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隅顽抗》的典故,负隅顽抗——成语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06:27:38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负隅顽抗》的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是“虎负隅,莫之敢撄”。这里的“负隅”指的是老虎背靠山角,借助山势,进行顽强的抵抗。这个典故用来形容那些处于绝境但仍不放弃,顽强抵抗的人或事物。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顾一切、顽强抵抗的人或势力,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负隅顽抗——成语的由来与寓意

“负隅顽抗”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寓意。

成语“负隅顽抗”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导致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前来询问孟子是否打算劝说齐王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孟子所说的“冯妇”,是指晋国的猎手,他擅长与老虎搏斗。后来,冯妇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遗忘。当某座山中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时,冯妇再次挺身而出,与老虎搏斗,最终为民除害。这个故事反映了孟子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立场和勇敢精神。

成语“负隅顽抗”中的“负隅”指的是依靠险阻之地,“顽抗”则表示顽固抵抗。这个成语寓意着在逆境中,有些人会依靠自己的优势或条件,进行顽强的抵抗。它既赞扬了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警示人们不要盲目抵抗,而应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讲述了一个关于负隅顽抗的故事。故事中,孟子与陈臻讨论了如何面对困境。孟子认为,面对饥荒,应该劝说齐王打开谷仓救济百姓,而不是盲目抵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负隅顽抗。

成语“负隅顽抗”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仍然坚持错误立场,不愿妥协的人。例如,在政治斗争中,有些人可能会被形容为“负隅顽抗”,意味着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即使面对强大的压力和困难。

成语“负隅顽抗”源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逆境中,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负隅顽抗。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错误观点时,要有勇气去纠正,而不是盲目地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