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十五中元节 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到了,为何又被称为“鬼节”)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5 09:46:25 浏览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七月十五中元节到了,为何又被称为“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元节,有些地方也叫七月半,鬼节。这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民间祭祀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对祖先进行祭拜。在现代,在七月十五之前我们皖北这里就开始了扫墓祭祀活动了,陆续会持续到中元节当天。

有些地方管中元节叫鬼节,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最早的七月半是上古时期民间祭祀的一种习俗,被称为中元节要追溯到东汉后道教时期。传说这一天,阴曹地府的所有鬼魂都会被释放出来,回到人间与家人团聚,所以在很多地方中元节祭祀祖先也会选择在晚上进行。因此,很多地方民间都称中元节为鬼节。这是古代时候的一种传说流传下来的,到了现代民间也会有一种说法是,阳间人过中秋节,阴间魂过中元节。

国内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

因为中元节是上古时期就流传的一种习俗,所以在国内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也不太相同。像苏北皖北地区,农村人对中元节大多不是十分重视,一般就是到祖坟烧纸就行了。但是在河北,山西,河南,等一些地方,就比较重视。中元节这一天会拎着水果酒肉等祭品对祖先进行祭拜,形式庄重,习俗严肃严谨。像湖北麻城人就有在中元节宰杀牲畜的习俗,还要接本家姑姑团聚,一同祭拜祖先。

中国地域辽阔,有很多传统风俗习惯各地都不尽相同,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不过形式不同意义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代代相传。

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为什么很多农村地区七月十四就“烧包”祭祖了呢

七月半,中元节,我们农村叫它“鬼节”,民间非常重视中元节,而“烧包”肯定要在七月十五之前烧的,有些地区是在七月十四晚上烧,有些地区却在七月十三烧,阿冰老家就是七月十三烧。用“烧包”这种形式祭奠对先人的哀思和孝道,过去很多人在外打工,七月半回不了家就会提前准备好“烧包”,在七月半之前的七月十三、十四朝着祖先的方位烧包。在农村,烧包除了孝道和哀思,还有祈福的意思。

传说七月半这天,逝去的先人会跑到人间检查自己的子孙善恶品行,所以传统中,很多人都会在七月半这天给先人祭奠很多祭品,阿冰老家通常会在七月半前一天就准备好祭祀用的水果、肉类、点心。在中元节之前还会有很多仪式和风俗,总之中元节一直都是民间最重要的祭祀日子。

而且每年七月半前后,庄稼时临成熟,祭奠先人,祈求丰收,家庭平安幸福,也让祖先看看后代鹅好日子。

在我们这里,中元节之前有很多活动,比如在每年七月半之前,我妈妈和舅舅会将逝去姥姥、姥爷的牌位挂出来,然后牌位下供奉鲜花、食物等,用舅舅的话说,这是“请先人”,不过我们这里并不是年年都请的,大的日子,比如先人去世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二十周年等这样重要的日子,会在中元节前早早的迎接先人“回家”。

而且烧包之前,还要先封包,封包仪式也是几天前就展开的。什么是封包呢,我们这里就是用裁剪好的纸钱,一叠叠封起来,封纸上还写上心愿和哀思感言等。

然后还要烧包之前,准备好用金箔纸手工折叠的一袋袋金元宝,等待烧包当夜一起烧掉。

通常三周年、十周年等这样的大日子,烧包也相对隆重一些,除了上述那些之外,还要烧用纸封的房子、车子、电器、牛马羊等等物件,有的家庭孩子条件好,还会举办哀思演出,找来演出队在村子里演出三天。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出现了一些人烧包选择电子产品影响烧包的,但不管出于哪种形式,自古以来中元节前烧包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这是一种孝道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文/阿冰)

“七月十五”很多人买冥币,元宝祭奠逝去亲人,是迷信还是怀念

农历七月是鬼月,一到七月,有初一开地门,初二开天门之说,初一这天,阎王爷会安排将地府门打开,给地府的鬼放个假,让他们可以随意地到人间走动。

所以这个月行事都要小心,谨言慎行。

七月十五这天是七月半节即中元节,是民间为已故亲人祭祀的节日。

这一天,有已故亲人的家庭都会去祭奠亡亲。

我们这边的风俗是给已故亲人上坟烧纸,有不少外地工作的人也要赶回家乡,只为给亡亲上坟烧纸祭奠。

上坟之前,儿女们会买一些金纸,银纸等,叠金元宝,银元宝,一般按自己的意愿,想叠多少个就叠多少个。

也可不自己叠,买现成的。

十五上坟,可提前几天,亲人之间沟通好,把要去祭奠已故亲人的东西准备好,一般准备烧纸,冥币,元宝,水果,十个馒头,三个小酒杯,一束香,已故亲人生前爱喝酒抽烟的,可备一小瓶白酒和一盒香烟。

然后在早上驱车去墓地,中午12点之前要完成祭奠。

到墓地后,要将水果馒头摆上,点三根香烟摆上,酒瓶盖打开,倒入三个小酒杯里,敬天,敬地,敬已亡故的亲人。

开始烧纸,烧纸时必须留出一张纸压在坟头上,还要燃三张烧纸放到离坟三米远以外的地方,给无儿无女无家的人。

让他们也能有钱过上节日。

一般在七月初十以后就可以去上坟了,早去送钱让已故亲人在那边早有钱花,早高兴。

烧纸的过程中,把冥币,元宝一并放进去燃烧,都烧完后,直到没有一点点星红的火了才可以离开。

然后跪拜已故亲人三拜,并告知亲人,来看您了,让他们安息,并保佑家宅子孙后代安康。

题主问:“七月十五“很多人买冥币,元宝祭奠已逝的亲人,是迷信还是怀念?

迷信是信仰鬼神等不存在的事物,盲目地崇拜,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东西,是蛊惑人心的。

对已故亲人的祭奠是千百年来的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怀念的行为,是对亲人生前的一些行为爱好的不忘,用祭奠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亡亲的哀思。

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是怀念已故亲人的音容笑貌,行为爱好,以及已故亲人的优良品行,以此教育后人,继承先人的遗志,发扬先人的好的优良传统,让好的家风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所以说,祭奠已故亲人的一些活动是属于民俗活动,和信仰鬼神还是有区别的。

七月十五马上到了,愿已故的亲人们都能在天堂一切安好!

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哪些习俗你们那里怎么过

中元节,俗称鬼节,又名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七月半,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

道教称为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道教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的生日定在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天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的生日定在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地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赎罪;水官生日定在农历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水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为地官赦罪之时,地官主管地狱,所以其赦免的重点自然是各种鬼魂了。

七月十五这一天,地官会打开地府之门,释放出所有的鬼魂,类似于监狱中的放风,一年只有一次。有主的鬼魂要就回家,无主的鬼魂则在阳间游荡,所以中元节就有了祭祀鬼魂、点河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的额习俗。而道士也会在这一天诵经做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及有个弟子叫目连,目连之母爱财小气,还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在佛祖的指引下,七月十五这天,准备了百味五果,装入盆中,称为“盂兰盆”,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以此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

盂兰盆节的习俗,首先要举行盂兰盆会,关于盂兰盆会,《水浒传》中有生动的描写:“(地藏寺)钟声杳霭,幡影招摇。炉中焚百和名香,盘内贮诸般素食。僧持金杵,诵真言荐拔幽魂;人列银钱,挂孝服超升滞魄。合堂功德,画阴司八难三涂;绕寺庄严,列地狱四生六道。杨柳枝头分净水,莲花池内放明灯。”可见,盂兰盆会的活动有以盆施鬼;施主准备冥币、冥衣,僧人念真言,做功德;放河灯。

除此之外,盂兰盆节还有吃素、放生等习俗。

现在我们那里,中元节习俗最为突出的就是烧纸钱,认为这样可以给老祖先送钱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就到了,在你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可以说一下嘛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又名(鬼节)是祭拜已故亲人的节日。

传说七月中旬的时候,地府里的鬼门关将被打开,所有未投胎转世的鬼魂,都会从阴曹地府里放出来,回到阳间与家里的人团聚。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鬼节呢?这里就说说鬼节的起源吧。相传,“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僧者法力广大,能上得了天庭,入得了地府。有次,其母死后不慎堕入了饿鬼道中,食物一进口即化为烈焰,饥渴困苦难奈。目连历经万险来到地府见到了死去的母亲的魂魄。发现母亲保受一群饿鬼的折磨,所有食物都被饿鬼夺走了。目连法力有限,没办法解决,只得向佛祖求救。佛祖授于他盂兰盆经,于七月十五日这天,用盂兰盆盛果、斋饭等食物,他母亲就能吃得到,而不会再被饿鬼抢食。此后,为了纪念目连孝心,佛教信仰者每年七月十五日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就是现在民间的鬼节。

鬼节的时候,最好不要出远门,晚上也最好不要出门。这是老辈人说教下的。七月半、鬼乱串。记住了,条友们,晚上少出门哟。

感谢邀请。???

七月十五中元节,怎样祭奠死去的亲人

【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样祭奠死去的亲人】

再过几天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了。

相传,每年七月十五这一天,阎王会披着盛装和鬼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有的地方当天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纪念。

由此可见,中元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中元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中元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死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七月十五中元节,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死去的亲人,共同送去对亲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我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请问七月十五是鬼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

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放灯之习俗就是为了让鬼魂可以托生。同时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孝亲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是鬼节,各地习惯不近相同,你们老家怎么过呢

谢邀

我的老家是淄博,我们这里过七月十五相比其它传统节日要淡一些,但上坟祭祖是必须的,上坟的时间在这天的下午,多是傍晚时候。再就是上坟必须有饺子,有给祖先送元宝的含义。这天晚饭多是吃饺子。晚上有放孔明灯的习俗,意在鬼节驱鬼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