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多务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贪多务得”的意思是:指学习贪多而不求甚解。苏轼的这段话,主要是讲他学画竹子的经历,他认为画竹子需要先在心中构思好竹子的形象,然后才能动笔。他虽然理解了画竹子的方法,但自己却画不好,这是因为他没有下功夫去练习。他用“贪多务得”来形容自己的学习态度,意思是说,他虽然知道很多画竹子的方法,但却没有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这是因为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贪多而不求甚解。
成语典故——《贪多务得》的由来与内涵
成语“贪多务得”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用以形容学习或做事时追求全面,不放弃任何细节,力求全面掌握。
一、成语的来源
成语“贪多务得”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进学解》。韩愈,字退之,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在《进学解》中提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这句话的意思是,记录事情的人必须抓住其要点,撰写言论的人必须探寻其深奥之处。学习上要追求全面,不论是细微之处还是重要内容都不应舍弃。
二、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多务得”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从最初的学习态度,扩展到做事、生活等多个方面。它强调的是一种全面、细致、不遗漏的态度,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追求全面掌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三、成语的内涵
成语“贪多务得”蕴含着以下几层含义:
全面掌握: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全面了解事物,不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细致入微:对待事物要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勤奋努力: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全面掌握知识,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骄不躁:在追求全面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不躁。
四、成语的应用
在学习上:学生要全面掌握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力求做到“贪多务得”。
在工作上:员工要全面了解工作内容,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努力做到“贪多务得”。
在生活上:人们在生活中要关注细节,全面了解生活,努力做到“贪多务得”。
五、成语的启示
成语“贪多务得”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追求全面、细致的过程中,要保持勤奋努力、谦虚谨慎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成语“贪多务得”源于唐代韩愈的《进学解》,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句成语。它提醒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全面掌握知识,细致入微,勤奋努力,不骄不躁。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贪多务得”,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