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剧江姐观后感

歌剧江姐观后感(为什么我国鲜有歌剧是缺少观众还是缺少音乐家)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5 21:16:02 浏览4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我国鲜有歌剧是缺少观众还是缺少音乐家

艺术来源于生活。

就如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一样,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对爱和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

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过许多剧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京剧、越剧、豫剧、川剧等,据统计,全国地方戏曲种类多达三百五十多种。

歌剧诞生于欧洲。除了极个别剧目,绝大部分中国人既听不懂其语言,也看不懂其情感的表达方式,所以喜欢的人自然不多。

正如也有少数欧美人喜欢京剧一样,也有少数中国人喜欢歌剧。

《江姐》剧种20余,歌剧为何最气势磅礴50年每演每新

小说〈红 岩)发生在重庆,描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抗战解放前夕,被捕的地下党工作者,在渣滓洞监狱与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形象,江姐是其中一员,给叛徒出卖后,受尽严刑拷打,不吐一字,保全了党组织秘密,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经过创作搬上歌剧后,音乐节奏带有四川曲调和方言说白,听上去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悦耳动听,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观众,经过五十多年,经久不衰,广泛流传至今,与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一样,载入史册,每次演出气势磅礴,场场爆满,普遍受到热烈欢迎。

歌剧《江姐》是怎样诞生的

基本上是讲的对的,革命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的一出世,就以歌剧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体现了当时的时代主旋律。 在革命性上,体现了以江姐为主角展开的故事情节,在当时的长篇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之后在同一题材上,又增添了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艺术性上,歌剧《江姐》的音乐设计上定调就是以川腔川味为基本元素,体现了故事发生在四川,演唱上围绕着这一特定音乐元素,更体现出它的地方特色。在当时那个时代,同样的格式以歌剧的形式的有广西的《刘三姐》和湖北的《洪湖赤卫队》也都是具有这鲜明的地方特色,《江姐》就是第三部了。 之后好像就再也没有了,这是比较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