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家都有什么家训呢又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家庭故事
谢谢邀请!
我家是严父慈母型家庭,对我们兄妹,从小父亲都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我们兄妹都有孩子后,父亲又不时的提醒我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父亲不同时期说的这两句话,是对我们的要求,尽管没有说是家训,也没有用文字的方式记录,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家训。
在我们小时候,刚刚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对物质和文化的要求还不太高。那时候我的父母都算是文化人,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要求我们学习认真,做人实在,做事踏实。不允许我们撒谎、耍小聪明、弄虚作假。
当时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太好,学生存在抄作业,考试传递答案现象,我们兄妹在学习与考试中,从不作弊,在班级成绩虽然也是前几名,但从没到过前三之前,前三名倒是一直换人。
后来中考高考中我们兄妹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些作弊的学生,没有一人超过我们兄妹。也让我们明白,做人就要实实在在,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工作中也谨记父亲教诲,踏踏实实做事。
我们有孩子后,节假日都会把孩子交给退休的父母,让他们帮忙带着,侄子则是一直跟随父母生活。
因为生活条件的提高,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兄妹也是如此,父亲对我们孩子的要求,继续走严格要求的路线。父亲说,现在生活都不成问题,教育是大问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孩子们学习上的支出,父亲从不吝啬,有时他还给孩子们交学费,买学习用品,很是大方,一旦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对孩子奢侈,或者是有不良习惯,我们少不了一顿批评,孩子们在严格要求下,不攀比吃穿,成绩优异。
现在,孩子们有的上大学,有的读高中,每到假期聚在一起,父母开心的看着孩子们,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孩子开学时,每个人孩子都给上一笔的学费,还美其名曰“教育投资”。
一直感谢父母的严格要求,让我们兄妹自立自强。如今孩子们在严格要求下,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毫不相干的两句话,浓缩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家庭兴衰的根本所在。我想,这就是家训,我也会这样要求我的子孙吧。
林氏家训是什么
这样宽泛的说林氏家训是什么,很难回答,历史中优秀的林氏家训太多了。
圣轩老彭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的姓氏文化与家规家训,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1、林氏概况、来源
2、主要的林氏家训--林则徐家训与林则徐的小故事
首先我们看看林氏的概况、来源:
林姓在姓氏排名中居第十六位,东南亚等国的林姓华裔也很多。其中福建林特别多,看到这里,有没有想到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开头就是林平之大少爷,从当时来看林平之家族在福州是相当有地位的,没了解中国姓氏之前,对这个信息没有把握,前段时间老彭又看《笑傲江湖》,看着林大公子短时间一系列的家庭巨变,忽然了解了林平之为什么能够挥刀自宫,真的是一个无奈之举,其中蕴含了对父母的爱,对未来的迷惑。
闲话少说,林姓第一个来源可不得了,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那可是被挖心的贤臣,祖上被挖心,后代挥刀自宫,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不知道是不是金庸先生有意的一个设计。
林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的少子姬开,其子孙以姬开的字“林”为姓。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融合的民族,在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的历史记载
看完了林姓的三个来源,老彭给大家分享一下林则徐家训的事情吧。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清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他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林则徐历官14省,统兵40万,为官清廉刚正,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主持编译外国报刊,了解学习西方技术,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还致力于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福泽至今。林则徐一生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林则徐家训重点是十无益家训。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林则徐十无益家训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有益的事情,在前面加了一个基础与限制,使得整个体系更加完善。林氏后代也是备有人才出。
任何伟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特定环境的熏陶,“林则徐”这个名字,就是从这样看似平凡、实不简单的家庭走进历史,走向世界。2015年8月30日,是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重要时刻来临之际,重读林则徐的经典家训,回顾其感人的家教故事,不仅仅因为它展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更因为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智慧之光!
也可以把林则徐的十无益家训做成了一个摆件,放在家里或者送个朋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事情。就像王阳明的家训与曾国藩的家训摆件一样。
在你最困惑的时候,有哪些小故事让你醒目
前些年,每每为了省钱苛待自己,直到读到了一个小故事,解开了我对金钱的困惑。
故事具体记不清了,大概内容我重新复述一下。
有一个地方只有两个人,一个农夫和一个渔夫,农夫每天收获一个玉米,渔夫每天打一条鱼。
一个玉米或者一条鱼就是他们一天的口粮,也就是说,哪一天没出去干活,那么就要饿肚子了。
本来俩个人的生活并没有交集,但是这一天,渔夫想吃吃玉米,于是拿着鱼来和农夫交换(物物交换)。农夫想想尝一下鱼的味道也不错,于是,交易成功。
双方觉得对方的食物很不错,交换开始频繁起来。
有一次,渔夫觉得有点懒,没出去打鱼,于是跟农夫说给你一个贝壳作为欠你一条鱼的凭证好不好?渔夫想想,交换这么多次,对方都很守信用,就同意了。
农夫当天加班到很晚,收获了两个玉米,给了渔夫一个,自己吃一个。拿到了一个贝壳。(货币起源)
渔夫第二天也加班,打了两条鱼,换给了农夫。
就这样,渔夫和农夫就开始货币交换。
渔夫又犯懒了,连续好多天拿贝壳去换农夫的玉米,农夫每天累的半死,换回好多贝壳,而渔夫却悠闲地在船上晒太阳。农夫拿着贝壳去找渔夫,渔夫说,不要急,我会还给你的,你看,你多么富有,你有那么多的贝壳,每一个贝壳就是一条鱼啊。
农夫一想也是啊,开心地回去继续辛苦劳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金钱的本质,金钱就是物物交易的中间产物,手里的金钱越多,意味着你能换的东西越多,但是如果只是守着金钱不去换东西,那么金钱还有什么用呢?
我以前没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每天总是省钱,在生活中苛待自己。
直到看到这个故事,我才明白,原来我就是那个拼命压榨自己换取贝壳的农夫,积攒了金钱却不拿去换所需要的物品,只完成了交易的一半,好傻啊。
改变了对金钱的态度后,生活就过的轻松多了。而且正确地对待金钱,也就可以去做更多的投资,放大杠杆,一切就都发生了改变。
亲爱的朋友,这就是对我改变很大的关于金钱的本质的故事,你曾经有过这些困扰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原创,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