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即将进入九年级,暑假时间如何复习七八年级的知识
谢谢悟空邀请。
即将进入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关键节点,也是最后结束初中向高中迈进的连接环节,而“在暑假如何复习七八年级的知识“?我的认识是时间紧,任务重,这个提问也是“画龙点晴“,一般我们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首先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安排表,系统复习循序渐进,兑现安排巩固基础,特别对所学知识加以消化攻击博弱环节,不求数量讲究质量,找准久缺点多做练习册,以教材为中心适量增添一些课外题。`其次是一定有作息时间安排,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要劳逸结合,愉快度假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高压强硬态势,只要七八年级的基础扎实,适当接触预习一下九年级课程,学生有了信心,准备工作到位,在愉快轻松中做好“进九“的打算。
初中历史主要应该学习什么
我是飞眼视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初中历史应该学习什么?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必须树立唯物辩证的视角。历史的结果不会因为我们的观念想法而转变,因此树立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尤其重要。这一点可以自香港扭曲的历史教育得到反证。
香港历史教育过分吹捧殖民者,导致例如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竟然不按照历史真实情况还原教育,而是美化侵略者,替殖民者说话,这一点是令人痛心的。所以初中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了解基本的历史脉络。
初中的历史教材是较浅的,基本是大致讲述了中国的基本历史。了解自己的祖国就必须了解历史。初中的历史课本是一份客观详尽的教材。通过这份教材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祖国的基本历史脉络,树立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中国历史悠久,传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五千年中有辉煌亦有屈辱,但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到中国的历史状况,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祖国,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
三、培养兴趣爱好,甚至决定日后的学习发展方向。
人各有所长,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可以作为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以理科为主的趋势十分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文学科就是一无是处的。探究历史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认识自身,因而对于不擅理科计算的部分学生,历史学科是可能的方向。初中历史教材浅显易懂,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甚至今后的人生方向奠定基础。
- 总结
历史这门学科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即大家都可以学习了解,但若如深究又是一门极具考究的学问。因此学习历史当以兴趣为主,当然基本的历史常识还是需要众人皆知,而这一点也是在应试教育中会有体现。因此并未将应付考试作为初中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
初三最后一学期,如何进一步提升
初三最后一学期要认清自己的学习成绩情况,如果成绩在中上游,那就多刷题,见识各种类型的题,开拓思路,刷难度大点的题,挑战自己。如果成绩在中下游,就要多抓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都掌握了,再说难度大的题。
去年中考,我侄子和外甥都参加了,这两个孩子都是成绩不好的,甚至倒数的,外甥是参加了集训班,开始是周末去,后来全天集中训练,结果中考成绩也还可以,虽然没上重点高中,但去普通高中当了鸡头。要知道他原来的成绩基本没学可上的。
我侄子去年寒假是在我家的,基础差,我就让他看课本,做课本上的题,背诵课文,最后也考上了普高。
初三最后一学期怎么提升,还要认清自己的情况,对症下药。学习成绩提高,最主要的因素,不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这决定了他发行为。人多潜力是无限的,即使时间短,如果努力拼搏,也会取得好的成绩,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如何归纳总结历史
归纳总结就是把分散的、零散的知识点用线索或者相关性进行串联。一般我学习历史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思考,如果给我一个问题,我先从这四个方面思考而没有得出结论,那么我就要发散思维,想出我认为可能过或者相关的答案,这就是蒙。
我说下自己自己上学那会是怎样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点的。
首先我要对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就是框架,然后呢,我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的向这个框架里填充。然后,每一个知识点我都从上面四个方面考虑,不管对不对,总体的脉络要有,填充好知识点后就分析它们发生的原因,这其中又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发生事件的背景等。这个时候我就要剔除掉错误的因素,这就像盖房子似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后以面盖全。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借鉴的作用不大,有人凭记忆,有人凭温习,还有人靠理解,网上有很多学习套路,虽然有普及性,但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初中历史的考点是什么
作为中考拿了班级第一,全校第6,进入全省前6高中的学长,
其中历史90分,轻松拿下中考的10分,
希望下面建议和分享能帮助到你!!!
其实我中考多科成绩都是接近满分的,其中数学120的满分,英语116,语文107,物理96,生物97,地理96,信息技术100满分,政治92,语文107,化学97,体育100满分。
取得这些成绩上不小不大的成就,我想分享给你的便是:首先无论是学历史,还是学数学,物理.......你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如大作家王尔德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这个在我后续高中乃至大学时代的学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01.
学习习惯分享
这里给你分享我觉得比较重要12个习惯:
1、在一天中自己的集中力自然高的一致的时段学习
2、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3、学会做计划,设定成每天的日程表的学习任务。
4、极度重视输出的意识和习惯,输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杀手锏。
5、养成预习习惯。这里纠正大多数人错误的观点:预习拖慢学习节奏,预习没必要。恰恰相反,预习能为你梳理听课思路,提高听课效率,减少课后复习时间,主动你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6、心理上的建设同样重要,即使心里感觉懈怠,也要鼓励自己,及时调整,切记不可产生“我不想学习,学习真没劲,学习很辛苦”等负面情绪。
7、重点记忆难记的知识点,遇到时快速记忆并且在接下来几天进行复习记忆。
8、养成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后进的自己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 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的自己永不言败。
9、学会做思维导图,上课的时候边听边记下重点,再对上课内容进行复盘,做出思维导图。
10、注重思想交互,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人死脑筋地坐在那边傻想。
11、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自己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12、有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相逢……记住:习惯性感恩的人,他们内在更有力量,精神更为专注,更愿意付出,自然付出得越多相对收获也就越多。
有个良好的习惯后针对科目做提升就会事半功倍,下面学长将给到你一些历史的最全知识点总结(包括人教版历史基本知识点总结,历史试卷大全总结,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历史教案,历史期末中考试卷,历史教材,历史初一初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课本,试卷等),大部分在电子版本中。
这绝对是你从未见过的最好的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备考,看这一篇经验贴就够了,最全保姆级历史备考教程。答应我,不要仅仅是简单地收藏起,因为绝大部分收藏的人后续都不会再看,所以耐心读完做题技巧并找我拿电子版(声明是免费的),点赞收藏后记得做好笔记,并贯彻落实到学习过程中去,绝对会让你的历史有质的飞跃~~~
02.
历史做题技巧
学长就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给大家讲讲历史的做题技巧:(包含具体例题)
一、材料解析题的模式
1.
阅读理解材料
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2. 精读设问部分
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3. 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 取有效信息。
4. 组织文字作答
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5. 当然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举几个方
法:
(1 )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
(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
(4) 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5) 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为答案。
二、 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文字加表格混合型材料这几类;按照 材料设问要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
三、 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的分类应用
(一)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材料1 :陈启沅岁甲寅( 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 1872年), 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日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 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 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 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资本家经营, 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获力有限。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 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
—摘自《南海县志》卷12
材料2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 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反对的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 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 .....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 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一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① 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 炼概括,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② 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样的重要结论?
[分析指导]
本题共引两段材料,文字量较大且共设两问,故为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我 们可应用上述提供的解答材料题的四步曲来解答此题: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后,可确定两段材料的中心是讲南海的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并可与课本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这部分 内容挂钩。
2. 精读设问部分
从要求回答的两问中可体会出第①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归纳 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围是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两方面,而第②问则是第①问的延 伸,是综合第①问情况后作出的结论从中可把握第②问的解题方向结论应以艰苦创业”
和生产经营”两方面来讲,要注意既应有对有关情况直接的认识结果,更应有在此基础上 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认识的情况,领会第②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题目的艰苦创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问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求机器之学、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 倍于从前,遂获厚利、联群挟制,鼓动风潮、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 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采用机器来 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汽 笛声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等等
4. 组织文字作答
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利用上述有效信息按问作答,并做到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答案为:
① 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利益冲突, 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 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
② 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不得交叉)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得这一家 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
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 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
(二)表格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题
[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全世界
高收入国 家
低收入国家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 年
2003700
1413280
163040
698900
317570
91290
所占%
100
70. 53
8.14
34.88
15.85
4. 56
1993 年
23112566
18247536
990262
6259899
6279762
4214204
所占%
100
78.95
4.28
27.08
27.17
28. 23
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回答:
(1 )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 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 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分析指导]
表格材料题特点:外观极为简明,隐含信息量很大。但只要我们明白了解题的技巧万变不 离其宗,仍可用四步曲:
1. 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后,通过材料出现的时间和设问部分,便可确定此题是围绕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这一中心内容而设计的。并可因此而挂 靠课本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一部分内容。
2. 精读设问部分
要求回答的两问的第①个小问都是问及什么变化”,第②个小问都是问及有何影响。 这便可体会到此题目在考查考生能否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K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来说明论证问题以及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此夕卜,由于题目问及的是1965-1993年高低收 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既要注意同一年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数据的横向比较,同时还 要注意进行低收入(或高收入)国家前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这也是此题考 查考生是否具有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纵横比较、分析的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答题时要注 意不能顾此失彼。
3. 进行材料整理
此题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如抽取高收入国家的数据作比较,1965年是1413280, 1993年则是18247536(单位是百万美元),两数字作比较,便会得出经济在发展的结论。 这是一些很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故不一一列出对数字材料的整理过程)
4. 组织文字作答
通过上述对数字表格材料的综合、分析、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
正确答案为:
(1) 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 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2)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 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 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三)混合材料型的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 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年份
开垦荒地(万亩)
耕地面积(万亩)
谷物产量(万担)
皮棉产量(万斤)
1941
39.0
1210.5
147
58
1944
128.8
1467.5
175
300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 资料
材料三: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 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 .....在农业上,粮食作物 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 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 .....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 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 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
回答:
① 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② 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 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塔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 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分析指导]
本题由文字材料和数字表格材料相结合的混合型材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均简明扼要, 没有文字障碍,便于阅读、比较。解答此题除了可应用本专题介绍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四步 此外也可根据此题的具体情况对根据这三则材料所设计的三个问题采取灵活的解题方法。 如:
①侧重用挂靠法来解决。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 1941-1944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一的论述人:毛泽东等有效信息与教材的抗日战 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设问① 的突破口。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课文中1941年至1942年 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 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景独立思考不能以课本的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 设问要求的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切记材料为主、教材为辅”的原则。
第①问的答案是: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 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 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② 可用钩玄法来解决。因第②问已明确要求是据材料二,比较几组统计数字,可 以得出的什么结论?所以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 点,即言论或数字之玄,此之谓钩玄法。通过比较1941年和1944年农业生产的产量 的具体数字,可提炼出明显增长,成绩很大”的信息。
第②问的答案是:开垦、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 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③
可采用正反法来解决。此问要求鉴别美国人施兰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是否正确, 旨在考查考生的辨析、鉴别能力。假如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没有认真审题意,没有真正理 解材料的情况下,一看施兰是美国人,就感情用事,对其观点大加否定和驳斥。其实,对于 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列出理由(切不可凭感情用事, 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经比较后筛选一种看法作为答案,此之谓正 反法。此题在鉴别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评论时,首先可作出一正一反的 两种答案:
A,施兰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看法与材料二反映的情况相符合(如:材料二,反 映得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此棉产量的明显增长,施兰在评论中也提到有所增 长、大大增加、取得了相当成功等等,所以讲两者是吻合的)。
B、施兰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是美国人,是资产阶级学者,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 公正地评价中国革命。然后比较A、B两种答案,看哪一种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 历史评价,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③问的答案可分三个层次给分(从低到高):
第一层次: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
第二层次: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
第三层次: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达到了目标, 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朴素的水平而言的。
(四)混合材料型的表述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 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 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1978)年》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 平均为5.4% ,日本为12.4% ;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
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 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 国
-
一
26.5
30
29.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分析指导]
本题提供的四段材料,都是考生不熟悉的新材料,所以不可能靠死记硬背课文来回答,而必 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围绕着题目所问的,以美元为中,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在四段 材料中寻找出影响其经济地位下降的所有有效信息,经独立思考、分析,才能说明问题。 由于此题不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所以只要能抓住中心,在各段材料中找出影响美国经济地位 的因素是不困难的。此题可运用上例的提要法,准确、全面、简洁地答题。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 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 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 )年》
①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平 均为5.4%,日本为12.4% ; 1951 --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
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②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③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扭转。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国
-
-
26.5
30
29.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上面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部分和材料三、四的两个表格均是有效的信息,四段材
料右侧各段提要组成了本题的答案要点)
四、学以致用
八上大题示例
材料一:
图片二黄海激战 图片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
一方面,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 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 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 的主要形式。
因此,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
材料三: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 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 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随着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
材料四:
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 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 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 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 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 争并阐述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分析}在初步理解材料基础上,可使用挂靠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根本原因。
{分析}1.需要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高度概括。
材料二:
一方面,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 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 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 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自然经济虽然遭到了破坏,但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 展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因此,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 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材料三: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 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 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列强的侵略是根本原因)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随着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本国封建主 义与专制主义是重要原因)
2.本题关键是概括材料,若做不到,可摘抄每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探寻 救亡图存之路。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每个阶层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分析}1.利用钩玄法整理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层次回答
2.若此题不记得所学知识则可,摘抄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 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
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 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部分,可得一定分数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恭喜你看到这里,你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因为你掌握了学长倾囊相授的历史做题技巧,这不值得一个赞!!!
03.
部分精华资料
下面便是学长整理的一些学霸笔记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以及往年中考真题部分截图,相信我就算你是超级菜鸟,认真学习后你成绩都会到中上游: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精华资料的部分截图了!
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展示这么多了!
祝大家能取得优异成绩!
(码字不易,整理资料不易,求个赞,我相信大家是会给的!)
关注我,将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学习技巧以及资料,陪你逆袭,伴你成长!
@初中百科资料
一个拥有诸多学习心得和秘籍
以及初中所有科目复习资料
全网最全最优质的初中复习资料的硬核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