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其手》的典故,上下其手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06:42:23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上下其手》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暗中勾结,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它源自一个古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灵公派遣荀息去劝降楚国。荀息见到楚国的令尹子重,两人谈到了晋国和楚国的关系。荀息说:“我们两国之间的争斗,就像一个人在上下其手,互相争斗,却不能解决问题。”子重听了荀息的话,深受启发,决定与晋国和解。

后来,人们用“上下其手”来形容暗中勾结,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的行为。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背后搞小动作,不光明正大的人。

上下其手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上下其手”这一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用以形容玩弄手法、串通做弊的行为。其典故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的记载,后来在唐·周矩的《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

典故背景与故事概述

春秋时期,楚国与郑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在楚康王十五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郑国将领皇颉在城麇驻守,与楚军交战,结果郑国战败,皇颉被楚将穿封戌俘虏。

战事结束后,楚王弟公子围声称自己俘获了皇颉,与穿封戌争功。楚康王无法判断真相,便将此事交给太宰伯州犁处理。

伯州犁的“巧计”与皇颉的无奈

伯州犁为了袒护公子围,提出了一个看似公正实则巧妙的办法。他让皇颉自己来判断是谁俘虏了他。在伯州犁的引导下,皇颉指认公子围为俘虏者。这一结果使得公子围得以领功,而穿封戌则被剥夺了功绩。

伯州犁在审问过程中,通过上下其手的动作,暗示皇颉应该指认公子围。皇颉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屈从于伯州犁的安排,指认公子围为俘虏者。

成语的流传与含义

“上下其手”这一成语,后来被广泛流传,成为形容玩弄手法、串通做弊的代名词。在唐·周矩的《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中,这一成语被用来描述审案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行为。

成语“上下其手”的用法多样,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宾语。其感情色彩为贬义,用以批评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上下其手”意思相近的成语有“营私舞弊”、“徇私舞弊”等,这些成语都含有贬义,用以形容不正当的行为。而与之相对的成语则有“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正大光明”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一种正直、坦荡的品格。

成语“上下其手”的故事,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官场上的腐败现象,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警惕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