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说老师这个职业越来越难了,该不该强调“尊师重道”的教育你怎么看
- 古代的“尊师重道”思想发展到现代社会,有哪些变化
- 为什么现在社会越来越不尊师重道了
- 如今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尊师重道
- 为什么现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尊师重道何为尊师重道
- 尊师重德和尊师重教,你认为哪个标准更适合当今的教育
- 古人是怎么尊师重道的
有人说老师这个职业越来越难了,该不该强调“尊师重道”的教育你怎么看
尊师重道是必须的,这是文明社会必然的法则与秩序。
我们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真理,获得科学认知,这些都是尊师重道的必然结果。试想一个人不尊师也不重道,他有什么动力去学习知识、探索真理?
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不为名利所动、甘守清贫的教师的存在,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教育孩子们通过苦读获得深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获得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才赢得了万万千千学生的尊敬与认可。
那种散养式、自由生长的教育教学个例,告诉我们,他是在把孩子作为试验品,今天他或许取得了成功,明天他的永续动力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每个时代的教育,总有人认为好,也总有人认为不好。但是尊师重道是每个时代都提倡的。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青春岁月正处于求学阶段,是不能随随便便拿来尝试的。青春一去不复返,机会一去不可追。几千年来,古人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教育规律的正确性,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最多融合进去时代的特征。反传统是要付出代价的,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建立起另一种科学体系来取代,这是何其难也。
所以做教师一定要强调尊师重道。不尊师,你到学校来干什么?不重道,你来学习干什么?这也是从一个孩子进进入学校教育以后,他的第一任老师就要给他进行灌输的一个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越来越感受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没有上过几天学,或者在求学阶段没有好好学,随随便便的就发表一些所谓的高论,其实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你都不来学习,或者学的不好,反而劝那些还是孩子的求学者,跟你一样不好好学,你能负责这个孩子的一生吗?你能为他未来做保证吗?你能为他的幸福和生活质量提供什么保证吗?你都无法保证你还瞎扯什么蛋。误人子弟,不一定是教师,也可能就是身边说话很随便的人。
教师一定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抵御前行,敢于同这种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做斗争。
古代的“尊师重道”思想发展到现代社会,有哪些变化
必先弄懂“师”者指什么?
难道“师”就是“老师”吗?
必先弄懂“道”者指什么?
难道“道”就是“道德”吗?
如果如此的认定而“问”,
则“回答”者便更加幼稚!
“师”者,围绕,维护民众也。
“道”者,夭地造化万物也。
“尊”者,遵也——遵循也。
“重”者,中也——附和。也
故,“尊师重道”者,后人(自是老孑孔子之后人也)给其下的定义,无知又白痴。而其本意,应该是:遵循民意而维护其利益,附和天地造化而治理。
——接受我的解释否?
为什么现在社会越来越不尊师重道了
这一直是个全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了?这能怪老百姓吗?教书育人,尊师重教历来我们社会主义特有的优势和优良传统,但任何事都是双向的,不能偏废任何一方。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的同时,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教育不公、教育资本化、教育失德、重利轻责的问题普遍存在,少年强才国家强!
如今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尊师重道
当然有必要,说大一些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说小一些哪个孩子不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孩子教育出了问题,对小家庭的打击是致命的,身边有很多老年人孩子的教育没搞好,年纪大了日子过的战战兢兢,还整天想着为孩子忙这个那个。
尊师重道很有必要,如今的大环境,医生和教师是两个可悲的职业,对医生这个行业了解不是很多,但是身边的教师,也包括自己,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在高考报考时绝对不会让孩子报考师范类专业。
收入低不要紧,几十年工资如一日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老师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得不到理解,在学生或者家长和老师之间产生点什么小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都是老师的错这一点让大家很心寒。
其实说真的,作为教师,我们对工资和收入待遇是不满意,但是总会安慰自己收入还好,假期还好,退休保障还好,抱怨几句也就罢了。
但是大环境不断的对老师进行申讨(而不是去申讨整个教育体制),家长对老师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人才有更大的需求,我们对每个孩子的成长恨不得全部依赖老师来完成,家长不想出力,不愿意出力,把为孩子成长所烧的钱全部怪罪到老师头上,这样的环境,老师也无可奈何,不想辩解,不愿意辩解,爱咋咋地。
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知识,一个孩子就没有未来!
但是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不负责任的老师,建立淘汰制度,不负责的老师清理出教师队伍,这样多变沟通机制就能顺利达成。
提高老师整体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进入行业,整个行业的水准才能被提高,家长才能更放心!
为什么现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尊师重道何为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传统。学生知敬畏,老师有尊严,是严谨的教学秩序的基础。教师是知识的代表,是教育者,尊重知识自然就会尊重教师。受教育者要有谦卑之心才能学习知识,如果趾高气扬,目无师长不可能踏实地学习,不可能成才。
平常所说的师生平等是指的人格平等,并非是师生平起平坐。中国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视老师为父母,欺师灭祖是大逆不道。只有尊重师长的人才能爱祖国,爱民族,爱家庭。西方教育的买卖关系不适合中国文化,他们认为交了学费就是购买了教师的服务,教师必须履行义务,那是赤裸裸的交易。我们不能学习他们的商业教育理念。教育不是买卖,教师不是商人,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受到尊敬正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丧失了尊师重道的理念,教育将失去根基。
作为家长,要大力弘扬尊师重道的理念,教育孩子知敬畏,尊师长,懂得中国文化,使他们成为爱国家,爱民族的国家栋梁。
尊师重德和尊师重教,你认为哪个标准更适合当今的教育
以往的年代,普遍认为老师是清贫可敬的,教师的口碑很自然地放在教学水平上。
比如社会评价一个老师的优秀,往往会说他上课怎么好、怎么吸引学生,这一届教出了考上了多少个大学生,地方对高考的奖励也很可观,对老师的尊重是发自心底的。这是“尊师重教“。
现在,在一些学校,狠抓的是“师德师风建设“,“禁止“、“严禁“等词汇屡屡出现在各种规定上,大会小会都是一通声色俱厉的警告。
至于教学成绩、教学水平反而被放在了其次,平安是福,只要不出问题就行,成绩什么的都没那么重要了。这是“尊师重德“,形成了以师德去评价教师的社会舆论。
要说“重教“还是“重德“好,我想,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在师德方面绝对没问题,制定规定放在那就行,制裁的是违反者,不用如临大敌一般、不用看谁师德都败坏一般去大讲特讲,把资源和精力放在教学成绩的提高上才是正道。
古人是怎么尊师重道的
在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其中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已成传统,代代相传。由此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古人是怎么体现尊师重道的呢?通过下面一些经典的故事或许可以有所启发和感悟。
“楷模子贡”
公元前479年,孔子仙逝。众弟子皆服丧三年后离去去,独有子贡在墓旁搭建草庐守墓六年,并在孔子墓前栽种楷树,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东汉魏昭”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仰慕著名的大儒郭林宗。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太宗教子”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非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太祖尊师”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草根,但做了皇帝后,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请了一位德高望众的先生做太子的老师。但这位先生诚惶诚恐,于是问朱元璋,如果太子不好好学习,能否教训?朱元璋答;尽管体罚,不死即可。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老师的极端尊崇。
“岳飞祭师”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