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危受命》的典故,临危受命的由来与传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0 14:58:3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临危受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危急关头接受任命或任务。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其中孔子提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只有在严寒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在困难或危急时刻,只有真正有才能、有毅力的人才能胜任任务。

这个成语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例子。例如,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在刘备临终时被任命为蜀汉的丞相,这是一个典型的临危受命的情况。诸葛亮在蜀汉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时,接受了这个重任,并最终帮助蜀汉度过了难关。

在现代,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例如,在疫情期间,许多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接受了各种任务,他们也是临危受命的表现。

总之,《临危受命》是一个表示在危急关头接受任务或任命的成语,它强调了在困难时刻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去承担责任。

临危受命的由来与传承

临危受命,这个成语源于我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品质。

成语的出处

成语“临危受命”出自《前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在刘备败军之际,毅然接受重任,肩负起挽救蜀汉大业的壮志豪情。

成语的释义

成语“临危受命”的释义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它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许多英雄人物都曾以临危受命的精神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成语的典故

成语“临危受命”的典故源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事迹。当时,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蜀汉国力衰弱,外患不断。诸葛亮在关键时刻,毅然接受重任,辅佐刘禅,力挽狂澜,为蜀汉的繁荣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语的用法

成语“临危受命”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用于形容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人。例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医护人员临危受命,奋战在抗疫一线。”

成语的传承

成语“临危受命”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传承。从古代的诸葛亮、岳飞,到现代的抗疫英雄、脱贫攻坚的干部,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临危受命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成语“临危受命”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成语“临危受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