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落石出》的典故,成语典故《水落石出》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1 11:25:35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水落石出》的典故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这篇文章中,欧阳修描述了滁州一带的山水景色,其中有一句“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水退去,石头就会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象。后来,人们常用“水落石出”这个成语来形容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不再有任何隐瞒。

成语典故《水落石出》的由来与寓意

成语“水落石出”源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的《后赤壁赋》,它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

成语的起源

成语“水落石出”的字面意思是指潮水退去后,水底的石头就显露出来。这个成语最初出现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原文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里,欧阳修用“水落而石出”来形容山间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象,寓意着事物的真相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最终会显现出来。

苏轼与《后赤壁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在《后赤壁赋》中也提到了“水落石出”这一成语。苏轼在黄州游玩时,曾两次游历赤壁,并写下了《赤壁赋》。在赋中,苏轼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水退石出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成语的内涵。

成语的寓意

成语“水落石出”的寓意非常丰富。它比喻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和变化之后,事物的真相最终会大白于天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经过一番曲折后,终于真相大白,或者比喻在困难面前,经过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水落石出”则提醒我们要有耐心,相信真相和成功终将到来。

成语的用法

成语“水落石出”在句子中的用法非常灵活,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等。例如:“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警方终于水落石出,揭露了这起案件的真相。”在这里,“水落石出”作为谓语,表示真相已经完全显露出来。又如:“他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水落石出,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在这里,“水落石出”作为宾语,表示他的观点得到了证实。

成语的传承与发展

成语“水落石出”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从古至今,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等,都引用了这一成语,使其成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水落石出”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它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将继续为人们所传承和发扬。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成语“水落石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景象描述,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耐心,相信真相和成功终将到来。同时,这一成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