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求闻达》的典故,不求闻达——诸葛亮的淡泊名利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11:52:43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不求闻达》的典故源自《后汉书·黄宪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的黄宪,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性格谦逊,不追求名利,因此没有追求官职,也不愿意与达官贵人交往。他更愿意与普通百姓和学者交流,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和品德。

黄宪的行为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誉,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追求名利,只追求品德和知识的人。同时,它也提醒人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德。

不求闻达——诸葛亮的淡泊名利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被后人传颂。其中,诸葛亮以其“不求闻达”的精神,成为了千古佳话。

成语的由来——三国时期的背景

成语“不求闻达”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当时,诸葛亮辅佐刘备,多次出兵伐魏,为蜀汉的复兴鞠躬尽瘁。在出征前,他向刘备上表,表达了自己不求名利,只愿为国家尽忠职守的决心。

成语释义——不求闻达的含义

成语“不求闻达”中的“闻”指有名望,“达”指显达。因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追求名誉和地位,不追求名利。它体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忠诚于国家的高尚品质。

典故故事——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表明了他不求名利,只愿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影响与传承——不求闻达的精神内涵

诸葛亮“不求闻达”的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后人传颂。这种精神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诚于国家:诸葛亮一生忠诚于蜀汉,为国家的复兴鞠躬尽瘁。

淡泊名利:诸葛亮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利益为重。

勤政爱民:诸葛亮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祉。

谦虚谨慎:诸葛亮谦虚谨慎,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诸葛亮“不求闻达”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