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取”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事情非常容易做成,就像用手去取自己嘴边的东西一样简单。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是“楚之无大夫,如晋之无诸侯。晋之无诸侯,莫之与争。楚之无大夫,其卿以旅。其卿以旅,国家之福。其君之灵,与大夫同。是以其君不讨,而其卿不辱。今楚之无大夫,如晋之无诸侯,是可取也。君其图之。”这里的“可取”就是“唾手可取”的出处,意思是指楚国的大夫都像晋国的诸侯一样,容易取得。
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更多时候我们会使用“轻而易举”、“手到擒来”等类似的成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唾手可取——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成语“唾手可取”源于古代,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本文将探讨这个成语的由来、演变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一、成语的起源
“唾手可取”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据记载,公孙瓒在天下兵起之时,曾自信地说:“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这里的“唾掌而决”即是指往手掌上吐唾沫,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
二、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唾手可取”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唐书·褚遂良传》中,褚遂良曾用“唾手可取”来形容攻打高丽国的事情:“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旝云輣,唾手可取。”这里的“唾手可取”已经不再局限于形容事情容易解决,而是指极容易得到或成功。
三、成语的典故
关于“唾手可取”的典故,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但大将褚遂良认为这点小事不必皇帝亲征,只需派一两名精干的大将带上十万兵马出征,小小高丽就唾手可取。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唾手可取”这个成语的含义。
四、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唾手可取”来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做到,如:“这次考试,只要你认真复习,好成绩唾手可取。”
2. 在商业领域,我们常用“唾手可取”来形容某项商机或利益非常容易获得,如:“这个项目,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利润唾手可取。”
3. 在政治领域,我们常用“唾手可取”来形容某项政策或改革非常容易实现,如:“通过这次改革,我们可以实现民主法治,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一切唾手可取。”
成语“唾手可取”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演变,其含义已经深入人心。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我们表达事物容易得到或成功的一种常用方式。了解成语的由来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