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故事 欢迎讲故事 欢迎 讲故事的人

会讲故事的人,更受欢迎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1 17:42:03 浏览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于故事,总是情有独钟的。

上学的时候,会讲故事的老师,总是要比其他老师受欢迎一些,比如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全班同学像期盼体育课一样期盼他的课。

工作后,会讲故事的人也要更受欢迎,更能在各种场合成为焦点,也更容易展示自己,从而赢得机会。

故事也更容易口口相传,比如我们知道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等,就连文学巨著《聊斋》也是在“听来的故事”里加以润色。

今天我要介绍的,则是日本的民间故事,叫作“昔话”。

它是一种“耳朵文学”,就像我第一次听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妈妈边洗衣服边给我讲着故事,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

昔话也是如此,一般是在某个傍晚,祖父母,或者母亲说给孩子们听的一种故事。

这样的故事,因为口语化很大,所以大多数人在收录的时候,会加以润色,这样虽然会让故事看上去更好一点,却会失去“耳朵”的感觉。

但是在关敬吾编著的《日本昔话》中,却尽量保留了容易理解的方言及口语。

展开全文

因为“昔话是在农民、渔民、猎人中生发成长起来的,它并不诞生于诗人的闹钟和研究者的桌上。”

所以,昔话的禅师,可能是基于无聊,也可能是孩子太闹腾。于是故事便诞生了。

在《日本昔话》中,全三卷分别收录了动物谭、笑话、狭义三大类型。

其中,“笑话的一种,没有特别的故事情节,只重复单调的词句,讲给无休止要求听故事的孩子听,使其厌倦入睡”。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昔话》一书中,有一篇故事叫《无尽头故事》,上面是这样写的:

长崎的老鼠因为没有东西吃了,线去另一个岛屿,但没想到在途中遇到了那个岛屿来的老鼠,原来那个岛屿的老鼠也没有东西吃了,于是它们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说着,一只老鼠啾啾地哭着,扑通一声跳进了海。又一只老鼠啾啾地哭着,一声跳进了海。”

如此“又一只”重复着,是不是很有“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的既视感?

哈,看来全世界的小朋友对于故事都会有一种特别的痴迷,而大人对于孩子讲故事的要求,总是能想出近似“无赖”的应对办法。

昔话给我的另一种感觉就是,故事不一定非得讲出什么道理,之前给学生讲故事,总是如有强迫症一般,在故事的结尾,加上“所以啊”这样的总结。

好像不说明点道理,故事就失去了含义。

但在昔话中,有的故事,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如《日本昔话》中收录的《随顿和尚》这篇故事。

故事讲得是一只狸猫,总是会在晚上去骚扰一个叫随顿的和尚,这让随顿和尚很生气,便决定治治狸猫。

于是随顿和尚准备了很多鱼头、萝卜之类的好吃的,然后到了晚上后,狸猫又开始在门外大叫“随顿和尚在吗”,随顿和尚没有像平时一样气恼,而是用同样大声的声音回答道:“嗯,在呢!”

狸猫继续叫,随顿和尚继续回答,不同的是,随顿和尚边吃边喊,而狸猫的声音却越来越弱,直到最后听不见,到了早上,随顿和尚打开门,才发现狸猫破着肚皮死了。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

它就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感觉不到任何的启示。

也许对于故事,我们也可以用更轻松态度来对待它,不一定要有什么启示,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便足以让它具有意义。

就像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并不能想起在我初次听到的时候,妈妈是用什么样的道理总结的,但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幕,总是会会浓烈的幸福感,那是一种心在阳光下照耀的感觉。

可见,故事带来的情感流动,有时候会超过故事本身。

所以,不要过于纠结故事本身,学会对身边的人讲故事吧!

和爱人之间没有话的时候,试试用故事打破僵局;陪伴孩子的时候,不知道玩什么说什么的时候,试试用故事来联结感情。

你会发现,故事真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