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是一篇古文,出自《汉书·苏武传》。这篇古文讲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他坚决不投降,并在匈奴生活了十九年。他通过向汉使“乞骸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到汉朝的愿望。
具体来说,“乞骸骨”这个词语在这里指的是苏武向汉使请求将自己的骸骨带回国。这个词语后来被用来比喻请求辞官回乡,或者请求回国。
在《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的“乞骸骨”行为,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这一行为,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被后人传颂不衰。
乞骸骨的典故起源
乞骸骨,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颜回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因年老体衰或因其他原因请求辞去官职,希望回归故里安度晚年。
颜回的忠诚与智慧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其忠诚和智慧著称。在孔子去世后,颜回继续传播孔子的思想,深受鲁国国君的赏识,被任命为大夫,辅佐国政。
颜回的辞官请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颜回渐渐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也开始出现不适。他深知自己已经无法胜任繁重的政务工作,于是决定向鲁国国君提出辞官的请求。
国君的挽留与颜回的坚持
鲁国国君对颜回的忠诚和能力深信不疑,不愿让他离开。国君多次挽留,甚至以高官厚禄相诱,但颜回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表示“乞骸骨”以归故里。
成语“乞骸骨”的流传
颜回的坚持最终感动了国君,国君同意了他的请求。颜回辞官后,回到家乡,安度晚年。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逐渐演变成了成语“乞骸骨”,用来形容官员因年老体衰或其他原因请求辞去官职。
成语“乞骸骨”的寓意
成语“乞骸骨”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员对官职的忠诚和责任感,也体现了对个人身体和健康的尊重。它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在面对个人与职责的冲突时,个人应当以身体健康为重,适时选择退隐。
成语“乞骸骨”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成语“乞骸骨”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提醒着人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幸福。在职场中,它鼓励人们在适当的时候,勇敢地追求个人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权力和地位。
成语“乞骸骨”的故事,虽然发生在遥远的古代,但其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的身心健康,适时地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