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苏轼(苏轼宋词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怎样赏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4 02:03:38 浏览1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苏轼宋词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怎样赏析

苏轼宋词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如何赏析?

从生到死的不是远近的距离刻度,而是那生死阴阳两相隔的无奈与无尽相思,和那无情岁月的苦痛折磨。十年犹如咋,十年仍忘不了那份埋藏心底的眷恋与哀思。 让我们再次回到他的词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四十岁本是苏轼的不惑之年,太多的凡尘杂事也随时间的远逝而渐渐消磨,却惟独对妻子的那份思念始终萦绕心头,割舍不下,反而因时间更加堆积浓烈。不思量,自难忘,这涌上心头的凄凉又能向谁诉?惟有泪千行,伴着那份深深的哀思,写下这首江城子!

梦里水乡浅浅感触,望友友们见谅!欢迎关注及下方评论区点评!谢谢!


如何鉴赏苏轼的《江城子》

这个问题还是蛮笼统的,但是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回顾一下大文豪苏轼的文采和思想。

  • 一、“江城子”是词牌名。

“江城子”是一个词牌名,并非具体的哪一首词。而苏轼以“江城子”为词牌名的诗有很多首,不知道提问的网友到底想鉴赏哪一首诗词。

词牌名就相对于歌曲的曲谱,曲谱规定了一首歌的旋律,那么无论怎么填词、翻唱,这首歌的曲调是不变的。

词牌呢?它规定了词的格式。比如我们发现词牌名都为《如梦令》的词大致格式是相同的。例如李清照有两首《如梦令》。

其一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为“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它们的填词格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读起来发现,停顿感是一样的。

  • 二、苏轼最有名的两首“江城子”

苏轼有两首“江城子”最为有名,都曾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且是“全文背诵”的那种,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早在熙宁四年的时候,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苏轼因为反对变法不成功而自请到外地做官,朝廷就派他到杭州去,杭州任满后又调到了密州。后来,密州发生了旱情,苏轼就去常山祈雨,回来的时候就和同事一起去打了个猎。

词的上阙是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虽然我们不知道当年那场狩猎到底有多少人,但在苏轼的词中,这是一场浩浩荡荡,人数众多的出猎行动。苏轼的个人形象也从中透露出来。苏轼自称老夫,其实那年他不过三十八九岁,人当壮年,被这番激烈的场景触发,胸中涌起一股豪情,还以孙权自喻,体现自己的志向。

下阙则是酣畅淋漓的抒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和心怀家国的热情。作者的此番情怀主要是通过一个典故来体现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汉代。汉文帝时期的魏尚原为云中太守,抗击匈奴有功,却因上报的杀敌人数与实际不符(虚报六个)而被削职。冯唐为其说辩说,汉文帝也感觉处罚过重,就派冯唐带着信物去云中赦免魏尚。苏轼以魏尚自比,一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心有遗憾;二是因为他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心存期待。

整首词豪放大气,情感充沛,在宋词中具有开拓性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先看苏轼的自我评价,“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注意:“呵呵”早在古人的通信中使用了),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拊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词多用来描写细腻婉约的情感,大多像柳永那种,而苏轼的这首词开了豪放风格的先河,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范围,追溯豪放词的渊源,这首词是绕不开的。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原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同一年,苏轼还有一首婉约的“江城子”留名百世,那就是悼念亡妻之作。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不仅远离家乡,年华也已消逝,想念妻子却无法去坟前说说话,解解忧。梦里梦见还年轻的时候,妻子坐在轩窗里正梳着妆。她的妆容正好,只是不展笑颜,静静地望着“我”,说不出一句话(写着写着,自己有点怕怕的……),“我”猛然间意识到了什么,却只能无语凝噎,泪流千行。

这首词没有什么典故,文采也不华丽,但情感真挚,字字血泪,感动了百年来的无数读者,是一首经典的悼亡词。

三、苏轼的其他“江城子”

除了上述两首,苏轼还有其他以“江城子”为词牌的作品,大家来欣赏一下。

1.《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2.《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3.《江城子》

4.《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写《江城子》的时候很老吗为什么说自己是“老夫”呢

苏轼――千里马卧于土,虎落平阳,怎能不感叹岁月苍老啊?!

作者――冷雁(中国深圳)

据《礼记》记载,老夫是指年龄超过七十男子的自我谦称。一般用老夫自称大都有自嘲之意。而事实上,苏轼写《江城子》这首词时,不过40而已。

苏轼缘何以老夫自称?并且用了“少年狂”这样的令人费解的字眼!苏轼应是四十而立的年纪啊!应是人正当年,花正红,叶正绿啊!怎么会发出“老夫”的感慨呢?怎么还要发“少年狂”呢?

我们有必要重回经典《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围猎后所写。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好游山林,更好酒。疏狂不羁,个性坦直,才华横溢却恃才傲物,累次被贬!

这首作品侧面透视出苏轼的个性特点,难怪王水照先生说:“保持一己真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可谓一语中的。

我之前说过,苏轼的智商一流,情商却极低,这大概与其天生的率真性格有关。所以累次碰壁,累败累战,竟然越挫越勇,从黄州到惠州,到儋州,几经浮沉。在他看来,这些区区挫折算什么?不过是雕虫小技!

所以苏轼以老夫自称,既是调侃自己,又是万般无奈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感叹苍天作弄人,直叫人生死相许。虽四十,却感叹已老,甚至要发少年狂!知音难觅,高山却没有流水,空抚行云,光阴流逝!多么的失落,多么的寂寥,多么的无助!

千里马卧于土,虎落平阳,怎能不感叹岁月苍老啊?!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反映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

谢谢邀请!

苏轼一生干过最多的农活是什么?

是种树。他曾持续不断的在一个山坡上种了三万棵雪松。他当然不是为了保护环境,他是为了一个女人种了这么一大片雪松。

说起这个女人,便不能不提被称为“千古悼词之首”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料来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当时苏轼被贬在山东密州任知州。

苏轼写这首词时,原本标题是“记梦”两个字。词里记述他梦到一女子在窗边梳妆,苏轼与默然她相对,泪流满面。此中有相逢的愉悦,更有无奈于命运的悲伤。

梦醒后的苏轼说这样的情景,足以使他“年年断肠”。那么这个女人,就是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而苏轼就是在她的“孤坟”的“短松冈(山坡)”上种下了万棵雪松,来纪念亡妻。足可见苏轼与王弗的感情之深。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二十六岁去世,这十年是苏轼最春风得意的十年。他与兄弟苏辙都高中进士,名满天下,被任官职,并不断提拔。

可是,王弗去世后到苏轼写下《江城子》的十年里,苏轼被卷入王安石变法的新旧党之争。新党势大时,苏轼反对新政被排挤;旧党得势时,他又觉得王安石有些方面是对的。被旧党领袖司马光排挤。

苏轼在新旧党之间,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趋炎附势,就成了一个“倒霉蛋”。这段时间里,他可谓是“宦海沉浮”,经历最多的就是贬官,而且是一贬再贬。

并且,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苏轼也没摆脱这个命运。离开密州到河中府任职,不久任徐州知府,后又调任湖州知府。也就是在湖州,在他写下《江城子》的四年后,爆发了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入狱,几乎丧命。

所以,“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正是苏轼对自己宦海人生的感悟。这十年间的宦海沉浮,也正是妻子王弗去世后的十年。对于青年时代苏轼,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至于他后来到了黄州,终于释放自己的情怀,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简练豁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