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你希望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于勒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合适呢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若瑟夫一个孩子的视觉推动情节发展。真实地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围绕于勒叔叔的贫富变化,而表现出的种种不同的行为和心理轨迹,揭示并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丑恶现实。
小说中的于勒叔叔,原来挥霍钱财,父母说他是流氓、无赖,最后被扫地出门。后来他来信说他在美洲赚了钱,发了大财,还有别墅,并且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父母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对于乐叔叔朝思暮想。等到在哲尔赛岛旅行中,意外见到于勒叔叔这个百万富翁是个穷光蛋时,父母的发财美梦一下子成为泡影。爱之深,恨之切,新仇旧恨全部涌上心头,父亲脸色煞白,神色慌张,无与伦比,躲之唯恐不及。最后在父亲的指挥下,大家安全转移,永远离开了于勒叔叔。
于勒就是这样一个人: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中期:正直,有良心。晚期:穷亏潦倒却能自食其力。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失败者,受害者。
其实,小说还可以再续写一段情节:于勒叔叔在船上已经认出了自己的亲人,想和他们相认,只是他们有意躲避。世间万事皆有可能,又过了几年,于勒又发财了,他们又一次在那条船上邂逅相遇,不过,这次的于勒却是一位颇有风度的绅士,菲利普夫妇千般讨好,万般谄媚,于勒叔叔却不和他们相认。
这样,于勒叔叔也变成了和菲利普一样的人:自私、冷酷、惟利是图、势利、认钱不认六亲。增加这段情节,不但没有改变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反而会更深刻地表现主题,使人物性格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能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它可以扭曲人的灵魂。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有什么深意
莫泊桑身为法国作家,却不愧为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代巨匠。他一生著作等身,成果丰硕,世界文坛有他一席之地。1883年,他发表《我的叔叔于勒》,以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将“我家”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感慨良多。这篇文章,入选我国中小学课本,很有代表性。
(法国作家莫泊桑)
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我的叔叔于勒”。这本来没有什么,但是,“我的叔叔于勒”却没有让这个家庭省心。于勒早年不学无术,无恶不作,被家里看成流氓扫地出门。谁知道,这家伙到了美洲,却发了大财。他给家里写信通报了这个好消息,答应要还他以前所欠的债,并救济这个家庭。全家人欢欣鼓舞。他们带着幻想,要去旅行,去找这位“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他们到达哲尔赛岛后,看到的却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正在卖牡蛎的“于勒叔叔”。全家人大失所望,唉声叹气。为免其打扰,他们又悄悄地回到了家乡。一切依旧。
小说叙述平稳,顺流而下;人物不多,关系并不复杂;故事情节也较简单,一点也不跌宕起伏。但它却寓意深刻。作者把十九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制度下底层人物生存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首先,这个家庭被生活所迫,丧失了底线思维,信念缺失。他们本来疾恶如仇,已经将屡教不改的于勒赶出了家门,但是,以为于勒发财时,便丢弃了原则,散失了信念,去找于勒。等到知道于勒穷困潦倒时,又弃之返回。
其次,于勒真有意思,他似乎是在玩弄生活,玩弄社会。他为什么要给家里写信?他让全家人升起了希望,为什么又让无情的事实把希望变成了肥皂泡?是社会改变了他,还是他被社会所淘汰?
最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金钱观被扭曲了。因为金钱,良知何在?原则何存?为了金钱,六亲才认?取之心安?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的家庭”和“我的叔叔于勒”给“我”留下的竟是这种印象!@头条历史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读书会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