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捷径》的典故源自于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终南有捷径”。这句诗的意思是,终南山中有一条通往仕途的捷径。终南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陕西省,历史上曾是许多隐士和道士修行的地方。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者捷径来达到目的的人。它传达了一种警示,即虽然通过捷径可能看起来更快,但最终可能会带来不利后果。
需要注意的是,《终南捷径》的典故并不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而是指通过隐居修行来获得名声和官职。这种做法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隐居修行,以期在适当的时候获得官职。
因此,在使用《终南捷径》这个典故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含义,避免产生误解。
终南捷径——唐代隐士与官场捷径的典故
终南捷径,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揭示了古代士人求官的途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一、成语的由来
终南捷径的典故最早见于《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字子潜,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早年曾隐居终南山,以示清高,实则为了求得官职。后来,他凭借隐士的名声,被朝廷征召入仕,成为了一名官员。
二、故事背景
唐代,隐士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许多士人为了求得官职,纷纷效仿隐居终南山。终南山位于长安城南,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隐士们向往的地方。真正的隐士是决意隐居,不问世事,而假隐士则是利用隐士的名义,好让朝廷征召入宫,以求仕途。
三、故事情节
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跑到终南山隐居。他在山中修炼,并散布消息,让大家都知道他去做隐士了。不久,朝廷得知卢藏用的名声,便下诏任命他为左拾遗。卢藏用入仕后,成为了一名官员。
后来,卢藏用遇到了真正的隐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从小读书刻苦,学识非常高,但他却不愿意做官,成年后来到终南山,出家做了道士。当司马承祯离开长安时,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这里大有好去处。”司马承祯微笑着回答:“依我看来,这里不过是当官的‘捷径’。”卢藏用听后,十分惭愧。
四、成语的含义
终南捷径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求名利的便捷途径。它既包含了卢藏用利用隐士身份求得官职的机智,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官场上的某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人。
五、成语的影响
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能走捷径,否则只会自食恶果。
终南捷径这个成语,虽然源于唐代,但其内涵却具有普遍意义。它警示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