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门抉目》的典故,悬门抉目——忠义千秋的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08:04:50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悬门抉目》是一个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四》。这个典故主要讲述了齐宣王时期,一位名叫颜斶的士人,因为不满齐宣王的傲慢态度,选择离开齐国,并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辞表达了对齐国政治腐败的不满。

具体来说,颜斶原本是齐国的官员,但因为他不满齐宣王的政治作为,选择了辞职。在离开齐国之前,颜斶将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城门上,以此表示对齐国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这个行为震惊了齐宣王,也引起了齐国上下的震动。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士人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以表达对不公和不义的强烈抗议。它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

悬门抉目——忠义千秋的典故

悬门抉目,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悲壮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忠义之举,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伍子胥的忠义之路

伍子胥,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成为吴国的大夫。他才华横溢,忠诚正直,深得吴王阖闾的信任。他的忠诚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忠言逆耳,吴王不听

伍子胥曾多次向吴王进谏,劝其拒绝与越国结盟,严防越国的入侵。吴王夫差听信谗言,不听忠告,反而赐予伍子胥属镂之剑,命其自尽。

悬门抉目,忠心不死

在临死之际,伍子胥立下誓言,愿将自己的眼睛挖出,挂在吴国东门上,以观越国灭吴。他的忠诚和悲壮之举,被后人称为“悬门抉目”。

成语的流传与影响

“悬门抉目”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忠臣烈士的悲壮事迹。它不仅体现了伍子胥的忠诚与坚定,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象征。

历史故事的启示

伍子胥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伍子胥一样,坚守信念,忠诚于国家和民族。即使面对生死,也要保持忠心不渝,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悬门抉目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用于形容忠臣烈士的英勇事迹,也用于赞扬那些在面对困难时,依然坚守信念、忠诚于事业的人。

悬门抉目,这个成语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提醒着我们,要学习伍子胥的忠诚与坚定,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