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我今年69岁,可是我上我儿子家,儿子儿媳烦我不养我,该怎么办
公司主管的父亲来到我家乞讨,看到他之后我大吃一惊并且问他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听他讲述原因我才知道因为他儿子不孝。为此我深感同情但是又不敢出面帮他,但是我替他想了解决的办法。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来单位上班的第二年,有一次周末的下午,我在家里的院子晒被褥,然后有一个白发苍苍,拿着拐杖的老人来到我家大门,要求我给他拿一些剩饭剩菜吃。
当时我一眼就认出是单位里,主管的老父亲,因为我进入单位的第一年,我往他家里送过礼品。我发现是他之后就恭恭敬敬地把他请进家里来,然后下了一碗面条给他吃。
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面条,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爷爷,想着倘若自己的爷爷也像他一样到处乞讨,那该多可怜。他吃完面条之后我问他:您儿子在单位里,月薪将近两万元,您为什么出来乞讨。
他回答:如今我是在老宅居住,而他是在新宅居住,可是我没有积蓄为自己养老,所以去新宅找他,但是他不开门给我。为了生存下去,无奈之下我只能出来乞讨为生了。
我觉得不正常,因为主管平日里对待每一个人都很真诚,不应该是这种不孝子,于是我好奇地问他:他为什么不给你生活费,也不给你进他的新家?
他说:在他还小的时候,我跟他的母亲离婚了,然后去深圳工作,他长大之后我才回来的,他觉得我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该尽的责任,让他从小受很多苦,所以他心里埋怨我。
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是毕竟他儿子是我的主管,是我的顶头上司,所以我根本不敢管这件事情,同时这是别人的家事我也不太好出面去管,但是我又不忍心看着他一位老人到处乞讨。
所以我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我让他去我们老板的家里乞讨,然后把自己的遭遇告诉我们老板。但是我没有告诉他,那个地址居住的人是我们单位的老板,我只是告诉他那个地址居住的人能帮助他,结果他真的去了。
第二天,老板在给我们开早会的时候提到孝顺这个问题,当时我心里就默默地高兴,因为我知道老板已经知道了主管不孝顺他父亲的这件事情,但是碍于面子没有挑明而已。
可惜主管并没有明白老板的用意,因为一个星期之后,主管的父亲依然来到我家门口乞讨,于是我对他说:你去起诉他,要求他给你赡养费也可以的,毕竟他有养你的义务。
可是他担心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不肯去起诉。于是我又把公司副总的地址告诉他,让他以后去我们副总的家里乞讨。结果一个月之后,真的有效果了。
副总得知情况之后,有一次趁着开会的时候说:我们公司的领导层,每个月领着高薪水,但是他们的父亲却在外乞讨,是谁的父亲我就不点名道姓了,虽然这是家事但是我不希望再有这种情况,不孝子是不会招人喜欢的。
这次会议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主管的父亲来我家乞讨了,好奇心强的我,趁着一次周末我提着一袋水果去他家找他,结果发现他家里有一位保姆在照顾他的生活,于是我问他是什么情况。
他说:我儿子不愿意回来跟我居住,但是如今他每个月给我六千块钱,让我请保姆来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保姆月薪三千元还剩下三千元做生活费,他对我还有怨气但是他能这样做已经很不错了。
当时我欣慰了,因为我给他出的主意起到了作用。其实我认为,我们主管在还小的时候他父亲就抛弃他,他心里有怨气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不赡养自己的父亲,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无论如何,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是我们最大的恩人,如果没有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赡养他们。
我认为,要解决子女不愿意赡养父母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经过深思我认为通常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像我单位里的主管一样,从小就感受不到父爱或母爱。父母不在身边所以他小时候受过很多苦,因此长大之后就会埋怨父母,所以不愿意赡养父母。
第二种原因,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父母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从小没有教育他们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同时对他们百依百顺,所以他们长大之后不把父母放在心里。
想要解决子女不管父母吃喝的问题,我建议应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不行再使用第二步,第二步也不行,就使用第三步。
第一个步骤:解铃还须系铃人,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赡养自己,并且把自己当年的苦衷告诉孩子知道,然后教他们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从心灵上去引导他们孝顺父母。
第二个步骤:人要脸树要皮,可以像我们主管的父亲一样,去认识孩子的人家里乞讨并且把情况告诉他们,让自己的孩子丢脸。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不孝顺父母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这招可以让孩子身边的人,教他们应该孝顺父母。
第三个步骤:可以选择起诉,要求不孝顺的孩子支付赡养费,因为法律有规定,子女是有义务赡养父母的。孩子不愿意赡养亲生父母,起诉到法院虽然伤和气,但是总比没吃没喝强。
结束语
无论对父母有多大的怨气,请记住,如果没有父母给予的生命,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父母的这份恩情比什么都大,因为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一切。
父母离婚之后,而孩子只有一个,所以由父母其中一方负责抚养孩子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因为矛盾的原因,夫妻离婚,孩子的抚养费另外一方即使肯给,另外一方未必肯要。
总之,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是不会招人喜欢的,是不会赢得别人尊重的!
《三国演义》68回、69回为啥突然写左慈、管辂,感觉很玄幻
《三国演义》第68回、69回写的是左慈掷杯戏曹操,卜周易管辂知机这两个故事。这两回书涉及到两个神秘人物左慈与管辂,他们都在曹操面前演绎了一段十分“玄幻”的故事。
左慈、管辂都是正史记载的历史人物,都生活在汉末至三国时期。左慈年长,大约生于公元156年(恒帝永寿二年),比管辂大53岁。但左慈比管辂活得久,管辂是在48岁时辞世的,左慈则活到了西晋时期,在公元289年(西晋太康十年)羽化,享年133岁。
原本,这两人都是道家中的高人,为何一个寿数很高,另一个却未到半百就死去了呢?大致原因可能是这二人的职业领域不同吧。左慈是修炼道术的,道家修炼以养生为主,兼习“幻术”,所以左慈活的时间便很长了。管辂则是周易预测的高手,似乎应了一句话,泄露天机太多了,便要折寿。
这样讲管辂,似乎涉及到封建迷信,但《三国演义》第69回却还真是这么写的。管辂因为给赵颜出主意,北斗星君因吃了别人的酒食,没办法只得给即将死去的赵颜添寿。但是,却让赵颜给管辂传话:“教再休泄漏天机;不然,必致天谴。”然而,管辂见曹操后,依然不断的泄露“天机”。这个故事出自《搜神记》,原本就是一个“神话”。
那么,罗贯中写这两个道家人物有何意义,是不是为了增强故事的神秘玄幻感来吸引读者呢?
左慈的幻术究竟是怎么回事
《后汉书·方术列传》说,司空曹操宴请宾客,对大家说,今天请客,准备了很多菜,唯独缺少松江鲈鱼。左慈说,这个容易得。左慈请曹操拿出一个铜盆,盛满水,手持一根钓竿,一会儿就钓来一条松江鲈鱼。曹操拊掌大笑,宾客尽皆惊讶。曹操说,一条鱼不够摆席,还能钓来吗?左慈便继续垂钓,又接连钓一些鲈鱼,都是三尺长,新鲜活泼。
之后,曹操又说,没有蜀中生姜,做鲈鱼味道差点。左慈说,我之前派人去蜀中买蜀锦,我发一道敕符,顺便带点新鲜蜀姜过来。左慈的话说完不久,蜀姜就送到了。后来,曹操专门派人验证此事,果与左慈所为契合。
以上这两件事情,都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曹营,左慈掷杯戏曹操”中,被罗贯中引用。但是,陈寿的《三国志·方技传》及曹操的传记中,却没有写到左慈。显然,《三国演义》有关左慈的事迹,大概主要来源于《后汉书》。
那么,《后汉书》所记载的左慈法术靠谱吗?难道世上确实有这等通天彻地之人?
按照《后汉书》的说法,左慈“少有神道”,仅此而已。东晋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载,左慈是葛玄之师,这就有点玄乎了。葛玄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道教尊之为“北极仙翁”,左慈竟然是葛玄的师父,也难怪有此法术了。不过,葛洪此说,并没有得到史家的认可,同样,也没有被罗贯中所采信,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抱朴子》的这段记载。
因而,左慈并没有这么玄乎。那么,他在曹操家中所施展的法术,是不是很玄幻呢?
《后汉书》与《三国演义》又同时讲了另外一件事情。却说左慈有一次跟随曹操郊游,有百余士大夫跟随。左慈又施法术,以酒一升,肉脯一斤,亲手为百官斟酒分肉,百官莫不醉饱。曹操本来就很疑心鲈鱼蜀姜之事,见此情况,更加感到奇怪。于是,便查看藏酒与肉的地方,发现所有的酒脯都不见了。于是,曹操非常不满左慈,派人捉拿。
从这件事情来看,左慈所为的“妖术”、“幻术”,实际上与“魔术”差不多。魔术在过去就叫幻术(或戏法),左慈不过是一个非常高明的魔术师而已。
既然如此,《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在写一段发生在曹操家中的魔术表演。魔术很能让人着道,大型魔术确实也会让人产生神秘的玄幻感,这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三国演义》说,左慈还能变化出牡丹,在墙壁上画龙取龙肝。后来曹操追捕时,左慈躲进了羊群中。曹兵因找不到左慈,便杀掉了所有的羊,左慈便让牧童把羊头与羊身接上,羊全部都活了。等等,也都是些幻术而已。罗贯中不但引用了《后汉书》的记载,还添油加醋的夸张了左慈的法术。
《后汉书》可没有记载这些故事,只说左慈进了羊群,曹操对他喊话说追你不是要杀你,而是要试一试你的法术到底有多高。曹操说完,却见数百只羊都变成了小羊羔,齐刷刷的跪在曹操面前,说道,您说不杀我,可要兑现您的诺言啊。看来,左慈的法术究竟还是魔术,假若真的是予取予求的“仙术”,难道还要向曹操下跪吗?
管辂之事比较可信
《后汉书·方技列传》没有管辂的事迹,《三国志·方技传》却有管辂的记载。对比《三国志》、《三国演义》有关管辂的故事,大致相似,罗贯中基本上是转述了陈寿的史料。当然,也引用了《搜神记》等传奇小说笔记的故事。
罗贯中在第六十九回书“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中,紧接着左慈的故事,写管辂的神卜。曹操因染病,服药无效,便令太史丞许芝卜易。大概是许芝自认为技术不如管辂,或者是不敢轻易为曹操卜卦,就向曹操推荐了管辂。罗贯中通过许芝的话,详细介绍了管辂其人,以及他诸多神算的故事。于是,曹操便让人把管辂请了过来。
管辂到了许都,给曹操卜算了好几件事情,其中,东吴主亡一大将立即得到应验,死的人是鲁肃鲁子敬。鲁肃死于公元217年,所以,管辂为曹操算卦,也应当就是这一年。而管辂为曹操算的第一卦,却是到了与刘备大战汉中之前才得到应验,说的是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这件事。当时,管辂打了个哑谜,以四句诗预言了这件事:“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
夏侯渊死后,曹操大哭,边哭边解读管辂的诗:三八纵横,讲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猪遇虎,指的是这一年的干支是己亥,月份是正月,正月建寅,寅肖虎。后面两句指夏侯渊阵亡之地,曹操因此被斩掉了股肱之将。
许芝所述,与《三国志·方技传》中的管辂相差不大。但是,陈寿却没有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方技传》中提到曹操采纳许芝的建议,请管辂卜卦。因此,夏侯渊之死是否被提前预言,正史中查不到依据。
《三国演义》中除了第六十九回书写到管辂占卜外,还写了管辂为曹爽手下何晏、邓飏卜卦,说他们是“鬼幽”、“鬼躁”,意思此二人命将不久。果然,第一百十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中,就写到此二人被司马懿所杀。这件事情,却能从《三国志·方技传》中找得到依据。而且,正史中清楚的记载,管辂为何晏、邓飏卜卦是在曹魏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罗贯中引用管辂的故事,一是为了增加小说的知识厚度,毕竟此人在三国时期有很大的影响。二是略写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管辂占卜的方式,减缩了本文。第三,但凡写这类事情,基本上是为了铺陈故事,增强悬念,是小说伏笔的一种常用的写法。读者为了“验证”管辂的四句预言,就得继续往下看。因而,管辂卜筮,也不是玄幻故事,罗贯中更没有宣扬迷信的企图。
管辂的事情,还是比较可信的。《三国志·方技传》说:“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陈寿依据当世传闻,效仿司马迁《史记》扁鹊、仓颉事,存录了华佗的医术、朱建平的相术,周宣的相梦,以及管辂的卜筮等方技术士的事迹。陈寿生于公元233年,管辂死的时候,他已经24岁了。所以,有些故事,陈寿应当是亲耳所闻。
管辂卜筮,说白了就是《周易》的应用,还是有点依据的。陈寿在记载这个人物及事迹时,也是很谨慎的做了说明,既然太史公可以记载这些事情,说明这类方技也是可以入史的。
《三国演义》写这些故事,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罗贯中通过管辂的卜筮,似乎是在传达一些正能量。凡事做了善事的,管辂都帮助他们,比如,管辂为少年赵颜添寿等等。这则故事虽然没有被收录进《三国志》,但却表明了罗贯中把方技写进书中的意图。
左慈、管辂的故事是不是很玄幻
其实一点都不玄幻。上文讲到,左慈的幻术,就是戏法、魔术。只不过,左慈的技术很高妙,又经过小说家的夸张渲染,便显得有点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了。其实,现代魔术中,也有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戏法,让人感到异常的玄幻。《三国演义》故事中,罗贯中还是通过曹操不信邪,戳穿了左慈的把戏,来表明自己对左慈之类的幻术的质疑与批判。在左慈之前,罗贯中还写到一个比左慈还装腔作势的道家神仙,这个“神仙”就是被孙策斩杀的于吉。
这个于吉很能蛊惑人心,所到之处,普施符水,竟然能够引来万人空巷的膜拜。这天,小霸王孙策正在与众将商议大事,于吉忽然前来游街。这伙东吴大将们听说于吉来了,会也不开了,纷纷下楼去跪拜。孙策大怒,立即命人把于吉捉到跟前。孙策当面指责于吉:“狂道怎敢煽惑人心!”
于吉便对小霸王的喝问,便信口雌黄道:“贫道乃琅琊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
从于吉的这番话中,不难读到,罗贯中这是在隐写黄巾起义,张角当年也是号称得到了于吉的这部书(又叫《太平经》),便举起了起义大旗。以罗贯中的立意,于吉,应当得名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中的“吉”字。
于吉此人,在《三国志·孙策传》中有记载,说法与《三国演义》基本一致。但是,却没有罗贯中笔下所写的那样,被孙策斩杀后,这个“神仙”竟然处处出现,向孙策索命。孙策死后,书中便再也没有出现于吉,说明此人并非神仙,杀死了就杀死了。至于索命者,大概应当是于吉的徒子徒孙们在装神弄鬼。
孙策之死,肯定与于吉无关,要说有一点关联,大概是孙策斩于吉时,因怒气激发了旧伤。此时,应当是孙策遭许贡家将刺杀之后。但是,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注《江表传》所言,孙策杀了于吉,便没有出现《三国演义》中“阴魂不散”的事情。
孙策斩杀于吉,十分的应当,此类“妖道”不除,江东人心便难收拾,九州八十一郡百姓便难得安宁。
罗贯中写于吉的故事,大约是为了讨论黄巾军的事情。此时,“黄巾余党”尚未完全消除,在孙策斩于吉的故事之前,便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途中,关羽收录了参加过黄巾起义的廖化,赵云则斩杀了廖化的同伙裴元绍。
《三国演义》经毛宗岗父子修订,明显有尊刘倾向。因而,通过孙策、刘备对待黄巾军余党的态度,也表达了这一主题。
同样,左慈,管辂的故事也是出于贬曹的目的,在正史记载的基础上予以夸张,并且,赋予其含义。罗贯中其实是很慎重的,在写这些“玄幻”故事的时候,不忘通过另外的细节,揭穿了其中的奥妙。于吉死了便死了,左慈的把戏也被曹操识破。
管辂的故事其实并不玄幻,除了有陈寿的记录外,这位名冠三国的术数家,并没有被罗贯中写成通天彻地之人。书中的管辂,绝没有被神化的袁天罡、李淳风那样的通天彻地之能,他就是一个精通《周易》之人。
两汉是《周易》研究的第一个顶峰时代,这部神秘的典籍被上升到哲学高度,诸如管辂这样的人,应当是作出了贡献的。管辂死后,留下了《周易通灵诀》、《周易通灵要诀》、《破躁经》、《占箕》等著作,在《周易》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西游记》第6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西游记》第69回内容概括。
《西游记》这一回回目是“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内容概括地说,写唐僧师徒四众途经朱紫国,朱紫国国王得病,孙悟空给国王悬丝诊脉,配成“乌金丹”。并召唤东海龙王降下“无根水”,治好了国王。
国王在酬谢宴中,说三年前端阳节,国王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突然狂风大作,来了一个自称赛太岁的妖怪,妖怪说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个夫人,听说国王的金圣宫(正宫)娘娘生得美丽,如若国王不把金圣宫先给他,他就要吃尽满城百姓,国王无奈,献出了金圣宫,那妖怪一阵风摄去了金圣宫,国王受了惊吓,吃下去的粽子凝滞腹内,故而得了恶疾。而且妖怪不时要来宫中以服侍金圣宫为由,取走宫娥。国王惧怕妖怪,妖怪来时,就到建造的“避妖楼”躲避。
国王正与一众官员带领悟空等观看避妖楼,忽然妖风大作,赛太岁部下妖怪又来了。
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一,生活气息浓郁。
《西游记》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六十九回这一回没有打斗,没有降妖除魔,孙悟空这个人物身上的世俗情怀和人间智慧反映得尤其突出,生活气息尤其浓郁。
比如写选药材,朱紫国医官问要取哪几味药,悟空说“不必执方,见药就要。”八戒问悟空为啥要这许多药材,悟空说:“他那太医院官都是些愚盲之辈,所以取这许多药品,教他没处捉摸,不知我用的是那几味,难识我神妙之方也。”
一个选药材的情节,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透出生活的气息,把世态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趣味性强。
选取药材时,八戒道:“知你取经之事不果,欲作生涯无本,今日见此处富庶,设法要开药铺哩。……这八百八味药,每味三斤,共计二千四百二十四斤,只医一人,能用多少?”
及至制作成了锅灰拌的“乌金丹”,要以“无根水”为药引,唤来了东海龙王。却不直接写龙王降雨,而是龙王不曾带得雨器,只得“打两个喷嚏,吐些吐些涎津溢”,权当下雨,下面“文武多官并三宫六院妃嫔与三千彩女,八百娇娥,一个个擎杯托盏,举碗持盘,等接甘雨”,“也有等着一点两点者,也有等着三点五点者,也有一点不曾等着者”,合并起来,得了三盏雨水。
小说充满愉悦轻松,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读来妙趣横生。
三,知识性强。
《西游记》是众多丹经道书中的一部“奇书”,一改以往丹经著述的形式,在保留运用隐喻的著述特点的同时,将丹道修炼理法和秘密口诀以神话故事的方式隐藏字里行间,被明清以来之丹家所推崇。“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表明修道先得修心。
第六十九回的中医悬丝诊脉、疾病诊断和中药配伍,写得十分周到翔实。
写悬丝诊脉:
国王坐在龙床,按寸关尺以金线一头系了,行者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一一从头诊视毕。写诊断病症:
悟空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写中药配伍:
沙僧乃道: “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可见,这是货真价实的医学知识。与丹家修炼知识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