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我18年学握笔,练欧楷十个月后转曹全碑,已一周年求老师们指教有什么要改进的
- 为什么相声演员普遍比较圆润,比如岳云鹏孙越
- 如何在书法作品中分辨出中锋与侧锋二者在书写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
- 书法中提到的法度森严,这个法度都指哪些方面
- “越成熟的人,越懂得收敛锋芒”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 孟繁禧楷书和卢中南楷书有什么异同点
- 卢中南写楷书曾把视网膜写脱落,你认为他的书法水平如何呢
-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 能力不错,但是因为喜欢说实话,不会捧场和拍马,感觉到不被老板重视,该如何解决
- 如何理解书法线条中圆和扁的问题
我18年学握笔,练欧楷十个月后转曹全碑,已一周年求老师们指教有什么要改进的
我是空山疏影,我也来说说题主的问题。
题主习的是《曹全碑》,我就从《曹全碑》说起吧。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代表作品之一,飘逸秀美,扁平匀称,顾盼多姿,风姿翩翩,,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特点是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实为汉隶中的奇葩。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学习《曹全碑》,要注意其笔法圆润,体势扁方的特点,笔画上,横笔开张舒展,竖笔含蓄凝练,结构上左右舒而不散,中宫紧而有致。
题主临习隶书一年,对《曹全碑》基本特点把握是不错的。这里说说几个不足之处,兼与方家交流。
1,题主先临习欧楷,后临习隶书,仔细一看,隶书的笔画里似乎有楷书的影子,比如“风”“雨”“不”“飞”等字的波磔(捺),出锋似有欧楷的痕迹,运笔过于追求轻快,而缺少隶的凝重感。
一般的说,写楷书而有篆隶味,可谓厚重;反之写隶书而有楷书味,则是轻浮。
2,题主自学《曹全碑》,虽然略有其形,但笔画基础上尚有不足。比如“雨”字,四个点写得不知所由,成了四不像。
3,结字上,整体不错,不过“犹”字有点松散,“飞”字写成了印刷体。
总的来说,题主写隶一年,虽有不足,但进步是最明显的!望题主再接再厉!
为什么相声演员普遍比较圆润,比如岳云鹏孙越
德云社相声演员普遍发胖,应该是有几种原因在内。
首先当然是先天因素了,谁也拗不过这道沟去。虽然现在德云整容院成果卓著,但是如果往35岁以后看,受家族体型影响的,都得掉进沟里去。天意难违嘛。比如岳云鹏。当然,靠后天锻炼也是可以改善的,比如烧云饼——给他个云字吧,再不提都忘了他是云字辈的了。
其次,比如孙越,我曾经介绍过,他先天也胖,后来因为内伤七情,吃下去的热量无法顺利被代谢,就因为这个病,导致越来越胖。至于病因,谁都知道了。孙越的外公李文华先生弥留时,将孙越托付给了当初的搭档,没想到他这搭档人走茶凉翻脸无情。而现在,孙越的生活习惯值得商榷,他在美食物跟前基本上不存在“自律”这个观念,不胖才奇怪呢。喂,照相呢,别吃了!
再一个,相声演员心态真的挺好。有道是“心宽体胖”,这也不假。当然了,得说是德云社这边的。至于那些贴靠“主流”,但是连个饭辙都没有的,他们除非不要面子了心态才能好呢,想胖可难了。而德云社风生水起,大部分常露面的演员小日子都挺滋润,营养好,自然胖。
最后一条,得说有些人胖,纯粹是累的。
目前来讲,经常把相声说到后半夜的,也就德云社。这样的火热程度是很好,但也实在是累人。从医学上来说的话,总这么熬夜,必然会内分泌失调,代谢不正常。所以你看那些说熬夜导致发胖的,那都是真话。不光发胖,还导致易脱发。而且补觉还补不回来。虽然这是因人而异的,但睡眠周期紊乱,节律失调,起码发胖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得多了。
其实,要是正常胖那也无所谓。圆润点也好,舞台效果看着更舒坦。尤其在大剧场演出,顶数孙越那体型瞧得清楚,不累眼睛。只是,若影响到健康,那还是瘦一点好。毕竟这么多观众都关心着演员们呢。
如何在书法作品中分辨出中锋与侧锋二者在书写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
谢谢邀请。 使用中锋的笔画,其笔画饱满、富有立体感,注意不要太圆浑,过于圆浑俗气尽显,增加内力压下运笔,此笔画才会耐看、经看。
为什么有成就的书法家,看他人之作,往往说俗气,其理在此。过于太熟圆。
使用侧锋的笔画,平面、无立体感。这样的笔画不耐看、不经看,其笔画显示无力。为什么中国画习惯称为写就是这个道理。笔笔交代清楚、笔画富有立体感,这才是中国画的独特个性。
中国的书、画、印,讲究的就是立体感、讲究阴阳,就是靠这些流传至今了,其妙无穷。
书法中提到的法度森严,这个法度都指哪些方面
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以一定的法度和技法写字的造型艺术。它的法度,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载体上的规矩。中国书法必须以中国文字(包括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为载体,这是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书法。
二,字法上的规矩。书法中的字要按照一定的方式结体,这种方式就是上“体“。
三,笔法上的规矩。在笔法上对握笔的姿势和用笔的笔力、笔势和笔意上都有明确的要求,用笔上強调用笔的准确性和点画线条的质量。如“永字八法“,既是楷书用笔的技法,又是楷书书写的规律,因而它又是楷书书写的规矩。
四,章法上的规矩。章法上的规矩很多,重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书写有固定的格式。书写的顺序要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在布局上边框大于行距,行距大于字距。
二是,书法有比较固定的幅式(样式),如中堂、条幅、斗方、扇面等等,而每一种幅式的章法又基本有序的。
三是,章法应遵循均衡、反复、韵律和对称的基本法则。
四是,结构布局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正文、款识和钤印。这三部分每一部分又有许多规则:正文的字要大于款识的字;正文所用的字体要先于款识所用的字体;钤章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等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和规则,不仅使书法背离了传统,也使书法的发展无章可循。
书法中的法度是千百年来古人不断实践、探索和总结形成的传统规矩。正是有了这些规矩,保证了书法民族性、传统性和独特性特点的传承。因而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越成熟的人,越懂得收敛锋芒”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人不是剑,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有锋芒;
人不是剑,所以,不是每个厉害的人都有逼人的锋芒。
我想:
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是没有锋芒的,因为他/她肯定是不想去逼人、不会去逼人、不必去逼人的……
如果还有所谓的“锋芒”、还想着要去进行所谓的“收敛”,那么,他/她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他还是半生不熟的。
孟繁禧楷书和卢中南楷书有什么异同点
孟繁禧和卢中南的书法有什么异同。
孟繁禧和卢中南的楷书,相同的地方是都从魏碑中吸取了不少元素,也可以的都从大康的魏碑书法中为取法或学习对象,不同的是卢中南后来在魏碑的基础上关注欧阳询的楷书更多些,这主要与欧阳中石有关。而孟繁禧则仍然一直在坚持大康一路的魏碑楷书风格,虽然孟繁禧对欧阳询的楷书也也较深度临摹学习,甚至在中央电视台举办过专题技法讲座,但就孟繁禧创作的作品看,仍然走的是大康一路的书法。自此以后他们的书法风格开始有鲜明的区别了。
孟繁禧的楷书注意是以大康一路风格的楷书为基础,只不过略去了大康书法中的那些用笔的摇曳产生的锯齿波动,减去了那种苍茫的金石味的线条造型,多了一些妍美之气,不过大康书法那种严谨的法度感还是仍然保留下来了,足见孟繁禧对大康书法的用心和下的功夫。
卢中南自言早期也是学魏碑的,实际上也是大康一路的魏碑,我们从其作品中仍然能够感受的到大康书法的影响。
不过后来,卢中南的楷书逐渐褪去了撒大康书法的外在形式,欧阳询楷书的风格面貌越来越突出。
我们看这几件作品,就具有非常清晰的欧阳询的楷书元素 。实际上卢中南的楷书取法是非常复杂的,也是走的精通一家遍阅百家的路子。
卢中南写楷书曾把视网膜写脱落,你认为他的书法水平如何呢
当今书坛,尤其是90年代以来非常繁荣,各种书体都有书法家涉猎,从甲骨文到汉魏碑板再到明清墨迹都有名家出现,但是善于书写唐代的楷书,又能够形成自家面貌的书法家却寥寥无几,以欧体楷书著称的田英章和田蕴章兄弟虽然写的也比较漂亮,但也饱受争议,而卢中南的楷书算是一股清流了。
卢中南是一位军旅书法家,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早年就获得过“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获奖经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据说练字练到视网膜脱落,这个我是相信的,他们那个年代条件比现在差,但是练习要刻苦的多,我的老师和卢中南是一代人,也有过类似的学习经历。
之所以说他的楷书是一股清流,主要是因为他学习古人,却不拘泥于古人,他的楷书出自于唐代的欧阳询,但他上追魏晋书法的气韵,融入颜真卿书法的厚重与宽博,同时也有行书的笔意和流畅感。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结构优美、用笔流畅、气韵高雅的。
相对于二田楷书的腻,卢中南的书法可以说更有一种儒雅的气质,如果说书法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我觉得卢中南的书法应该算一个吧。
配图为卢中南楷书《观沧海》
你觉得他的书法怎样?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都说袁绍、袁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其实公孙瓒也是典型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他在原本与袁绍相争占优的情况下,慢慢作死,最终输掉了。
公孙瓒在早期一直是北方一个很强大的势力,多次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名气很大,实力甚至要比当时袁绍要强大的多。
也正是因为他的实力更强,他与袁绍的第一次大战也是他率先发动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冀州。刚开始的时候,公孙瓒打的十分顺利,毕竟实力雄厚,军队战斗力很高,还有一支名为白马义从的特种部队,冀州郡县纷纷是望风归降。
袁绍本来想求和,看着公孙瓒不给机会,只能硬着头皮去打了,双方在界桥大战,史称界桥大战。这战中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公孙瓒由于胜仗打多了,加上欺负麹义兵少,于是膨胀了,下令让白马义从直接冲锋,结果被早有准备的麹义军后面的千张强弩齐发,白马义从损失惨重。白马义从都败了,公孙瓒军慌了,顿时间全军混乱,袁绍军乘机掩杀,公孙瓒大败。
这一战中本来公孙瓒能一鼓作气打败袁绍,彻底拿下冀州的,毕竟在此之前袁绍差不多是四面楚歌了。可惜由于傲慢轻敌,浪费了机会,还被伤了锐气。
不过即便公孙瓒败了,但实力依然不在袁绍之下,可惜公孙瓒又作死杀了刘虞。刘虞是当时汉室宗亲,幽州牧,爱民如子,忠于汉室,名气很大,也是公孙瓒上司。公孙瓒不恤百姓、穷兵赎武让刘虞很不满,于是他出兵讨伐公孙瓒,只想节制下公孙瓒,阻止他的恶行。但由于他过于仁慈,打仗都不允许伤害百姓,导致久攻不下,被公孙瓒抓住机会给打败了。公孙瓒趁势拿下幽州,杀死了刘虞全家。
他虽然拿下了幽州,但由于杀了声望极大的刘虞,他已经得罪了整个天下。他受到刘虞儿子、刘虞旧将、袁绍等多方势力的围剿,被打的无还手之力,逃到易京坚守不出。
其实他只要坚守撑到他们走了,仍然有机会东山再起。可惜他骄横跋扈,疏远他人,只顾自己,与妻妾娱乐,甚至部将被困也不去救援,致使他身边亲信全无,谋臣猛将都离开了他。到了最后,他身边几乎没人了,他也深知大势已去,引火自焚。
公孙瓒因为傲慢,错失了打败袁绍,拿下冀州最好时机;因为错杀刘虞,搞的成为众矢之的,兵败如山倒;最后又因疏远谋臣武将,导致身边无人,最终于绝望之中自焚。
公孙瓒其实有很多机会,可惜他一步一步走错,最终导致势力消亡,发展不起来也怪他自己。
能力不错,但是因为喜欢说实话,不会捧场和拍马,感觉到不被老板重视,该如何解决
老板暂时的重视不重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真本事。比如说搞销售你卖的东西就比别人多;搞生产你生产的东西又多质量又好;搞研发别人研究不出来的,你常常出成果。到那时你不用说话,老板会主动和你说好话。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要把精力纠结在毫无意义的问题上,你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当你成为这个公司中坚力量时,你说的话就好听了。俗话说人微言轻,屁股决定脑袋,你坐那就决定了你说话的份量。年轻人努力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你有真本事,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还有技术。
如何理解书法线条中圆和扁的问题
中国书法就是一门线条艺术,一个书家的造诣主要表现在把控线条、运用线条来传神、造势、抒情,使作品气韵生动,耐人寻味。
好的书法作品的线条应具备三点:节奏、力量和立体感。其中立体感就体现在圆上,书家用手、腕、臂的力量控制毛笔,利用中锋运笔,即行笔时立锋铺毫,和笔画的方向同向运行,万亳齐力,这样写出的线条中心为骨,肉裹其外,效果含蓄饱满,深藏不露,可以使原本平的纸面上的线条呈现圆润立体的效果,这种圆的效果所体现出的神韵,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蕴一脉相承。
书法中扁的线条大多是侧锋抹出来的,作品中偶尔存在也是书法线条丰富的体现,“侧锋取妍”,但还是尽量避免,因为侧锋过多,线条扁平,就会薄飘虚弱,作品气势涩滞单薄,整体格调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