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预定目标的方面加以引导。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中记载了孙武训练吴国宫女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为了训练一支精锐的军队,聘请了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武为了训练宫女,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宫女们并不把训练当回事,而是嘻嘻哈哈地玩耍。孙武见状,并没有生气,而是因势利导,利用宫女们爱美、爱玩耍的特点,制定了新的训练计划。
孙武让宫女们分成两队,每队由一名吴王的爱妃担任队长。他命令宫女们模仿士兵的动作,进行队列训练。起初,宫女们仍然嬉笑不止,但孙武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引导她们。他让宫女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告诉她们队列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她们的美丽。他还让宫女们模仿士兵的步伐,告诉她们这样走路可以更加优雅。渐渐地,宫女们开始认真起来,训练效果也越来越好。
最终,孙武成功地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因势利导,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采取合适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势利导——智慧与谋略的典范
成语“因势利导”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成语的典故,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内涵。
一、典故溯源
“因势利导”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运用智慧,巧妙地引导魏国军队,最终取得胜利的传奇故事。
二、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直捣魏国京都大梁,魏军统帅庞涓得知后,急忙从韩国撤兵,火速赶回大梁解围。
三、孙膑的谋略
孙膑了解到庞涓的军队凶悍勇猛,且目中无人,认为齐军胆小怯弱。于是,他提出了“因势利导”的策略。具体做法是:在进入魏国后,第一天宿营时修建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再减少到三万。通过这种方式,孙膑意图迷惑、引诱魏军,使其认为齐军士兵纷纷逃跑,从而放松警惕。
四、庞涓中计
庞涓追踪齐军,发现锅灶数量一天天减少,便洋洋得意地认为齐军士兵胆小如鼠。他决定只带领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孙膑早已预料到庞涓的行程,在马陵道设下伏兵。
五、马陵道之战
马陵道地势险要,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山。孙膑还特意叫士兵剥去一棵大树的皮,在上面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庞涓进入马陵道后,看到树上的字,意识到中计,但为时已晚。齐军伏兵四起,庞涓及其军队全军覆没。
六、因势利导的哲学内涵
“因势利导”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家对战争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巧妙运用。它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观察形势,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引导事物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种智慧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
成语“因势利导”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发扬这种智慧,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机遇,引导事物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