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指属于相同概念吗你怎么看?看到了蜜蜂,你会想到哪些人试着写一段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5 15:59:52 浏览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借物喻人是指属于相同概念吗你怎么看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么有意思的问题。

借物喻人,顾名思义,借物体的特性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样写可以使文章立意更加深远,表达情感更含蓄,也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陈毅将军有首诗—《青松》,就是明显的借物喻人。

诗云: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全诗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表达出了作者自身的那种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也写处那个特定时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

又如清朝诗人郑燮的那首《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死死地咬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把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哪怕是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作者通过咏颂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通过“咬”、“还”、“任”等字,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愿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尤其是最后两句,表达的特别形象生动,已经成为古今名句。

再如明朝诗人于谦的那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从深山里被开采出来,熊熊烈火的焚烧对它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作者是以石灰作来自喻,表达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借物喻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表达方式,方便快捷,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怎么认为,欢迎留言评论。




看到了蜜蜂,你会想到哪些人试着写一段话

想到默默的辛勤付出的人们!虽然历史上他们没有名没有姓,就算在现代也不过是社会上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经常我们觉得缺了谁都不影响地球的旋转!

然而,当每一个他们都不存在了,我们的文明也就消失了,甚至,人类也不存在了!


李商隐《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您好谢邀!历代咏蝉诗佳作颇多,虞世南的“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声之远来歌咏蝉的居高身正。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借蝉的艰苦寄寓自己的凄苦沦落。李商隐这首咏蝉诗,融入了诗人本人的人生境遇和精神意境,诗中的蝉也就是自己的影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是一首五言律诗,借写蝉以喻己之清高廉洁。这首诗抓住蝉的特点,紧密结合诗人的情思,为情而造,情景相融。从结构上看,可以分风上下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紧扣蝉来写,突出蝉的特点,以一“高”字为诗眼。

作者以蝉喻人,实写自己的境况。蝉本没有“高”和“恨”的感觉,但诗人却采用移情的手法,赋予事物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写得真实生动。第二层由蝉及人,直抒胸臆。

最后两句为诗的尾联,也是全诗的结句。一个“君”字将蝉拟人化,且与“我”对举,使咏物诗与抒情紧密结合。诗人因闻蝉鸣而自警,不禁发出与蝉相同的感叹。一个“警”字照应“声”字,“清”字照应“高”字,丝丝入扣,严谨慎密,并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固,这首诗被誉为“传神空际,超超玄著”,为咏物诗最上乘。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