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扬得意》的典故,扬扬得意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0 21:08:23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扬扬得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因某种成就或优点而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史记·管晏列传》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管仲和晏子。管仲是齐国的重臣,他曾经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晏子则是齐国的另一位重要官员,他以其智慧和谋略而闻名。

有一天,管仲和晏子一起在齐国的宫廷中参加宴会。宴会上,齐桓公问他们:“你们两人谁更聪明?”管仲回答道:“我比晏子聪明。”晏子则回答道:“我比管仲聪明。”齐桓公听后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知道管仲和晏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互相夸奖呢?

管仲解释说:“我之所以说比晏子聪明,是因为我能够看到晏子的优点。晏子虽然聪明,但他也有缺点。我能够看到他的缺点,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就是我比他聪明的地方。”

晏子则回答说:“我之所以说比管仲聪明,是因为我能够看到管仲的优点。管仲虽然聪明,但他也有缺点。我能够看到他的优点,并学习他的长处,这就是我比他聪明的地方。”

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他说:“你们两人都非常有智慧,能够看到彼此的优点,并互相学习。这就是你们能够成为齐国重臣的原因。”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扬扬得意”来形容一个人因自己的成就或优点而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扬扬得意的由来与典故

扬扬得意,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典故。

成语起源

扬扬得意的拼音为“yáng yáng dé yì”,最早见于《史记·管晏列传》。这个成语的起源与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晏婴有关。

晏婴其人

晏婴,字平仲,又称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以节俭、身体力行为齐国人所尊重。晏婴的智慧和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言行被后人广泛传颂。

成语典故

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婴为相国时,有一天出门,恰好他的车马路过马车夫的家。马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只见他坐在华丽的车盖下,赶着马车,神气活现、得意扬扬,一副骄傲自满的样子。

等到马车夫回家后,妻子请求离去,再也不想回来了。车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却当了齐国宰相,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今天我看他的时候,志虑深远,不时有着谦虚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只是替宰相驾车,却如此得意扬扬,实在不应该。”

马车夫听后,深感惭愧,从此变得谦逊起来。晏婴得知此事后,认为马车夫知错能改,表现很好,对他赞赏有加。

成语寓意

扬扬得意的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忘乎所以。晏婴的智慧和马车夫的谦逊,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成语用法

扬扬得意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非常得意,甚至有些骄傲自满。它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含有褒义。

成语故事

除了上述的典故外,扬扬得意还有其他的故事。例如,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他,但晏子机智应对,让楚王无话可说。晏子拜见楚王时,楚王问他:“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这样一个人来出使。”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无言以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扬扬得意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忘乎所以。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