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如反掌》的典故,易如反掌——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17:55:39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易如反掌》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韩策三》。故事中,秦王想要攻打韩国,韩国大臣韩阳为了劝阻秦王,提出了一个比喻:“攻韩,超师于孟门,经于太行,出与漳渑之上,而句注之险,皆韩之故地也。此所谓天下之肩脊。王其伐之乎?韩阳对曰:‘夫以荥阳之贾,成皋之口,魏之武卒,以秦王之少利,臣窃为大王危之。夫少利,危之者,其事必难。夫少利而事难,非人之所行也。且夫从成皋,西坡,韩之故地,此兵之难也。臣愿大王之有以虑之。’秦王曰:‘善。’乃止。” 韩阳以“少利而事难,非人之所行也”劝阻秦王,意思是如果攻韩的利少而事难,就不是明智之举。后来,人们用“易如反掌”来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就像翻一下手掌一样。

易如反掌——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易如反掌”源于中国古代,用以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如同翻转手掌一般简单。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

典故起源——唐太宗与褚遂良的对话

关于“易如反掌”的典故,最早见于唐代。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听说高丽大臣墨黎元杀死国王,宣告独立,便打算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讨伐。这一决策引起了大臣们的争议。

褚遂良的劝谏——收回高丽如反掌

在这场争议中,大臣褚遂良上书劝谏唐太宗,认为不应亲自率军出征。他在上书中写道:“你趁机讨伐,并收复失地,自然是应该的。但只要派两三个勇政老练的将领,带领四、五百士兵去,收回高丽就会有如反掌。”

成语的演变——唾手可得与易如反掌

褚遂良的上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的观点被广泛传播。后来,人们根据褚遂良上书中的“有如反掌”这句话,引申出了成语“易如反掌”。同时,也有人认为褚遂良上书中还有“但遣一、二慎将,唾手可得”这两句话,因此后人也将“唾手可得”和“易如反掌”联用,或者只用其中一种,达成同一个意思。

成语的应用——生活中的易如反掌

成语“易如反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一个功课很好的学生,在参加学业竞赛的时候,预料会拿到冠军,这就可以用“易如反掌”来形容。又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原本复杂的问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变得“易如反掌”。

成语的启示——面对困难的态度

成语“易如反掌”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成语“易如反掌”历经千年,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勇敢面对困难,坚信自己能够像翻转手掌一样,轻松地解决问题。让我们传承这一成语,将其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