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大作》的典故,成语典故《小题大作》的由来与含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07:54:04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题大作》的典故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在这一回中,贾宝玉和贾政在讨论科举考试中的“小题”和“大题”。贾政认为“小题”只是“小道”,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去研究,而应该注重“大题”,即科举考试中的大题目,因为它们更能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贾宝玉则认为“小题”同样重要,因为它们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后来,人们用“小题大作”来形容那些把小事情看得过于重要,或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人。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根据事情的重要性来分配精力和时间,不要把小事情看得过于重要,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成语典故《小题大作》的由来与含义

成语“小题大作”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态度。

成语典故的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赵国孝成王是一个目光短浅、贪小利的君主。他经常因为一些小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赵国与燕国发生冲突的时候。燕国国君一怒之下任命高阳为统帅,领兵十万征讨赵国。赵孝成王看到燕国大军前来征讨的军报,吓得不知所措。他认为赵国没有大将能够与燕国抗衡,于是派人去齐国请齐国大将田单担任赵军统帅。

齐王的条件与赵孝成王的决定

齐王在听取赵国使者的话后,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要求赵国把济水以东的三座城池和高唐平原一带的五十七座城邑、集市作为酬谢全部送给齐国。赵孝成王觉得齐国这是趁火打劫,要价太高,但又担心不答应齐王的条件,齐王不让田单来赵国领兵作战,那样燕王会一举灭了赵国。经过一番思前想后,赵孝成王最终决定答应齐国的苛刻条件。

朝中大臣的反应与成语的诞生

赵孝成王的决定让满朝大臣大为震惊,他们没想到孝成王会有这样荒谬的想法,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大臣们在私底下议论纷纷,其中最为不满的是马服君赵奢。他找到平原君商议,说:“我们赵国并不是没有能统领军队的大将,孝成王却因为小事而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这段对话后来被传为“小题大作”的典故。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成语“小题大作”的含义是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对小事过分关注、处理不当的人。

成语的演变与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题大作”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它不仅被用于文学作品中,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理性分析,不要因为小事而忽视了大局。

成语“小题大作”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战国时期,但其蕴含的道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因为小事而忽视了大局,要理性分析,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这个成语也成为了汉语文化中的一部分,传承着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