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琴一鹤》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故事。杨震字伯起,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在担任东莱太守时,因清廉自律而闻名。有一次,他前往任职,只带了一架琴和一只鹤作为随行物品,以表示他的清贫和廉洁。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官员的清廉和节俭,也常被用来形容文人的高洁和淡泊名利。
具体来说,这个典故的原文是:“震行部,以一琴一鹤自随,人以为清。”这里的“行部”指的是杨震在担任东莱太守期间,巡视所属的各个地方。他只带了一架琴和一只鹤作为随行物品,人们因此认为他非常清廉。
这个故事强调了杨震的廉洁自律和淡泊名利,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清贫和节俭的推崇。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这个典故经常被用来形容官员的清廉和文人的高洁,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一琴一鹤——北宋名臣赵抃的清廉故事
一琴一鹤,这个成语源于北宋时期,讲述的是一位名叫赵抃的官员,以其清廉简朴的为官之道,留下了千古美名。
成语的由来
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时,随身携带的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这两个物品在古代文人眼中象征着高雅和清高,因此,一琴一鹤也就成为了赵抃清廉为官的象征。
赵抃其人
赵抃,字阅道,北宋衢州人,宋仁宗景佑年间进士。他一生清廉简朴,为官刚正不阿,被誉为“铁面御史”。在当代许多包拯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实则源自赵抃的真实故事。
一琴一鹤的典故
北宋熙宁年间的一个早晨,赵抃去蜀地上任。他的行装十分简单,随身只带着一只古琴和一只白鹤。古琴放在一只布袋里,白鹤则放在一只竹篓里,一琴一鹤分两边驮在一匹马上,这就是赵抃的全部行装。
皇帝的赞赏
宋神宗听说赵抃只带一琴一鹤上任的事后,十分赞赏地对他说:“你能以匹马入蜀上任,只随带一琴一鹤,这实在太好了。希望你到任后,能够精兵简政,不贪财物,就像你的行装一样简单。”
赵抃的为官之道
赵抃提倡“三廉”:一是廉于自身,从自己做起;二是廉于职务,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要干净干事;三是廉于社会,提倡节俭,反对奢靡。他长期在地方任职,广泛接触社会,深入体察了解各个阶层百姓的情况,特别是最下层百姓的疾苦。他为政清廉,在经济上以民为本,为政期间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赵抃的座右铭
赵抃一生秉持着“良田万顷,日进二升;大厦千间,夜卧八尺”的座右铭,做到心无贪念,廉洁为官,从不为自己谋私利。他的宣言“吾怀自信无污染,何必升堂思始清”,掷地有声,彰显了他一生为官清廉的自白。
赵抃的谥号与后世影响
赵抃死后被封谥号“清献”,以彰显他为官公正清廉的高尚品德。后世裔孙为颂扬赵抃为官俭约、轻车简从的高风亮节,于是以“琴鹤”标额其堂,大理的赵姓以“琴鹤家声”为家训并题书于照壁上。
一琴一鹤的传承
一琴一鹤的故事,不仅成为了赵抃的代名词,也成为了后世官员清廉为官的典范。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人清廉、简朴、不贪图物质享受的品质。
一琴一鹤,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赵抃清廉为官的赞美,更是对后世官员的一种期望和鞭策。让我们铭记这个成语,传承这种精神,为构建一个更加廉洁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