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锲而不舍》的典故,成语典故《锲而不舍》的起源与内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13:15:15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锲而不舍》的典故出自《荀子·劝学》,原文如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雕刻一下就停止,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不能雕刻断;如果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功。比喻学习或工作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目标。

成语典故《锲而不舍》的起源与内涵

成语“锲而不舍”源于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的著作《荀子·劝学》。这个成语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成语的由来

成语“锲而不舍”的字面意思是“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轻易放弃。在《荀子·劝学》中,荀子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来阐述他的教育理念。这里的“锲”指的是雕刻,而“舍”则表示停止。荀子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典故背后的故事

关于“锲而不舍”的典故,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在战国末期,赵国有一位名叫子虚的学者,他非常推崇荀子的教育思想。有一天,子虚在河边散步时,看到一位老者正在雕刻一块坚硬的石头。老者雕刻了一会儿,便停了下来,子虚好奇地问:“您为何不继续雕刻呢?”老者回答:“雕刻需要耐心和毅力,我虽然暂时停下,但心中始终记得要继续。”子虚深受启发,从此以后,他开始努力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成语的哲学思想

在哲学思想方面,荀子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鬼神,认为人定胜天。他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物发展。在《劝学》中,荀子用“锲而不舍”的比喻,强调了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达到高深渊博的学识。

成语的用法与影响

成语“锲而不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既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又含有褒义。它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人。在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曾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成就了辉煌的业绩。例如,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正是因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明了地动仪,为我国地震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成语“锲而不舍”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学习古人“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成语“锲而不舍”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格言,更是一种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