飞沫传染,传染性极强。这种疾病通常在幼教机构短时间内爆发流行,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患儿常常表现为手、足、口腔等处出现丘疹、疱疹,伴随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那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们宝该如何预防呢?
①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为春夏交接之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7月,家长必须加强对手足口病知识的学习。另外,此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有着相似的症状,而且两者都由肠道病毒引起,特别容易混淆,需要高度重视,加以区分,避免误诊。
② 接种疫苗,家长要带孩子接种EV71疫苗。EV71疫苗安全性、免疫性良好,保护率高。建议各位小孩在半周岁后到一周岁内完成EV71疫苗的接种,并且在这之内越早接种越好,以便尽早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③ 在高发时期,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勤洗手,注重孩子的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家里卫生勤打扫。衣服、被子定期暴晒。孩子的食具和玩具每天要进行消毒。避免到人员密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
④ 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如果孩子体质较弱,家长应当引导孩子适当地去锻炼身体,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指导专家:石计朋,主治医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秋季来临,如何做好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作为近年来最常见的儿科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国家最新报道,手足口病仍然位居我国儿童传染病之首,因此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为宝宝做好预防工作。具体应该如何做呢?下面将简单介绍。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途径,其中控制传染源尤其主要。因此,对于已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要尽早隔离,做好传染源的控制。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经由三种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分别是:粪口途径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切断传播途径,首先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此外对于孩子的饮食物和水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水果蔬菜一定清洗干净才可以食用,避免手足口病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不要过度亲密接触手足口病的患儿,必要时可以戴口罩;家里要常通风,经常晒被褥,避免手足口病病毒经接触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除了隔离手足口患儿,阻断病毒的传播,还要加强对未患病儿童的保护。在带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避免到规模比较大的公共场所,比如海洋球池、公共摇摇车等,这些场所是宝宝及其喜欢玩的地方,也是家长认为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场所,但这些场所往往清洁、消毒不及时,是极易滋生细菌、病毒,宝宝很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病毒而患病。
手足口病多好发于夏秋季节,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家长一定要警惕宝宝手足口病的发生,做好预防措施。
本期答主:樊晓阳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儿童手足口病要怎么防范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预防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进行。
目前,一般的宣传多从西医角度,比较注重外因,这很重要。
外因方面
主要是主要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第一、减少到公共场合的机会,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第二、居家注意通风,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饭前洗手,另外应当对孩子的玩具进行清洗消毒。
第三、必须注意,成人虽不发病,但可以携带病毒,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后应 注意洗手,同时最好回家换衣服,以免感染病毒传染给孩子。
内因方面
第一、避免给孩子吃生冷、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造成消化功能低下,饮食不可过饱。
第二、避免给孩子吃板蓝根等进行预防,苦寒药物可对消化道造成刺激,可能反而感染肠道病毒。
注意:医学科普不能代替诊疗,请遵医嘱。
我是医者杨华升,致力于中医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更多健康小知识,可以到我的主页看一看,欢迎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