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放厥词》的典故,成语典故——《大放厥词》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8 23:31:07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放厥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这个成语出自《宋史·刘安世传》,原文是:“刘安世在朝,正色立朝,言无不尽,一时士大夫相率为贬,安世独大言无怍,未尝一语少屈。”这里的“大言无怍”就是“大放厥词”的出处,意思是说话毫无顾忌,不怕别人指责。

刘安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朝廷上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因此受到其他官员的排挤和打压,他也不曾退缩。这种敢于直言、不怕权势的精神,后来被人们称为“大放厥词”。

成语典故——《大放厥词》的由来与演变

成语“大放厥词”源于中国古代,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成语的起源、演变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一、成语的起源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祭柳子厚文》。其中,“厥”字意为“其”,而“词”则指文辞或言辞。原意是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韩愈在文中用“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来形容柳宗元的文采,赞美其文笔优美,辞藻华丽。

二、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放厥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宋代,随着文学观念的演变,这一成语逐渐被赋予贬义色彩。人们开始用它来形容那些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人。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成语的使用更加广泛,多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胡言乱语的行为。

三、成语的典故

关于“大放厥词”的典故,主要来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自幼聪颖,才华横溢,被誉为“文章巨匠”。在政治上,柳宗元却屡遭挫折,多次被贬。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据《新唐书·柳宗元传》记载,柳宗元在贬谪期间,曾创作了一篇名为《祭柳子厚文》的文章,用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在文中,韩愈用“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来形容柳宗元的文采,赞美其文笔优美,辞藻华丽。这也成为了“大放厥词”这一成语的典故。

四、成语的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大放厥词”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人。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有人发表了一些没有根据的言论,就可以用“大放厥词”来形容。此外,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常用这一成语来提醒他人不要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成语“大放厥词”源于古代,经历了从褒义到贬义的变化。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也体现了人们对言辞真实性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时要谨慎,避免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