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拔来归》是一则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在跟随隗嚣起兵反叛之后,又决定归顺东汉朝廷的故事。
马援,字文渊,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原是隗嚣的部将,隗嚣是当时割据一方的势力。马援在隗嚣手下任职期间,逐渐对隗嚣的作为感到不满,认为隗嚣并不是一个值得跟随的领袖。
后来,马援得知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仁政和威望,便决定背叛隗嚣,归顺东汉朝廷。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马援亲自前往东汉朝廷,向光武帝刘秀表示愿意归顺。马援的这一举动被称为“自拔来归”。
光武帝刘秀对马援的归顺表示欢迎,并任命他为东汉的将领。马援在东汉朝廷任职期间,为东汉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拔来归》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果断地改变立场,归顺正义的人。它强调了一个人在面临选择时,应该有勇气和智慧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成语典故《自拔来归》的由来与内涵
成语“自拔来归”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与忠诚的哲理。
成语的起源与背景
“自拔来归”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新唐书·李勣传》。李勣是唐朝初年的一位将领,他的故事成为了这个成语的典故。
李勣的生平与事迹
李勣原本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后来投奔了李密,成为其麾下的大将军。在攻下黎阳城后,他的队伍迅速壮大至20万人。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走了李勣的父亲作为人质,要求他守卫黎阳。
自拔来归的抉择
在窦建德离开后,李勣面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他可以选择继续效忠于窦建德,或者选择自拔来归,投奔李渊。最终,李勣选择了后者,他决定摆脱恶劣的环境,归顺李渊。
李勣的忠诚与贡献
李勣的自拔来归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忠诚和智慧,也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秦王李世民的麾下,参与了东都的征伐,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语的演变与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拔来归”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语。它不仅指代敌方人员投奔过来,还引申为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改过自新的行为。
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自拔来归”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找到光明道路的人。它鼓励人们面对逆境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改变现状,追求更好的未来。
成语的启示与教育意义
成语“自拔来归”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光明未来。
成语“自拔来归”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记录了古代英雄的壮丽篇章,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