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知识 为什么 数学

为什么数学知识具有精确性和统一性?数学到底高一难还是高二难为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7 15:56:46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数学知识具有精确性和统一性

谢邀。我想您提的问题是不是想说数学问题不像有些学科那样没有唯一答案,数学问题答案往往是唯一的?不是棱模两可的?

在我们接触的基础数学大多知识是这样,一是一二是二。我们一般学的都是精准数学或随机数学,但我不知道您听没听说有模糊数学,我数学专业毕业的,模糊数学那时候才发明不久,我也没学过这门课。

刚才我去查了一下“模糊数学”,您若有兴趣,也可以百度一下,就能够看到了。有对模糊数学的详细介绍。

数学到底高一难还是高二难为什么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读博士生,当过7年高中生家教。

我根据我教过上千名的高中生,通过观察他们在数学学习及数学考试中经常犯的错误,整理了一套数学高效学习法,主要针对很努力却成绩提升很慢,或者想在已有分数基础上有所突破的学生。

想要免费领取这些方法的学生及家长,可以私信,直接回复:方法。我会免费送给你。

数学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具有难度的科目,在高中阶段,文科生学数学比理科生要再吃力一点。

但我可以告诉你:数学其实很简单,并且是提分最容易的一门科目!

为什么这样说?在高考中,数学有120分的基础分,也就是说,如果你掌握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你的数学成绩至少能达到120分。

如果再加强对一些难题的练习,数学成绩达到130+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数学高一高二在难度上有什么区别?

高一数学比较基础,会学到一些集合、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椭圆等一系列知识,这些知识在高考中不会单独当做一个出题知识点,会综合性地考查。

高二的数学综合性会更加强一点,这个时候,加上一些学校分文理科,会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高二数学会注重空间立体知识上的考查,排列组合,概率也是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

我教过一个学生,在没跟我学习之前,高一的时候,数学能考140分左右,到了高二,只能考到120左右,所以他很着急找了我学习。

我根据他的学习进度,分析了他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帮他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最终高考数学考了139,顺利被武汉大学录取。

所以,我们不能说,是高一难,还是高二难,高中数学一共136个知识点,当然我们没办法保证所有的知识点我们都能掌握,所以我们要去学习那些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在做题的时候,能够良好地去应对。

如果有需要我的数学手写笔记的童鞋或者家长,可以私信:方法,我会免费给大家。

你觉得初中数学知识点,哪个最难掌握呢如何学习呢

赛老师多年进行初中数学中考培训。从带过的众多学生来看,初中最难掌握的知识点是几何部分和函数部分,特别是几何综合函数的题目,更难掌握。

150分试卷,考120分左右最简单,基础会了就可以了。

想考140分,甚至想考150分就非常困难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很多老师,中考数学试卷想考满分也很难。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中考数学的压轴题,综合性强,求新求变灵活性也比较高。

二、没有很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很难透过题目表面,分析出题目到底考的是什么知识点,该怎么去解答。

那么怎么去学习呢?怎么去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呢?

一、学生一定要见多识广,多刷同一知识点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出每一个知识点考法大致能有多少种。

二、学习并总结答题模型、几何模型、函数模型等,要有模型观,比如赛老师常常看到一个题目,脑子中基本都不用去分析这个题目,去想它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应该怎么着手去尝试做,可能能做出来。为什么?因为脑子中基本比对出了这个题目,符合某个模型,直接套用模型思路,答案也就出来了。

模型观是累在平时积累,轻松在考试中知一推十,就像下棋,对手才下5步骤棋,你就知道他第十步应该下在什么地方了。

三、压轴题,听懂真的不是懂,别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人的大脑都有个“偷懒”的惰性,都有畏难情绪。往往七分懂,就认为自己真的懂了。

赛老师,做过很多次实验,学生信誓旦旦的说懂了。赛老师稍微变下题,甚至只是变下数字,学生题目就做不出来了。因为压轴题,步骤都特别多,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自己必须得理顺思路。

所以,听懂了,一定要自己再总结加工一下。就像是饭,老师给你端来了,你也看到了,但是看到了不行啊,你吃下去才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们强调学生学习一定要善于总结加工。加工后,你才能挥洒自如,灵活应用。

学习方法,赛老师总结了三点,希望能有帮助。

最后,备战中考的学生,可以关注一下@赛老师初中数学,赛老师的视频合集里,有详细的、成体系的,重点是免费的备战中考视频。

高一数学总是考四五十分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还是没把高一数学上的知识点理解透,毕竟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高中数学要以理解加题型为主,就拿人教版必修一为例,可以先把重要内容列举出来,比如:

1.集合中的交集、并集、补集及子集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空集等知识点,就需要学生注意一些常考题型 (可以参考下图)

2.函数中的常考点

这部分就需要理解函数的定义,以下面题目为主复习

至于函数三要素,期中最重要的当属定义域及是否为同一函数的题目

定义域题目需要把每种类型的理解透

接下来就是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问题

…………

如果平时把基础知识弄明白的情况下,再把题型进行总结,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数学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处留言讨论。

有哪些数学知识常常被认为是小学就熟知的

小学数学熟知的问题 往往是些比较深奥的问题。如:

1,单位丨 问题

2,分率问题

3,正丶反比例问题

4,几何中的关“高”的一些计算及公式推导等问题

5,表面积的计算和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

做算法需要哪些数学知识

算法是面向具体问题问题的。御御姐儿摆摆猫就说得很好。此外,如果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下基础算法思维,枚举、搜索、分治、递归、动态规划等是所有算法的根本思想以及其典型应用。

人一辈子可以学完数学中的多少知识

能学到博士的也只是风毛菱角

说实话,现实生活中能学到数学博士的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学到本科专业数学时,就感觉非常难了,再深入学习更是难上加难.而本科数学专业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泛,广度是有的,但深度远远是不够的.而硕士和博士也只是选择数学中的一个分支进行深入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得越深入,数学分支就更细也就更多了,以下就是数学分支的一个部分.下面是高中阶段的函数部分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众多.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高三高考前那段时间是数学知识最丰富的时候.而这些只不过是数学知识海洋中的一小片水域.

对于整个数学知识来讲,常人一生可能都学不完,可能你学习的速度赶不上数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同时要注意到,不是想学就能得学进去的,也不是想学就能学懂的,学得越深入就越难,对人的智商要求就更高.

我是学霸数学,欢迎关注!

求大神提供一下小学数学比例尺的一些知识点

比例尺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比和比例之后学习的内容,比例尺的学习以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点为基础。

学习比例尺要弄明白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应用。比例尺主要表示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常与地图或图纸有关,也会与简单的行程问题结合考察。

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的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必须掌握的一个公式:

比例尺常用的有两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数值比例尺,

一般以比的形式出现,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后项表示实际距离,前项和后项一般要有一项为1。在数值比例尺中一般是不带单位的,但是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用的比较多的是毫米与厘米(进率10),厘米与米(进率100),厘米与千米(进率100000)之间的单位转化,必须要掌握。

举例说明:

1.缩小比例尺。(表示出的比例尺的前项为1,一般用于地图)

2.放大比例尺。(表示出的比例尺的后项为1,一般用于在图纸上表示出一些比较小的精密零件)

2、线段比例尺:

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与数值比例尺不同的是线段比例尺是带单位的,在计算时要注意图上所体现出的单位。

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上图所示的线段比例尺,它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千米,

化为数值比例尺为 1:1000000

比例尺的应用

根据比例尺的含义以及基本公式结合题目的条件,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关系量。

①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②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③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

学习比例尺必备题目:

人类所有的数学知识有多少

可以用排除法!就是数学还不能干什么。我们知道,现在很著名的一个数学应用就是人工智能!先不说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它和人类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能力是从0开始,而人生下来就具备一定的本能。本能和直觉,数学还表达不了。

还有就是诸如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题。以及用一个公式表示所有质数等。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怎么上可以具体到某个知识点哦

我是许多分老师,从事初三教学17年,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课可以分成八个单元来复习:

  • 第1单元:数与式
  • 第2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 第3单元:函数
  • 第4单元:三角形
  •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
  • 第6单元:圆
  • 第7单元:图形与变换
  • 第8单元:统计与概率

接下来,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每个单元里面的所有的知识点。

第1单元:数与式

这一个单元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1)实数

  1. 实数的分类。
  2. 实数的相关概念:实数,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3. 科学计数法。
  4. 近似数,精确度。
  5. 实数的大小比较。
  6. 非负数的性质。
  7.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
  8. 实数的运算。

(2)整式与因式分解

  1. 代数式及其求值。
  2. 整式的有关概念。
  3. 整式的运算。
  4. 因式分解。

(3)分式

  1. 分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 约分、通分、最简分式。
  3. 分式的运算。

(4)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2. 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
  3. 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
  4. 二次根式的估值。

第2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1)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1. 等式的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
  3. 二元一次方程组。
  4. 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2)分式方程及应用

  1. 分式方程的概念。
  2. 分式方程的解法。
  3. 分式方程的应用。

(3)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1. 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应用。

第3单元:函数

(1)函数及其图像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2. 函数的有关概念。

(3)一次函数

  1.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步骤。
  4. 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
  5.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4)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4.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5. 一次函数值与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5)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二次函数图像与a,b,c的关系。
  4.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5. 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
  6.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6)二次函数的综合

  1. 二次函数的应用。
  2.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3.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

第4单元:三角形

(1)线,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线的有关概念。
  2. 角的有关概念。
  3. 相交线。
  4. 平行线。

(2)三角形与多边形

  1. 三角形的分类。
  2.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3.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3)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 等腰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

(4)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5)图形的相似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 相似多边形。
  6. 位似。

(6)锐角三角函数

  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 解直角三角形。
  4.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1.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2.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4.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第6单元:圆

(1)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1. 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与圆有关的定理和推论。
  • 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 圆周角定理。
  • 垂径定理。

3、多边形与圆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 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3.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

(3)与圆有关的计算

  1. 弧长与扇形面积。
  2. 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
  3. 圆锥的相关计算。
  4. 正多边形和圆。

第 7单元:图形与变换

(1)尺规作图

五种基本尺规作图

(2)视图与投影

  1. 三视图。
  2. 正方体的展开图。
  3. 投影。
  4. 命题。

(3)对称,平移与旋转

  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3. 平移与旋转。
  4. 图形变换与点的坐标关系。

第8单元:统计与概率

(1)统计

  1. 数据的收集。
  2. 数据的代表。
  3. 方差。
  4. 频数与频率。
  5. 常见统计图表的特点。

(2)概率

  1. 事件的分类。
  2. 概率的计算。
  • 公式法
  • 列表法
  • 画树状图法
  • 频率估计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