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肥脑满”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吃得很好,身体肥胖,思想懒惰,形容人肥胖而懒惰。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喻老》,原文是“楚之君诚贤,其臣诚知。君明臣知,皆能守其职,尽其事,而百官已治矣,黔首已亲矣,邻国已附矣。若此,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楚之可以霸诸侯矣。使楚之君愚,其臣谄,君不明,臣谄谀,上下相冒,蒙蔽主明,则国必危矣。而此君不知,其身之使乱而爵禄已高,财货已多,身守至贵,而不知其忧。彼至人者不然,忧天下之民,由己饥之也,患其生之不遂也。是以其民敬爱之,愿为之死。彼民所以爱之者,以其爱民也。彼爱民者,非爱民也,非恶富贵也,非求名也,非行道也。智而用私,不外是矣。故曰:君明而严,臣忠而谀,则私欲不克矣。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害也。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欲,正道直行,严明以察,辞退,而臣乃不敢诈。诈则罪诛。此谓反以知之也。故曰:去智与巧,去私与功,言虚素,事素朴,乃合于道,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故曰:道之在身,由饥之而饱之,虚之而实之,饱之而饥之,实之而虚之,故曰: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折其枝,故曰:去彼取此。”
肠肥脑满——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肠肥脑满”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它不仅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成语的起源
“肠肥脑满”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北齐书·琅邪王俨传》。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当时的皇帝是武成帝高湛。高湛有三个儿子,其中三儿子琅邪王高俨野心勃勃,企图夺取帝位。
二、故事背景
琅邪王高俨年轻气盛,身材肥胖,肚子大,脑袋圆,给人一种不劳而食、养尊处优的感觉。后主高纬得知高俨的野心后,便调兵捉拿他。在捉拿的过程中,将军见高俨年轻,便以“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为理由,请求后主高纬宽恕高俨。
三、成语的含义
将军所说的“肠肥脑满”,实际上是对高俨的一种讽刺。肠肥脑满在这里指的是身体肥胖,肚子大,脑袋圆,形容一个人不劳而食,养尊处优。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那些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人。
四、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肠肥脑满”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出更多的含义。除了形容人好吃懒做外,还用来形容那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物质生活上追求奢华,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修养,这种现象就可以用“肠肥脑满”来形容。
五、成语的启示
成语“肠肥脑满”虽然是对某些人的讽刺,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警惕那些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人,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是否陷入了这种生活状态。只有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成语“肠肥脑满”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它不仅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这个成语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人,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是否陷入了这种生活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