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300首精选 结尾

宋词300首精选(哪首宋词的结尾只有两个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1 23:31:24 浏览1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哪首宋词的结尾只有两个字

看来出题人肯定有结尾两字的宋词,请赐教。不过,我可没找到。只找到结尾有一字的两首。

其一: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与唐琬本是一对恩爱夫妻,性格与爱好相同。陆游与唐琬本是表兄妹,结婚以后,十分恩爱,如?得水,形影不离。陆母认为唐琬影响了陆游的前程,逼迫陆游修了唐琬。但两人都没有忘记对方。一次陆游在沈园邂逅唐琬,心中伤情难遏,题词于沈园壁上,表达了他对唐琬的深切思念。真挚感人!:

唐琬,陆游表妹,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才华出众,能诗善文。与陆游结婚仅三年,就被以姑母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活活拆散,被迫分离。她虽然改嫁,但始终没有忘记与陆游那段恩爱感情。当他看到陆游那首《钗头凤》后,心有感触,郁积心中的委屈和怨恨,对世风的凉薄,人情的险恶,自己心中的苦楚,无处表达的心迹,都在这首词里一一展示。

钗头凤 唐碗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个,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宋词三百首》是如何挑选出来的

词始于唐流行于宋代,能够和曲调结合来歌唱。同诗一样是一种汉字文学载体。南北宋300多年间出现了无数的词人,其作品加起来至少有上万首,我们现在看到的《宋词三百首》是后人整理出来的,有很多版本,版本不同收录的作品也不同。
其中最流行的是清朝朱孝藏编写的,共三个版本,一版300首二版283首三版285首(大家购买时一定要看清作者)。

朱孝藏的第三版共收录了82位词人的285首作品。其包括了南北宋300多年具有代表性的词人的精品作。当然因其个人的选词标准及主旨并不能代表整个宋朝词人创作水平。本人比较喜欢婉约派才女李清照的作品。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你最喜欢哪首宋词为什么

我最喜欢的是苏轼的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咏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从巜诗经》里的“月出皎兮”到谢庄《月赋》的“素月流天”,咏月之作,代代相承。苏轼就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起笔。结尾又化用了巜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在继承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苏轼这首词,通过写他对月的绵绵遐想、无限依恋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表达自己对弟弟由的思念之情。他熔古铸今,炼出了“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样精彩的词句,这己完全超出了兄弟之情,成为一千多年来人们寄托亲情、爱情、友情的“口头禅”了。不仅如此,这首词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的宇宙意识和丰富广阔的想象空间,情感浪漫,超越了思念之情,表现出来通达、豪的的胸怀。词人由月到仙境再到人间,思绪跌宕起伏,将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相对比,发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让人们觉得悲欢离合是人间常态,这一下子就上升到哲学高度,多少不如意、不顺心的事一下子就能放下,释然。我自己经历了很多悲欢离合的事,每到痛苦难忍之时,便会自然想到这首词,或高声颂读,或轻声低吟甚至想那阴晴圆缺便会逐渐归于平静。

宋词中我的最爱:苏东波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词中最有画面感的句子有哪些

村居

宋词中最有画面感的句子,当属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词人描述了当时乡村的景象,一幅祥和安逸的画面呈现于你的眼帘。一处低矮的茅草房,门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汲水做饭洗衣。远处传来好听的软侬吴语歌声,一对白发夫妻聊着家常。画面转到田间,大儿子在溪东锄草锄豆,二儿子正在为刚出壳的鸡娃编织笼子,老夫妻俩最偏爱调皮的小儿子,正无样趴着剥莲子。

茅檐低小,溪上清清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词之中最伤感的是哪一首

谢邀作答!各位老师答得都很详细,首首伤感,句句情愁。秦观(宋)这首词也让人心酸。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扰,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

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词有那些

谢邀。宋词,据《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1300余家,词章近2万首;仅词牌名就有1600多个,我们熟悉的比如,满江红、破阵子、诉衷情、清平乐、虞美人、蝶恋花、江城子、浣溪沙、念奴娇、永遇乐等等不胜枚举。在此我推荐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这首词,与大家共同分享欣赏。

原文: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和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为主。

辛弃疾与陈亮以《贺新郎》唱和多次,都是以爱国相期许,以气节相砥砺,而以此词最为激昂警拔。

词作上阕即事叙景,寄情于事: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在一起,慨然谈论天下之事,一吐心中的积郁,只是冷月窥窗、无人领会,抒发了作者与陈亮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和知己难求的寂寞心情;下阕是对天下大事更深一层的议论,用汗血盐车、千里骏骨之典,表达对朝廷主降派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感慨;用闻鸡起舞、女娲补天之典,表达重整河山、至死不悔的坚定决心。

全词风格豪放而悲壮,感情奔放而炽热,声调铿锵而激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感言:誓死捍卫国家,铁心报效国家,一首回荡在历史长空绵延不绝的千古绝唱,一个深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百折不挠的永恒追求。

为什么古诗词精选集的取名大都是《XX三百首》

五十首太少,我也没见到过,不过一百首还是有的,如:

不过,论普及度,显然是《XX 三百首》的普及率要高得多。那么,为什么古诗词精选集的取名大都是《XX 三百首》呢?那就要问《唐诗三百首》为什么要取名《唐诗三百首》了,因为后面的《XX 三百首》,不过是因袭《唐诗三百首》而已。

那么,《唐诗三百首》为什么要取名《唐诗三百首》呢?

废话,当然是因为《唐诗三百首》里选了310首唐诗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应该是,为什么《唐诗三百首》选了310首诗。

先看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孙洙(蘅塘退士)是怎么说的: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五七言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这是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上的题辞。题辞最后一句说,民间有谚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唐诗三百首》就是用来验证这句话的。

不过,朱自清先生对此有一番透彻的看法,他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一文中说:

引谚语一方面说明为什么只选三百余首。但编者显然模仿“三百首”,《诗经》三百零五篇,连那有目无诗的篇算上,共三百一十一篇;本书三百一十首,决不是偶然巧合。编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将这番意思说出。

朱自清先生说,孙洙引谚语其实是障眼法,他编选唐诗310首,恰好跟《诗经》的篇数一致,显然是对《诗经》的模仿。不过《诗经》是经,在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无比崇高,孙洙怕别人笑他僭妄,僭妄的意思就是超越本分,妄为,所以他就引了一个谚语,将自己的意图掩盖过去了。

除了以上两种原因,孙洙之所以把篇目定为三百篇,应该也是考虑到了实用性的问题。金性尧先生在其《唐诗三百首新注》的前言中说:

《全唐诗》共收四万八千余首,如果少于三百首,就难以使读者得到“一脔全鼎”的满足;多于三百首,则又嫌篇幅过大,验证以达到普及的目的。

故而,《唐诗三百首》将篇目定为310首,首先肯定是对《诗经》的模仿致敬,也有可能也受到了民间谚语的启发,其中肯定也有对实用性的考虑。因《唐诗三百首》影响大,后来的《XX 三百首》也就因袭了这种选集模式。

答者:谢小楼

唐诗宋词三百首,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唐诗宋词三百首,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一、第一个问题,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

从朝代更替来说,唐宋元明清,唐朝在宋朝前面,定义这两个朝代的作品,唐朝时期文学作品先于宋朝时期,所以定义唐某宋某!

从朗读的角度来说,唐朝文学作品绝句、律诗为主,属于工整对仗的句式,定义唐诗,宋朝文学作品以非对称的句子为主,格式比唐诗宽松,字数比较多,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件事情,内容更容易懂,为了区别于唐诗,定义了词。当然这种唐诗宋词叫法是后人对这两个时期作品的总结,原本应该是不分先后的,考虑到朗读语气的抑扬顿挫,唐诗宋词的节奏感比宋词唐诗更强,更符合大众的朗读习惯。


二、第二个问题,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这个问题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唐诗和宋词没法比较孰强孰弱,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是诗这种文学类型在宋朝时期不如唐朝流行而已。

宋朝也有很多优秀的绝句、律师作品。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全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比如王安石的《元日》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难道要说这些诗不如李白等诗人的作品吗?

宋朝时期的文人比较偏好“词”是因为“词”的格式宽松,更适合创作、更适合表达情感。首先词的文字多,这样的话,可以把一件事情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不像唐诗那么局限(唐诗理解起来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背景,联想他要表达什么意图。)举个例子,用5个字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个肯定比较难写,如果是用100个字或者更多字,那么写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文体格式局限这也是唐诗在宋朝不流行的一个原因吧。不流行的格式,写作的人就比较少,以至于诗的产量少,所以感觉上来说,宋诗不如唐诗。我觉得只是数量上不如唐诗而已,内容质量上宋朝诗不输唐诗。

上述是林然的观点,请各位前辈指教,回答完毕,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