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赐墙及肩》的典故,赐墙及肩——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8 17:18:58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赐墙及肩》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这个典故描述了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因为饥饿而向农夫乞食,农夫给了他一块土,重耳非常愤怒。他的随从子犯却认为这是吉兆,因为土象征着土地,预示着重耳将来会拥有自己的国家。后来,重耳果真成为了晋国的国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一种思想,即“物尽其用”,无论是什么东西,都有其价值和用途。同时,也强调了人的智慧和勇气,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冷静和乐观,寻找转机。

赐墙及肩——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赐墙及肩”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教育观念,也揭示了才学浅陋的尴尬境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成语的由来

“赐墙及肩”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孙氏的儿子孟明,因为学识浅陋,被人嘲笑。他的父亲孟孙便用“赐墙及肩”来形容孟明的才学,意思是孟明的学问浅薄得就像只有肩膀高的墙壁一样,非常矮小。

二、故事背景

当时,鲁国国君鲁僖公为了选拔贤能,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考试。孟明作为孟孙的儿子,自然也参加了这次考试。由于孟明的学识浅陋,他在考试中表现不佳,未能通过选拔。这让孟孙感到十分尴尬,于是他用“赐墙及肩”来形容孟明的才学。

这个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以此为鉴,提醒自己要勤奋学习,以免成为“赐墙及肩”的笑柄。

三、成语的含义

成语“赐墙及肩”原本是用来形容孟明学识浅陋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人学识不广、才学不深。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才学。

四、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赐墙及肩”这个成语逐渐从字面意义演变为一个比喻,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今,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告诫自己或他人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才学。

此外,这个成语还衍生出了一些相关成语,如“墙头草”、“墙倒众人推”等,这些成语都与“墙”有关,反映了人们对“墙”这一意象的深刻认识。

五、成语的启示

成语“赐墙及肩”虽然源于古代,但其蕴含的道理却具有普遍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要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成为真正的“大方之家”。

成语“赐墙及肩”源于一个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教育观念,也揭示了才学浅陋的尴尬境地。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学,同时要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