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臭万年》的典故源自《晋书·王导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东晋时期的大臣王导,在议论当时的一些官员时,提到了一个名叫刘隗(wěi)的人。王导对刘隗的评价是:“刘隗这个人,将来一定会遗臭万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隗的所作所为将会让他在历史上留下非常不好的名声,让人永远记住他的坏处。
后来,“遗臭万年”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极其恶劣,让人极其反感,以至于名声非常坏,甚至永远被人们记住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品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
遗臭万年的由来与典故
“遗臭万年”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用以形容那些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的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典故。
一、成语的起源
“遗臭万年”的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尤悔》。据记载,东晋时期的大司马桓温,曾有一次躺在床上对手下僚属们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这句话引起了众人的沉默。随后,桓温又摸着枕头起身说:“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足以遗臭万年吗!”这句话成为了“遗臭万年”成语的起源。
二、成语的典故
桓温,字元子,东晋龙亢人,初拜驸马都尉,定蜀,灭成汉。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马。桓温位高权重,野心勃勃,专揽朝政,窥觎神器,想篡位自立。他的篡位阴谋最终未能得逞,最终在疾病中去世。
桓温的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名声的执着追求。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么至少也要遗臭万年。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了后世评价那些恶名昭彰之人的标准。
三、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臭万年”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为了形容那些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的人的专用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奸臣、叛徒、卖国贼等,都被冠以“遗臭万年”的称号。
例如,《宋史·林勋等传赞》中提到:“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成大、李知孝甘为史弥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这里的“遗臭万年”,就是对那些卖国求荣、背叛国家的人的严厉谴责。
四、成语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遗臭万年”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罪大恶极、对后世留下极其不良影响的人。在句子中,它可以作为谓语、定语、宾语等。
例如:“卖国投敌的小丑们,没有一个不是遗臭万年的。”这句话中,“遗臭万年”作为谓语,用来形容那些卖国求荣的人。
五、成语的启示
“遗臭万年”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名声,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个成语的教训,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为后世留下美好的名声。
“遗臭万年”这个成语,源于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的一句话,经过历史的演变,成为了形容那些恶名昭彰之人的专用词汇。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名声,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为后世留下美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